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作者:爱较真科普

引言

美国又服软了!近日,美国拜登政府宣布调整此前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

同意宽限两年时间,让更多购买电动汽车的美国消费者,在2026年之前享受到高达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要知道,此政策调整之前,美国90%的电动汽车,均享受不到税收抵免政策。

原因就是用于制造这些电动车电池的原材料石墨,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不符合政策的规定。

这使得无法享受到优惠的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日渐堆积,迫使美国政府调整了政策。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很显然,美国之所以朝令夕改,主要是因为低估了中国石墨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力,而中国石墨也正在像此前的中国稀土一样,捍卫着中国制造的荣耀。

那么,美国推行《通胀削减法案》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目的?面对美国的制裁,国产石墨又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上地位的呢?

一、中国石墨物美价廉,影响力堪比中国稀土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以近年来美国和蒙古国之间不断传出绯闻的资源稀土为例。

中国稀土的储量高达4400万吨,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占据每年世界总产量的70%,出口量也常年位居世界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国来说,在世界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资源品类绝非稀土一个,还有一种地位与稀土相媲美的资源,那就是石墨。

石墨是一种灰黑色固体资源,在化学领域是碳的同位素,其用途非常广泛,经常被用于电池、铅笔、润滑剂等日用品的原材料。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中国的天然石墨总储量高达7300万吨,占世界石墨总储量的23%,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土耳其。

中国还是世界头号石墨生产国,2023年,中国共计生产天然石墨12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7%。

并占据着全世界90%以上的石墨后期加工产能,几乎在石墨领域形成了垄断的地位。

而中国石墨在世界范围内如此畅销,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物美价廉。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经过多年的模块化研发,中国终于在最近几年掌握了较为先进的人造石墨生产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石墨能量密度更高。

且具备极佳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实用性极强,获得了世界各大进口企业的一致好评。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生产的石墨不仅量大质高,还特别便宜。随着石墨产能的不断放大。

中国出口的各种石墨,在价格方面基本都呈现着逐年递减的趋势。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据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出口天然鳞片石墨的数量,环比增长了一倍,多达4870吨,而价格却下降了10%,每吨仅不到1000美元。

出口数据类似的还有此前颇受市场欢迎的球化石墨,球化石墨在该月份的出口量为4061吨,环比增长162%,售价也降低了将近9%。

这样一来,在产品力和价格的双线带动下,中国石墨的销路瞬间被无限放大,其在销量方面稳步攀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二、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实则为政治服务

当然,石墨销量的居高不下,对于中国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美国来说还是非常难受的。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逐渐成熟,在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趋势。美国是汽车生产大国,而石墨又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要原材料。

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意味着中国生产的石墨将大量进入美国,这无疑与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行为背道而驰。

早些年的美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2022年下半年,美国拜登政府正式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计划未来十年在清洁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投入4300亿美元的资金。

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让更多企业享受到实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之后,产品价格也因此降低,从而实现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目的。

去年4月,法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出炉,新能源汽车赫然在列。细则规定,消费者购买在美国本土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至多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半年之后,美国政府出于贸易战的需要,又对细则进行了补充,称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中,存在来自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的电池材料,将限制其申领补贴。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条条框框的限制,足以见得美国虽然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但其对削减通胀压力这件事并没有十分迫切。细细分析下来,我们就能够发现,美国如此行事,实际上有两个隐含的目的。

其一是缓解财政赤字压力。近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入不敷出,每年都会出现万亿美元以上的财政赤字。

《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后,世界各大车企为了满足优惠条件,必须要在美国投资建厂,这样一来,美国就能够获得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财政赤字方面的压力也可以瞬间得到缓解。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其二则是为大选铺路。2024年是美国的总统大选年,拜登政府选择在2023年开始大举推行《通胀削减法案》。

就是为了让美国民众看到本届政府扶持本土企业、抵制外国商品的决心,从而提升本届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声望,为未来即将进行的大选增添获胜的筹码。

平心而论,出于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拜登政府推行《通胀削减法案》的操作,不可谓不精明。

但从国际贸易的角度讲,美国如此霸道的行径,显然违背了双边贸易的公平性原则。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于是,《通胀削减法案》一经推出,就招致了其他国家的一片声讨之声,中国商务部和韩国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对美国的行为进行了抗议。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还给出了非常强势的表态,呼吁美国维持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态势,并表示会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回击措施保护自身利益。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三、美国被迫调整政策,中国制造转危为安

然而,令美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其他国家祭出反制措施,美国自己先扛不住了。

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第一季度,美国本土汽车市场上在售的122款新能源汽车中。

仅有13款汽车符合申领7500美元税收抵免的政策条件,占比仅有10%,其余绝大多数车型的电池中均存在中国石墨。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受此影响,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此前的高歌猛进,在今年瞬间戛然而止,并出现了衰退的情况,销量停滞不前,市场占有率干脆下降了8%。

如此表现,让《通胀削减法案》显得非常“鸡肋”。再者,新能源汽车企业进口原材料受阻,必然会导致美国本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这将直接导致新能源汽车售价的提升,让其在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中,更无招架之力。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更难受的是,美国政府还要面对双重的压力。这种压力一边来自美国的石墨生产商。

他们希望美国能够坚持《通胀削减法案》,因为这样可以让美国石墨无需与进口石墨进行竞争,放大自身利益。

另一边则来自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他们指责美国政府是导致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出现衰退的罪魁祸首,强烈要求其废除《通胀削减法案》中的限制条款。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最终,在如此尴尬的处境之下,美国政府终于坐不住了,他们意识到,想要充分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国石墨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于是,他们对汽车制造商进行了妥协,在近日调整了《通胀削减法案》,将对中国石墨的限制延期了两年。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解禁的消息一经发出,国际社会普天同庆,多家韩国媒体共同报道了这一话题。

他们分析称,美国的举动充分证明了中国石墨在世界新能源汽车行业之中的重要性。

目前韩国车企基本都在使用中国的石墨生产电池,所以,政策的解禁对于韩国汽车出口是一项重大的利好。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当然,韩国汽车在这件事上确实是沾了中国石墨的光,但受益最大的还是中国本身。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2023年,中国共出口新能源汽车120.3万辆,同比激增77%。

经过多年的经营,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中国汽车品牌,在美国都有了不错的市场份额,甚至一度有了与顶尖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一较高下的资本。

如果美国利用《通胀削减法案》,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那么对这些汽车品牌的伤害自然不小。

好在中国石墨及时站了出来。因为中国石墨的存在,才逼得美国无奈暂时放弃了对进口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限制。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使得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又恢复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这一角度看,中国石墨确实有效保护了中国制造。

结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由于中国在石墨技术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才让中国制造面对美国制裁时,仍然能够呈现足够的竞争力。

堪比稀土的中国石墨,让美国服软了,是如何保护中国制造的?

而对于美国来说,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本就是环环相扣的。

其为了恶意制裁而扔出的回旋镖,最终击中的只有自己,倘若未来继续执迷不悟,后果必然是自取其辱。

参考文献:

1.曾瑞.美国清洁能源补贴政策新动向、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分析.浙江学刊. 2024(01)

2.杨超.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全球清洁能源产业格局的影响.中国能源. 2023,45(11)

3.任重.美国推迟限制中国石墨使用.环球时报

4.陈俊元.2021~2022年石墨资源、勘查投资及供需分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3(0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