天天看点

抱团参展15年,帮助更多中小伞企“轻装”出海

作者:看上虞

  开眼界灵世面,不远千里去参展,仍是制造企业开拓市场的好路子。5月1日-5日,在第135届春季广交会(三期)上,崧厦街道15家中小伞企再次抱团出击抢订单。据不完全统计,5天时间,这15家企业共接待了36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770人次,累计意向成交近1140万美元,同比增长5.3%和5.2%。

  其实,今年已经是崧厦伞业抱团参展广交会的第15个年头。每年春秋两届,届届不缺席。这15年来,得益于属地党委政府和区伞业商会的牵头组织和“一条龙”式包办服务,使得更多中小伞企轻松破解“势单力薄”之困,壮大胆子“轻装”出海。

  “后勤”六统一,企业只要去人带产品

  区伞业商会相关负责人何永昌告诉记者,当初之所以选择“抱团”,最大起因就是展会展位的紧俏,尤其是像广交会这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贸易盛会,更是众多外贸型企业露脸拓市场出海抢订单的理想之选。而面对长期“僧多粥少”的现实,中小企业如凭一己之力去争取,胜算不大,亟须力量的整合。

抱团参展15年,帮助更多中小伞企“轻装”出海

  “我们只要去人带好产品,不用磕磕碰碰去操心其他事,简单轻松。”浙江陈豪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梦颖告诉记者,作为一家小企业,抱团不仅让广交会不再高不可攀,而且在准备一系列参展事项时,也有专人来“管”了,比如申请展位需要政策梳理、资料准备、手续办理,乃至订机票、订酒店、布展位等。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又解决了中小企业人手不足事务不专的短板,帮助化解了种种后顾之忧。

抱团参展15年,帮助更多中小伞企“轻装”出海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崧厦伞业抱团参展广交会已形成了统一着装、统一布展、统一行程、统一住宿、统一服饰、统一管理等颇具凝聚力的“抱团文化”。“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很多人力、渠道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何永昌表示,他们还能充分利用相关扶持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

  有单飞有新进,打造开放活力“团”

  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内斗式”竞争,中小伞企虽抱团参展但也讲究错位竞争。如以展位布置为例,现场布局、展品准备等环节都是互相协商、一同筹备着来,且往往提前2个月就开始了。“为的就是将各自的‘名、优、新、特’的好产品拿出来,吸引到更多客商,合力发出崧厦声音,展示伞城形象。”崧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抱团参展15年,帮助更多中小伞企“轻装”出海

  “有人现场就下单了,是个很大认可。”据陈梦颖介绍,陈豪伞企这次展出的晴雨伞,主打RPET再生面料,符合客商对环保的要求,不少人更是上来就问。其中一位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客商在一番比对后当场下单,价值19.8万美元。上虞恒盾伞业也被土耳其客商直接下单6万美元。而同样有订单斩获的上虞盛源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以风格多元、款式多样的帐篷为特色,绍兴璟霖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则凭借花色丰富的沙滩伞引来不少客商的驻足询价。

抱团参展15年,帮助更多中小伞企“轻装”出海

  “我们也是从抱团出去的,不管是参展经验还是市场扩张,受益都很多。”浙江恒洋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树洋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做外贸,跌跌撞撞吃过中介的亏也栽过跟头,且多为小打小闹。之后有“抱团”能去广交会见世面,与外商直接面对面,简直如获至宝。也正是借助这样一个大平台,公司的外贸生意越做越红火,如今已作为品牌商独立参展了。

  据了解,恒洋伞业不仅成功注册了“恒洋”商标,且已跻身省级出口名牌企业,连续多年自营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而除了定期参加广交会外,他们还频频现身国际户外用品展销会,公司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量逐年上升。

  “有独立出去的,就有不断新进来的,就是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团。”崧厦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抱团只是手段,最终目标还是希望能有更多企业能像恒洋伞业那样不断壮大、单飞。

  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多年来,以外贸为主的崧厦伞业聚焦人才赋能、设计赋能、品牌赋能,整合创新要素,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之路。15年的广交会抱团参展之旅,也成为全球客商近距离观察、感知、认同崧厦伞业不断创新求变的一个窗口。

  据了解,就在不久前,崧厦伞业一口气拿到两个国字号头衔,除了复评之后的“中国伞城·崧厦”老称号,还有一个新的“中国露营产品产业基地·崧厦”称号,走出了一条从“小雨伞”到“大户外”的新路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