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质”与“高质”双向奔赴

作者:日照日报
“新质”与“高质”双向奔赴

“新质”与“高质”双向奔赴

——日照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之三

  全媒体记者 李叶青 夏宗伟 许 静 李 敏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犹如一部气势恢宏的时代交响,每一个音符都涌动着按捺不住的勃勃生机。

  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抢滩蓝海、未来产业加紧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发展竞速已经在港城大地上拉开大幕;应用场景从工业园区到海洋沃野,产线从劳动密集到人工智能,产品从规模生产到个性定制,新质生产力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在“红海”中寻找“蓝海” 传统产业焕新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另起炉灶、抛弃既有。事实上,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既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建构,也有既有产业“从有到优”的颠覆和重构。

  在山东港口集装箱码头,远控岸桥精准抓放、收放自如,30台轨道吊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一辆辆无人集卡往来穿梭,忙而不乱。这是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对于因港而生的日照而言,港口是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发展平台、最靓丽的城市名片,同时港口及临港产业也是无可质疑的传统产业。2021年,日照港通过科技攻关推出了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的无人集卡调度系统,在传统码头基础上,建成以“远控岸桥+自动化轨道吊+无人集卡”为基本布局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体现在两个层面:以自动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技术升级和对原有基础设备的改造利用,综合成本较新建码头降低70%。

  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是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主要方向。今年4月份,日照港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A-TOS)、生产业务管理系统(iCTMS)、全新舟道网平台三大系统同时上线,云港通平台集装箱业务电子化模式启用,标志着日照港首次实现全国产、全自主的集装箱核心生产系统应用,在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港口还是那个港口,码头还是那个码头,因为有了技术加持、数字赋能,港口已不是那个港口,码头已不是那个码头。通过升级转型焕发新生,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部分,山东港口日照港的成功实践,为全球港口提供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中国样本”“日照港方案”。

  对于日照而言,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宏大交响中极其重要的篇章。近年来,日照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不久前,位于岚山区的国鑫箔材(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省工信厅2023年度第二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这是对国鑫箔材科技创新的肯定,也是日照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体现。

  在国鑫箔材,一块粗钢可加工成薄至0.01毫米的钢卷,只有人耳膜厚度的十分之一。可不要小看这0.01毫米,它突破了国内电子信息材料的“卡脖子”难题。长期以来,大陆0.035~0.05毫米厚度高档箔材的产能和产量都与行业需求差距巨大,0.018毫米左右及其以下的高档箔材更是长期依靠进口。大块头钢材转变为“轻量身型”的同时,从原本“按吨卖”变成“论斤卖”,实现了附加值的倍数增长,实现制造工艺和产品的双降碳,推动传统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山东特钢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以山钢日照公司和日钢集团两大“链主”企业为引领,岚山区规划建设21.8平方公里的钢铁配套产业园区,焊接机器人、装卸臂、变压器、电力器材、轮船制造等,49个“吃钢嚼铁”项目在此集聚。并与市内长城、中兴、五征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钢铁本地消化率逐年提升,产业业态不断丰富融合,良好的产业生态已现雏形。

向“风口”处开辟“窗口” 新兴产业拔节起势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既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也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必要之举。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天然载体和主导力量,新兴产业是城市进阶的重要支点,推动着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韧性、更具竞争力。

  今年2月底,用于近海三文鱼养殖的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首座网箱安全抵达目标海域,顺利完成交付,这标志着我市在近海三文鱼接力养殖领域又迈出坚实一步,标志着山东港口装备集团在海洋养殖装备智造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这款矩形可移动柱稳式坐底养殖网箱,总长89米,宽45 . 5米,高度35.9米,可长期坐底于开敞海域进行养殖作业,具备自身升降起浮控制能力,可在近海海域拖航移动,能够在海上就地进行维护保养和回港修理,拥有饲料袋装存放、饲料投喂、网箱监测、能源供给等功能。财金“海上粮仓壹号”系列网箱计划建造6只,正式投产运营后,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海上养殖装备抗风浪性能低、人工喂养成本高、养殖作业效率低等问题,实现海洋渔业养殖生产的集约化、智能化。

  水电解制氢是眼下正火的新能源,被称为“绿氢”。作为全球仅有的四家方形常压电解槽制造商之一,山东蓝拓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了方形常压电解槽生产、电解水制氢高可塑性复合隔膜生产、PPS基网生产等三大技术难关,以“方形常压电解槽+高可塑性复合隔膜+PPS隔膜基网”的产品结构,在制氢核心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产业链发展模式。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化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随着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相关产业的纷纷落地,各类新能源应用场景正被不断拓展。

  今年3月份,日照兴业集团拿到了一张电动重卡物流的营业执照,并在山西侯马敲定了第一个充换电站的选址。兴业集团将在日照港到山西省侯马市近千公里的公路上布局充换电站,建设一条新能源大通道,在这条绿色大通道上,公司可建设足够多的新能源充换电站,满足超2000辆传统燃油重卡转为电动重卡,让千里货运通道变成节能通道的同时,也将使物流成本下降20%到30%,从侯马到日照,一个来回每吨货能节约50元成本。兴业集团,又一次站在了新赛道、抓住了新风口。

  从蔚蓝海洋到绿色沃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在日照随处可见。以艾锐光电、聚塑云、至信科技、奥莱电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三一重能、中船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华仁、美正、沪鸽、迈尔等为代表的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拔节起势,日照的产业含新量、含金量成色更足。

“从0到1”“从1到N”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作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未来产业处于产业萌芽阶段,但能对经济社会起到全局性引领性变革作用。从未来产业洞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既具有先发效应,也具有融合赋能效应,还具有路径颠覆效应,能够不断突破人类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深刻改变经济活动运行方式与企业组织经营模式。精心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本质上就是努力掌控明天产业格局的话语权。

  普通大众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访问卫星、使用卫星,“软件定义卫星技术”将开启商业航天的新纪元。坐落在东港区日照街道的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运用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让“遥远的卫星”成为“身边的应用”———他们自主研发的“共享星座智能运维与综合集成平台”可以对共享星座里的卫星进行统一的智能调度和资源分配,根据用户需求快速部署和调整卫星功能,打破传统的硬件限制,实现卫星资源的按需分配、动态重构、信息传输和数据共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和商业领域。例如,在地震、洪涝等灾害中,利用软件定义卫星技术可以快速建立起应急通信网络,为救援和恢复工作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可以实现对大气、海洋、陆地等领域的精细化观测和数据采集,为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提高生产力和安全性。在广袤的田野里,一台无人驾驶的农机运转自如地开展各类生产作业,操作它的是空中几百公里外的一颗卫星,其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已经成为现实写照。

  2023年1月,由天勰力公司研发的“日照三号”卫星成功发射,这项技术填补了日照市在空天基础设施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日照踏入“星”赛道,奔赴“星辰大海”,迈向空天“新”经济。

  沿着创新链从“0-1-10-1000”的全过程剖析未来产业的培育,一旦打开“从0到1”的“窗口”,就有可能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突破、从“10到1000”的全链条飞跃。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突出体现。作为民航华东地区划设低空飞行空域面积最大的城市,日照也瞄准这一新赛道展开谋篇布局——将航空产业链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按照支线运输、通用航空、航空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和“1+N”通用航空发展模式,配套出台了21条支持政策,吸引了一批优质低空经济产业企业在日照落地,初步形成了航空维修、航空制造、飞行培训、航空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格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正加速起势成势。

  目前,日照空港经济开发区落户有航空类材料、研发、制造、维修、运营保障企业10余家。山东飞奥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的30余款无人机配套发动机,配件自研自产率达到90%以上,填补了中国专业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的空白。日照山太飞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是全国首家同时具备大型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定检维修能力的企业。2月1日,中天无人直升机项目与阿拉丁无人机项目双双签约落户日照东港区,有力推动了日照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

  初夏的大地草木葱茏,万物向荣,空气中都饱含着磅礴的向上力量——在竞争中奋进,在奋进中赶超,在赶超中突破,青春的日照正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