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知人间疾苦,不必不懂装懂

作者:袁大岛
不知人间疾苦,不必不懂装懂

我从来没有想过某一天,受苦这两个字,还会形成舆论上的潮流。

在我的固有印象里,受苦不是一个好词,虽然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一种基于对文明产生敬意,且没有“被敬意”的现实效果。

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受苦了,我会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尽管我并不清楚这受苦的前因后果,也并不能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自己受苦之后的倾诉欲,

但是我明白一点,受苦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事情,人活一世,

开心是不是最重要的,这不好说,但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生活确实可以称之为惨。

现如今,受苦这个不该出现在文明社会里的标签,开始被人大摇大摆的拿出来当成是营销擂台的标语,你可以在很多短视频和充斥着各种意图的舆论影响这种,看到受苦这个被包装成一种信念存在的妖艳俗物,

至于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对他们来说可能理由是千言万语的,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受过苦的人来说,

那些千言万语的,便是千疮百孔的。

不知人间疾苦,不必不懂装懂

用苦这个字去营销,在我看来大多数失败的案例都证明了一件事,

不懂装懂,就是不懂,

不苦装苦,就是吃饱了撑的。

在人们所熟知的营销手段中,寻找消费者的痛点,似乎是一个说出来很容易的事情,

但之所以做起来很难,是因为痛点不是找到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让痛点成为卖点。

对于以苦这个字作为营销手段的商家,并不懂得受苦这个概念对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盲目的寻求共鸣,试图在所谓相互认同之中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掏腰包,

而结果就是,痛点没找到,

反而在消费者的伤口上撒盐。

比如前几年某地受灾,我就看到过有些人对此进行灾难营销,在宣传上大肆强调其对灾难问题的保障性益处是不可或缺的,通俗的说就是,你买我的东西就好了,不买那就好不了。

还有一种典型的情绪消费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宣传上,他们会暗示你的生活之苦难以避免,但却可以通过消费他们的产品暂时逃离,比如我之前看到某品牌的营销用词上,就会强调“逃离工作室的天花板,才能看到真正的天空。”

这样的暗示很明显,

天空有多美,天花板就有多罪恶。

若是以情绪上的共鸣为基础去理解这个概念,那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我需要天空,不需要天花板”这种情理之中的宽慰,但事实上,如果“天花板保不住了,那天空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没有收入,走到哪里都会受限。

而这种对于“受苦不如赶紧脱苦”的做法,与其说是对痛苦的共鸣,倒不如说是“短暂快乐,然后继续长期受苦”的精神休克,长期的痛苦为短期的快乐买单,这是他们自以为真实的理想状态,

事实上,即便是在所谓享受的时候,人们仍旧忘不了肩上需要背负的东西究竟有多重要,与其说是那些劝慰人们逃离苦难的想法是在帮助人们解脱,

倒不如说正是这样的说法,才让清醒的人们明白,

有些事情,背上了,

就必须要背负一生。

不知人间疾苦,不必不懂装懂

前段时间五一假期,我的同事买到了折扣相当不错的机票,

上班之后他跟我说,总是感觉自己明明赚到了,

却好像亏得一塌糊涂。

他说虽然机票是打折的,但是去了旅游的地方,人山人海,各种彰显人性肮脏的现象层出不穷,

吃的也比平时贵,住的地方就更不用提了,好像默认涨价的习俗,

比那些称之为特色的习俗更“世俗”。

几天时间到处赶,赶来赶去,忘了休息,惹上一身疲惫。

回到家时,想着当初买打折机票,只是想为了犒劳一下辛苦许久的自己,

打折机票上的广告词也很诱人,

机票是廉价的,但生活不廉价。

是啊,生活怎能廉价呢?于是抱着不能廉价的打算,

开启了这次“其实不便宜”的旅程。

他问我怎么看这个事,我说你其实还是赚到了。

毕竟机票打折,好歹是实实在在的,

就怕连打折都没有,那你才是赔本赚吆喝,

而且更痛苦的是,

赔的是自己的本,

然后帮别人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