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作者:曦言说

说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是现代文学之父,虽然出身封建的旧社会,但却是那一代文人当中最早从压迫和不公中生出反抗意识,批判社会黑暗,呼吁人们思想觉醒的文艺工作者之一,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哪怕是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对他的远见卓识赞叹不已。

不过,这样一代大文豪的一生也是充满了跌宕起伏。鲁迅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他少年时经历了家庭巨变,富裕的家境一夕间化为乌有,从这之后一直生活困苦,只能拮据度日。但是,对于他家到底是如何衰败的,他却绝口不提,理由是太丢人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寒窗苦读终发家

一切还得从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说起。周福清出生于清朝末年,他少年聪慧,爱好读书,所以,当时三台门延请名师指点学子们的时候,他便趁机进修,学问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和提升。

不过,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的目标是科举及第,改换门庭,所以,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能高中皇榜、入朝为官。

要知道,自清朝建立以来,科举制度就成了寒门学子或平民阶级鲤鱼跃龙门最直接、便捷的方法。这种制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使得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有可能获得功名和地位。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而且,获得功名也往往意味着能够进入官僚体系,获得稳定的官职和俸禄。这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是改善生活条件和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还能带来一定的社会声誉和尊重,使得个人在社会中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所以,在古代以家族为单位的氏族体系中,子孙获得功名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很多人终其一生,最终的人生目标不过就是能有个一官半职而已。

哪怕到了清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很多人考取功名的思想仍然是根深蒂固的,比如著名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晚清人们思想意识的最好体现。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周福清也不例外,只是他比较幸运,没有像范进那样考到垂垂老矣才中举。他33岁高中进士,随后便被安排进翰林院任职,做了翰林院庶吉士。

在明清时期,翰林院庶吉士通常是从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他们作为皇帝的近臣,主要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职责,同时也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翰林院庶吉士虽然不是正式的官职,但其却是官员们通往更高官职的重要跳板,周福清能坐到这个位子上,其实力也是可见一斑。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而周福清做官后,周家的经济状况也一度相对富裕,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得上衣食无忧、小有家资。

然而,这种富裕状态并没有持续很久,因为周福清的官运并不顺利,他性格偏执、口无遮拦,以至于他在官场中其实并不受欢迎。虽然他在江西金溪县担任过知事,但也未能借此机会给周家带来显著的财富增长。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福清的一次失误,这次失误直接导致周氏一族没落了下来。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竟然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后果?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执着功名遭反噬

说到底还是对功名利禄的执念造成的。周福清一朝高中得了这富贵,自然希望这富贵能够一直存续下去,而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长久的维系家族荣耀和财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由后世子孙继续考取功名来维系,周福清就是考虑到这点,才会执着于让自己的儿子读书参加科举。

因为家境不错,所以他从小就将儿子周伯年,也就是鲁迅的父亲送进书塾读书,目的就是希望周伯年能有所成就继承家业,将家族发扬光大。

只是,科举虽然腐朽,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中的,周伯年能力有限,就连乡试都没有考过。周福清得知消息后,心有不甘,便暗地里用钱财疏通关系、贿赂考官,希望能获得通融。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却没想到,他在官场中人情淡薄,前脚刚将钱财送去,后脚对方就拿着贿赂将他徇私舞弊的事情上报给了朝廷。

科举徇私舞弊可是影响国家根基的大事,周福清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为了私情扰乱科举公正,自然免不了刑罚。于是,他被革去官职,下刑部狱,判“斩监候”。周家也被牵连,陷入了困境。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心与愧疚,没多久也在病痛的折磨下去世了,周家为了营救周福清,不得不大量变卖祖产及家具,来上下打点监狱中的关系。几番折腾下来,昔日的小康家庭早没了往日的体面,只能在困顿中讨生活,鲁迅当时虽然年纪小,也不得不理解现实的残酷。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家族没落反自强

周家没落后,鲁迅的生活经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祖父下狱、父亲病故,这些经历在他的心灵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曾经那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小小年纪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为了避祸,鲁迅先是被送到了舅舅家,后来家道衰落之后,有迁到了乡下的婆婆家里。在这段时期,他深刻体验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淡薄,所以,他立誓自强,一定要摆脱这种被动的困境。

于是,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下,他毅然决然的赴日留学,学习医术,希望能通过治病救人来改变国民的精神。

然而,在学习期间,他认识到单单医治人的肉体并不能改变一个国家民族的面貌,所以,他决定弃医从文,开始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笔来影响国民的思想。

鲁迅家是如何衰败的?鲁迅肯定不会告诉你,因为说出来有点太丢人

回国后,鲁迅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发表了多篇极具批判意味的小说、散文和杂文等作品,对大陆国民解放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的这番思想觉悟确实是世间少有,大概也是因为他觉悟高,所以才能从困境中逆流而上,这番勇气非常值得当代人学习。

鲁迅的一生,充满了对于传统束缚的批判和对不公的反抗,他通过自己的笔触呼唤觉醒,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晦暗。

面对逆境,他没有选择沉沦或放弃,而是转化为更强大的内在动力,激励自己也启迪他人。今天,鲁迅的故事依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困境中寻找成长的契机,用知识和勇气去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