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将护理服务与互联网创新融合,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多举措提升风湿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劳动报
摘要: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努力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为患者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将护理服务与互联网创新融合,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多举措提升风湿患者生活质量

在刚刚过去的“5·12国际护士节”,众多白衣天使坚守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患者倍感温暖和安心。在风湿病护理领域,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的护士们,努力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实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改善风湿病患者生活质量做出不懈努力,让我们一起走近了解他们在风湿病护理领域所做的诸多创新探索。

创新探索

打造“互联网+护理”平台

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作为“海上护理”巾帼创新联盟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中的一员,一直致力于风湿病护理评估及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工作室汇聚了一批富有热情和创新精神的专业护理人员,他们以改善风湿病患者的治疗结果为导向,不断培养和提升风湿病专科护士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和支持。工作室不仅提升了风湿病患者的照护质量,还为慢性病管理设置了新的标杆。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展现了现代医疗服务的发展方向。

将护理服务与互联网创新融合,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多举措提升风湿患者生活质量

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通过“互联网+护理”模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在“互联网+护理”的创新思维指导下,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成功打造了一个跨医疗机构、跨空间领域的风湿性疾病慢病照护体系。通过基于ICF理念的多维度风湿病评估技术,工作室帮助专业人员全面了解风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照护计划。通过建立互联网+护理平台,工作室实现了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使患者、医生、护士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能够在一个共享平台上实时交流和更新患者信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护理效率,还能帮助患者即使在家中也能持续接受专业的监护和指导。为了不断优化护理服务,工作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收集患者反馈和护理成果数据,工作室能够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服务流程,确保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工作室还积极探索平台对风湿病患者决策支持功能的开发,构建了丰富的患者知识库。患者知识库的构建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而是一个全面覆盖患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系统工程。这个知识库涵盖了从患者的生育、青少年期、成年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知识支持系统。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的健康教育转变为帮助患者自主决策,增强了患者在慢病管理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创新服务

让风湿慢病管理更高效

针对风湿病患者在慢病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研究——从开发风湿病患者疾病自我评估量表到聚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护理,再到提出全生命周期理念,研究活动集中于解决风湿病患者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并通过这些研究推动疾病管理的标准化和多学科合作。通过这些研究,工作室不仅完善和推广了疾病的护理行业标准与规范,还促进了多学科联合诊治免疫性疾病的横向交融,寻求更高效的风湿病慢病管理模式。

工作室以APN高级实践护士为引领,建立了多层次、进阶式的专科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并建设了专科护理人才培训基地。这一体系不仅完善了工作室自身的建设,还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帮助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病护理技术水平。工作室不仅为内部护理人员提供了重症培训基地,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护理人员前来进修。这种开放的培训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全国风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风湿性疾病患者的护理需求。

将护理服务与互联网创新融合,仁济医院风湿病专科护理工作室多举措提升风湿患者生活质量

工作室通过科普教育和专病护理器具的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适合患者自我管理的护理工具,包括风湿药物扑克牌、关节炎疾病评估表单等。这些工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操作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的效率。通过上述举措,工作室为风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照护条件,不仅提升了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也为“健康上海”计划和上海市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目标贡献着重要力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