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细菌是如何导致失明的?|遇见魏来

作者:研发客
细菌是如何导致失明的?|遇见魏来

//

肠道细菌可介导CRB1突变相关致盲眼病,但盲目使用抗生素并不可取,通过基因治疗修复屏障才是关键。

2024年3月14日,由魏来教授带领的一支中山眼科中心及广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历经八年科研攻关后,首次揭示肠道细菌可介导CRB1突变相关致盲眼病。这一突破性发现发表于Cell 杂志。

细菌是如何导致失明的?|遇见魏来

来源|Cell 官网

这让很多人以为,简单的抗生素就能治疗CRB1相关视网膜色素变性这种致盲眼病。对此,研发客采访了该研究负责人魏来,他提出这类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使用基因治疗修复屏障,而不是盲目使用抗生素。

过去,魏来很少对外宣传其科研成果,此次回应,“核心是不希望有人走歪路。”

为何不推荐抗生素治疗?

时间回到2015年,当时魏来及其团队注意到一个反常的现象:虽然遗传突变终身存在,但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并非在胚胎期发病,而是一般开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表现为渐进性的视力损失,直至失明。之前研究表明,CRB1基因突变是常见病因之一,但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细菌是如何导致失明的?|遇见魏来

魏来

出于好奇,研究人员在天然CRB1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上发现,小鼠需在外界环境因素——细菌的刺激下才会发病。细菌基因组测序表明,这些细菌来自于肠道中的结肠部分。

深入探索发现,CRB1在视网膜和肠道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其表达和功能缺失会导致结肠上皮屏障和血-视网膜外屏障受损,使得肠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移行至视网膜,最终诱导视网膜色素变性样疾病进展。

研究人员还在小鼠中分别使用抗生素和修复肠屏障的基因治疗。结果显示,这两种阻止肠道细菌进入血/视网膜的方式,都能治疗CRB1基因突变相关的眼底疾病。

细菌是如何导致失明的?|遇见魏来

CRB1相关视网膜变性依赖于肠道细菌移位

来源|Cell

“这项研究提示细菌很重要,”魏来说,“但更重要的是能让细菌出入的受损屏障。”

在他看来,根据目前的发现简单理解为抗生素治疗并不可取,原因有三:一是抗生素种类繁多,哪些对疾病有效目前尚不清楚;二是杀菌治标不治本,应与屏障修复结合使用,否则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生素;三是长期大量的抗生素治疗极易引起菌群失调,并引发代谢、免疫等一系列副作用。

相比之下,修复屏障的基因治疗可行性高得多。理论上,通过补充目标基因纠正患者CRB1蛋白的表达,就能实现修复屏障、阻断细菌侵入的目的。其中,肠道基因治疗又比眼底基因治疗更具优势,也更重要。

因为眼底基因治疗修复的是第二道屏障,肠道细菌仍能进入血液并影响血管、大脑等其它组织。而肠道基因治疗修复的是第一道屏障,能将细菌拦在血液循环系统之外。而且后者操作简单,局部给药至肠粘膜上皮细胞即可,副作用小,可反复治疗直至肠屏障完全修复。

目前,研究人员已在CRB1基因突变的病人中观察到与动物实验一致的现象,即肠屏障损伤和外周血中肠道细菌的移行。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探索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

“相信我们把第一步开门的工作做完后,科学共同体中会有很多人开始用不同的经验和专长,快速、有效的完成后续的探索工作,从而早日惠及患者。”魏来说。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抗生素还是基因治疗,都只能阻断疾病诱因,并不能逆转失明。

细菌进入血液不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吗?

也许有人会疑问,肠道细菌进入血液不会被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吗,为何还能一路移行至视网膜呢?

对此,魏来回应,实际上人体自身有一套耐受机制,对于细菌、病毒等外来物,只有在一定的剂量“gate”之上,被免疫系统视为威胁时才会引起免疫反应;但如果在“gate”之下,免疫系统认定它们没有威胁,可能就会被长期保留在体内循环中,与人体共生或共同进化。

“根据认知和经验做评论,看不到就不存在,这种逻辑其实有问题。”他说,“了解认知的局限性,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科学家核心的逻辑、道德和底线。”

事实上,近些年国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健康人的血液中也存在微生物,这打破了教科书里的现有知识。

2023年3月,《自然·微生物学》就发表了一篇研究,科学家们对9770个健康人的血液样本进行测序研究,结果在8892份样品中检测出117种微生物,包括110种细菌、5种病毒和2种真菌。

在魏来看来,科学就是挑战原有的东西,只有挑战,才会进步。

骨子里想创业的科学家

“为病人服务是我的核心追求,这是我成就感的来源,也早在我学生阶段就已确立。”魏来直言,自己最大的目标是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治病救人的产品。

他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取得临床医学本科学位,2006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博士毕业后,又进入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从事基础免疫学、眼部免疫与微生物组学相关研究工作。

虽然在美国做科研稳定又自在,但当年令魏来非常困扰的是,科学发现无法转化成医疗产品。“中国人在美国创业非常困难,尤其是早期需要大量投入的生物医药行业,大家只能把研究成果转让出去。”魏来说,“相比之下,中国创业的环境更加友好。”

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于2013年义无反顾回国,并作为高层次引进人才加入中山眼科中心工作了近十年。

因为放不下骨子里的创业基因,魏来从2016年开始也做一些成果转化的尝试,研发的产品目前已进入中美临床试验阶段。

不过即便创业,他还是企业里的科学家,原因是“不想耽误科研时间”。而对于公司运营等其它领域的工作,他则偏向于团队合作,各施所长。他自嘲道,作为被市场捶打多年的人,自己对创业和产品开发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也学会了从投资人的角度看产品商业化和投资回报。

2023年,魏来加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探索建立全新模式的医学研究。同时,他也没有停止成果转化的脚步,一家全新的眼科治疗新锐正蓄势待发。

编辑 | 戴佳凌[email protected]

总第21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