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作者:洛邑过客

#来点儿干货#

吉利区从筹备到撤建,存续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四十三年,但辖地千年古村不在少数。北陈、南陈均超千年,或听或写,按古之命名惯例,通常都该是方位+姓氏的配置,然则非也。至今两个村名,说法不一,最靠谱的,当因周武王伐纣而来,而且,还是孪生。

武王伐纣,又称“武王克殷”、“武王克商”、“牧野之战”,事发公元前1046年,系周武王姬发率诸侯联军,起兵灭商建周的重大历史事件。武王灭商,承继父祖,蓄谋已久。

从头说起。周始祖弃为帝舜农师,号称后稷,因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渭水一带,后遭到商人攻伐,被迫迁徙到泾水中游。太爷古公亶父当家时,又迁岐山周原定居,已有灭商打算。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武王伐纣简图

爷爷季历埋头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被商王文丁下狱囚死。父亲姬昌史称周文王,笃行仁义,礼贤下士,常为诸侯排解纠纷,众望所归,被认为是承受天命的君主。纣王闻言,将其囚禁,后被周人重金赎出,才幸免于难。

公元前1056年,文王逝世,姬发继位, 是为周武王。武王以姜尚为军师,和弟弟周公、召公、毕公等人,按照既定战略方针,紧锣密鼓联络诸侯,继续为灭商作准备。

俗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商为天下共主,传17世,历31王,沿袭500多年,根深底固,能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武王心里没底。会盟诸侯,见机行事,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公元前1048年,武王祭父毕,又携父牌位,率众到孟津阅兵,史称八百诸侯会孟津。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武王誓师伐纣

此次演兵并不顺利。会盟出征时,有孤竹国王子伯夷、叔齐苦苦相劝,叩马而谏。北渡黄河,行至河中,有白鱼跳入船舱,武王拾起祭祀。上岸后,又有团状若乌鸦的火,轰隆隆从天而降,直击武王棚顶,让武王心吃苍蝇,认为机不成熟,这是天命,遂班师而返。

哪位说武王太过小心了,诸侯有八百,还怕纣王个毛线?其实不然,诸侯听来吓人,大多却是萝卜疙瘩戴个帽,大小算一头儿,体量就一村级,乌合之众凑个数,要的是声势。

书归正传。二年以后,纣王信妖妃,杀比干,囚箕子,肉林酒池,更加荒淫无度,暴虐无常,一时人人自危,众叛亲离。大批志士纷纷逃离,连纣王乐官大师疵、少师彊也抱乐器投了周。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武王伐纣祥图

灭商的时机到了!武王在掌握纣王内部情报后,兴奋异常,亲布眼线,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胄士四万五千人,起兵东进。边走边通令天下诸侯,联合出兵共伐之。

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联军自孟津北渡黄河,全部在白坡登岸集结,西北列一阵,西南列一阵,前各筑誓师坛一。武王登坛面向全体将士,历数纣王上不敬天,下灾给民,犯下的种种滔天大罪,进行战前动员。武王说,伐商就是上天之命,替天行道,大家一心,共同努力!

誓师毕,联军一路势如破竹,向商都进发。纣王闻听武王来攻,发举国之兵迎战。商军自号七十万,本人多势众,是一力量碾压,不料兵士多心怀异志,厌战避战倒戈一片,根本不堪一击。眼见大军被团灭,纣王绝望崩溃,投火自焚。周朝立。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若干年后,当年武王伐纣誓师坛附近各诞一村,时以联军排兵布阵取名,西北曰北陈,西南称南陈。《吉利区志》在地名补考中还解释,"北阵”—北镇—北辰—北陈,有一演变过程,让人意外。

其实,陈古通阵。《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问的就是兵阵之法。有史记载,冷兵器的古代野战非常重阵法,战必列阵,扎好架势再对决;不列阵,那叫街头混混掐架。是以,《左传》说“皆陈曰战”。宋襄公坐等楚军上岸列阵,纯属死搬教条,自然贻笑大方。

武王誓师坛,地方志记为“钩沉垒”,当地群众则称为冢。清康熙《孟县志》引述了《水经·河水注》“钩沉垒”之由来,说“钩沉垒,世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所会处。以紫微有钩沉之宿,主兵阵,故垒。资其誓师坛,尚存。即今北陈是也。”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北陈、南陈位置图

《吉利区志》也有载,称“钩沉垒位于北陈村东南约里许处。形状似两个大土冢,呈圆椎形,南北对峙,相隔80米,各高约20米,底圆直径约35米。”武王誓师坛今存其一,另一在建吉利法院时被平,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今北陈村张为大姓,多为明代山西移民后裔。张姓落户后,开枝散叶,发展迅猛,仅祠堂就有张氏宗祠、头门祠堂、二门祠堂、三门祠堂。其中总祠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正殿、拜殿、厢房等建筑组成,均面阔五间,寓意五福呈祥。

八十年代,北陈村的面粉厂赫赫有名。1985年春节受困吉利,街上所有小饭店都关门了,无处就餐,是北陈张哥从家拿来几个油饼,解了燃眉之急。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北陈村景

也许时间太过遥远,南陈村名就另有其他说辞,什么“河里漂葫芦——难沉(南陈)”了,什么村在南边深坑(南深)了,不一而足。甚至,至少明朝,南陈还一度曾名古柳滩。

今南陈村民也为明朝洪洞县移民后裔。《吉利区志》就记载,当移民迁来定居时,因地靠近黄河沙滩,长有许多古柳树,就取村名曰古柳滩。后查出村为武王伐纣屯兵之地,又恢复本名南陈。

对此,修于明朝嘉靖年的张氏家谱也记载,明时,洪洞张位栋长子伯荣迁居古柳滩,后又改名南陈。以前同事强怀就是南陈人。据传,古柳原为孤零零一颗柳,因不吉改之。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

过客,又名洛邑过客,洛阳人,市作协会员,热爱家乡,喜欢怀旧。原创作品,欢迎品评互动。原创不易,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谢谢。

北陈、南陈,名源兵阵的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