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知人間疾苦,不必不懂裝懂

作者:袁大島
不知人間疾苦,不必不懂裝懂

我從來沒有想過某一天,受苦這兩個字,還會形成輿論上的潮流。

在我的固有印象裡,受苦不是一個好詞,雖然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是一種基于對文明産生敬意,且沒有“被敬意”的現實效果。

是以如果有人說自己受苦了,我會對他的遭遇感到惋惜,盡管我并不清楚這受苦的前因後果,也并不能完全站在對方的角度來了解自己受苦之後的傾訴欲,

但是我明白一點,受苦不是一個讓人開心的事情,人活一世,

開心是不是最重要的,這不好說,但如果連開心都做不到,那生活确實可以稱之為慘。

現如今,受苦這個不該出現在文明社會裡的标簽,開始被人大搖大擺的拿出來當成是營銷擂台的智語,你可以在很多短視訊和充斥着各種意圖的輿論影響這種,看到受苦這個被包裝成一種信念存在的妖豔俗物,

至于為什麼會有人這樣做,對他們來說可能理由是千言萬語的,

但是對于那些真正受過苦的人來說,

那些千言萬語的,便是千瘡百孔的。

不知人間疾苦,不必不懂裝懂

用苦這個字去營銷,在我看來大多數失敗的案例都證明了一件事,

不懂裝懂,就是不懂,

不苦裝苦,就是吃飽了撐的。

在人們所熟知的營銷手段中,尋找消費者的痛點,似乎是一個說出來很容易的事情,

但之是以做起來很難,是因為痛點不是找到了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讓痛點成為賣點。

對于以苦這個字作為營銷手段的商家,并不懂得受苦這個概念對人們究竟意味着什麼,他們隻是盲目的尋求共鳴,試圖在所謂互相認同之中讓對方心甘情願的掏腰包,

而結果就是,痛點沒找到,

反而在消費者的傷口上撒鹽。

比如前幾年某地受災,我就看到過有些人對此進行災難營銷,在宣傳上大肆強調其對災難問題的保障性益處是不可或缺的,通俗的說就是,你買我的東西就好了,不買那就好不了。

還有一種典型的情緒消費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宣傳上,他們會暗示你的生活之苦難以避免,但卻可以通過消費他們的産品暫時逃離,比如我之前看到某品牌的營銷用詞上,就會強調“逃離工作室的天花闆,才能看到真正的天空。”

這樣的暗示很明顯,

天空有多美,天花闆就有多罪惡。

若是以情緒上的共鳴為基礎去了解這個概念,那會自然而然的得到“我需要天空,不需要天花闆”這種情理之中的寬慰,但事實上,如果“天花闆保不住了,那天空也會變得黯淡無光”,沒有收入,走到哪裡都會受限。

而這種對于“受苦不如趕緊脫苦”的做法,與其說是對痛苦的共鳴,倒不如說是“短暫快樂,然後繼續長期受苦”的精神休克,長期的痛苦為短期的快樂買單,這是他們自以為真實的理想狀态,

事實上,即便是在所謂享受的時候,人們仍舊忘不了肩上需要背負的東西究竟有多重要,與其說是那些勸慰人們逃離苦難的想法是在幫助人們解脫,

倒不如說正是這樣的說法,才讓清醒的人們明白,

有些事情,背上了,

就必須要背負一生。

不知人間疾苦,不必不懂裝懂

前段時間五一假期,我的同僚買到了折扣相當不錯的機票,

上班之後他跟我說,總是感覺自己明明賺到了,

卻好像虧得一塌糊塗。

他說雖然機票是打折的,但是去了旅遊的地方,人山人海,各種彰顯人性肮髒的現象層出不窮,

吃的也比平時貴,住的地方就更不用提了,好像預設漲價的習俗,

比那些稱之為特色的習俗更“世俗”。

幾天時間到處趕,趕來趕去,忘了休息,惹上一身疲憊。

回到家時,想着當初買打折機票,隻是想為了犒勞一下辛苦許久的自己,

打折機票上的廣告詞也很誘人,

機票是廉價的,但生活不廉價。

是啊,生活怎能廉價呢?于是抱着不能廉價的打算,

開啟了這次“其實不便宜”的旅程。

他問我怎麼看這個事,我說你其實還是賺到了。

畢竟機票打折,好歹是實實在在的,

就怕連打折都沒有,那你才是賠本賺吆喝,

而且更痛苦的是,

賠的是自己的本,

然後幫别人賺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