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铁宣布涨价,汽车站无人问津,一年亏损上千万,客运站要消失?

作者:宏哥谈商论道

最近,4条高铁线路票价上涨引起了很大的讨论度,但在高铁宣布涨价的同时,你有没有注意到,没有人去坐长途大巴车了。曾经熙熙攘攘的长途汽车站现在冷冷清清,现在正被时代抛弃。回想多年前,大巴车几乎是出行的王者,无论是节假日返乡,还是出差、参加培训,大家的第一选择总是汽车站。但现在呢?五一假期出行高峰,大家都抱怨买不到高铁票、火车票,眼巴巴地盯着抢票软件,可就是没人愿意去坐大巴车。不少客运站关门大吉。即使是广州、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都在大刀阔斧的撤销汽车客运站。

根据交通部的数据,2014年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达到了190亿人次,但之后便开始直线下降,2019年仅剩130亿人次。特别是疫情之后,2021年的客运量更是直接腰斩,全年仅有50亿人次。到了2023年3月,单是广东一个省,就有42家客运站黯然停运。北京、武汉等地的情况也不乐观,许多客运站不是变成了鬼城,就是干脆关门大吉。

高铁宣布涨价,汽车站无人问津,一年亏损上千万,客运站要消失?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来自基建的崛起。截至2022年12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惊人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占了4.2万公里,居世界之首。相比之下,长途汽车不仅速度慢,而且舒适度和时间效率都远不如高铁。一个汽车运输集团的管理人员说,以前三四百公里的长途班车,可以赚很多利润,可自从高铁开通后,这块肥肉就被硬生生割走了,搞得大巴车几乎没什么活路了。就算是那些还没通高铁的地方,普通火车一次次提速,竞争力直线上升,客运汽车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

再一个就是人口迁移距离的变化。过去,大家坐长途车,可能就是从一个乡镇跑到另一个城市,谁也没想过要跑更远。像我们父辈,一辈子可能连所在的省份都没出去,最多也就是在所在的市区周边走动。但现在呢,大家开始远离家乡,去北上广,去江浙沪,广州深圳,总之哪里赚钱就去哪里。要去远地方,长途跋涉的,自然更不会考虑客运站了。

高铁宣布涨价,汽车站无人问津,一年亏损上千万,客运站要消失?

第二个原因:除了高铁抢生意,网约车、私家车的力量也不容小觑。早在十年前,私家车就已经开始进入流行期,如今,私家车在家庭中的普及率,堪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有自行车的情景。

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除了那些偏远地区,大多数家庭不仅有一辆小汽车,很多中产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步车。这样的普及率,加上节假日对私家车高速免费的政策,让自驾游变成了很多人的首选。春节、五一、国庆,大家都喜欢开着自己的车,谁会想到挤大巴车呢?

客运站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老板们只好忍痛削减成本,优化人员,减少线路。再加上农村地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和孩子用车频率极低,每增开一条线路,就意味着更多的油费、人工和运营成本亏得一塌糊涂。

高铁宣布涨价,汽车站无人问津,一年亏损上千万,客运站要消失?

按照交通部2021年的数据,全国有58.7万辆营运客车,但整年的公路客流量只有50亿人次。平均算下来,每辆车每天运送的乘客不到24人。如果算上那些往返频繁的短途班车,每趟的乘客数可能更是寥寥无几。

但客运站的冷清,也不完全是外界的因素,其本身的缺陷也是让网友敬而远之的原因。咱们不妨来听听网友们怎么吐槽的。首先,就是乘车体验差。大巴车上没法像高铁那样随时查看发车时间和中途停靠站点,万一睡过头了可就惨了。再来,硬件设施落后。长途跋涉个几小时,连个洗手间都没有。就像有个网友说的,宁愿不回家,也不坐大巴车,否则真是要憋坏了肾和膀胱。

安全问题也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大事。中长途的客车司机开车时间长,疲劳驾驶的风险大增,一不小心就可能出事。加上公路运输受天气影响大,雷雨、暴风来袭时,可能要被困在车上或候车室。有的乘客还经历过因为车上人太少,被司机“调剂”到别的车上硬挤的尴尬情况。

高铁宣布涨价,汽车站无人问津,一年亏损上千万,客运站要消失?

但是话说回来,未来的客运中心真的会被彻底取代吗?不会。可能会减少,但不会消失。毕竟总有些地方高铁覆盖不到,总有些人不会开车。特别是对于那些住在偏远地方的人来说,大巴车仍然是他们最方便的选择。它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停下,比起高铁的“束缚”,大巴车的灵活性还是很受欢迎的。

从经济角度看,大巴车的票价也更亲民。高铁虽快虽好,但票价不菲,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大巴车更实惠。近年来,一些客运站已经也开始尝试转型。比如广州就建立了“招呼站”,实现了“网上选点、就近上车、一站直达”的服务。你只需要打开手机,预定最近的招呼站点,整个过程既便捷又高效。吉林的公主岭客运中心,更是玩出了新花样,不仅仅是客运,还整合了超市、电商、物流等多功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综合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虽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能够与时俱进,客运中心还是有生存的空间。毕竟,“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我们足够智慧和勇敢,总能找到突破困境的方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