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作者:方志四川

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

费尚全

蓬安,自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置相如县、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置蓬州,到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蓬安以来,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修志则从宋始,先后有十部之多。其中,仅有史料记载而无存书者3部。现将各部志书编修暨旧志点校整理情况简介如下,供即将编修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修志者参考。

一、《咸安志》编纂

唐代,李晔纂《咸安志》,已佚。明正德《蓬州志·后序》载:“蓬在唐有《咸安郡志》”。《四川地方志纂修源流》载:“《舆地纪胜》引《咸安志》中蓬州碑记,官吏郑修、颜真卿、风俗、形胜、山崇峻出兰惠花等6条,清嘉庆《四川总志》七引《咸安志》蓬州、连巴引梓等2条。”

二、《蓬州图经》编纂

宋代,蓬安编纂有《蓬州图经》,作者不详,已佚。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地方志纂修源流·府县志类》载:“《舆地纪胜》引《蓬州图经》的有州沿革、风俗、形胜、景物、古迹、仙释等14条。《大明一统志》引《蓬州图经》中的形胜、风俗各1条,《蜀中广记》引《蓬州图经》的形胜、仙释等5条”。

三、《蓬州志》编纂

北宋崇宁四年(1104年),罗畸编纂《蓬州志》(五卷),已佚。罗畸(约1056—1124年),字畴老,福建沙县人,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历任福州司理、滁州司法、兵部郎中、秘书少监等职,崇宁年间(1102—1106年),京都郊外的“辟雍”(太学校舍)落成,朝官奉命作词庆典,罗畸所作居第一,进官一等,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出任庐州、福州等地知州。《蜀中广记》第69条载:“《蓬州志》(五卷),秘书少监剑门罗畸畴老撰,凡十五门,崇宁四年序”。

四、明正德《蓬州志》编纂暨点校整理

明正德《蓬州志》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吴德器、徐泰纂修。清道光九年(1829年),洪运开编修《蓬州志略》时说:“欲取州志考其兴废之故,则并阙志书”(《蓬州志略·序》)。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方旭编《蓬州志》时,在序中亦说:“明吴德器尝编辑十卷,洪运开作志略时,已求其书不得,其阙也久矣!”1984年,蓬安县地方志办副主任蒋明善在成都一家书店《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中,查知浙江宁波天一阁收藏有明正德《蓬州志》。县地方志办派人赶赴浙江宁波天一阁查找,由于此书已属文物,不能借阅,仅从幻灯投影中大略抄录了几页,遗憾而归。

2007年,蓬安县纪念相如县建县1500周年时,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市县志处副处长、副编审、《四川省志》副总编马国栋把从网上购得的上海书店出版的明正德《蓬州志》影印本,赠与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

2012年10月,县地方志办顾问、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赵正铭向县政府递交《关于整理、重印蓬安现存最早的县志—明正德〈蓬州志〉的建议》。《建议》认为,明正德《蓬州志》,是蓬安现存最早的一部县志,是珍贵的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蓬安研究和宣传司马相如故里的重要证据。马国栋赠与蓬安县司马相如研究会的明正德《蓬州志》为县域内孤本,得来不易。研究和确认蓬安县是司马相如故里,必须依据史志记载和历史遗址、遗迹。明正德《蓬州志》对此的记载,可谓铁证,如该志记载了蓬州自运山(燕山寨)迁至相如县司马相如祠堂之左建州署,元末兵毁之事;记载了景贤堂将司马相如列为“乡贤”之首的史实理由;记载了长卿祠修建、重建的史实和长卿祠的具体位置;收录了关于司马相如故里在此的部分诗文,有的是首次发现。明正德《蓬州志》对研究和宣传蓬安县是司马相如故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建议县政府同意由县地方志办牵头,整理、重印明正德《蓬州志》。

2012年12月,县地方志办聘请邓郁章负责点校、整理。邓郁章查阅相关旧志,对原文进行标点、勘误、注释,编排目录,撰写前言《明正德〈蓬州志〉的价值》。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金生杨对点校稿进行了审校。

2015年10月,明正德《蓬州志》(点校本)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由前言《明正德〈蓬州志〉的价值》、正文及原书影印本3部分组成。

2016年7月20日,蓬安县委、县政府召开明正德《蓬州志》(点校本)发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马小彬,四川省侨联顾问冯文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夏建平,南充市地方志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于明,蓬安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县长崔竹君及县有关单位负责人,省、市、县新闻媒体记者共65人。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2016年7月20日,蓬安县举行明正德《蓬州志》点校发行座谈会。省地方志办主任马小彬(右一)讲话。

座谈会上,马小彬祝贺明正德《蓬州志》(点校本)荣获2016年省地方志办、省地方志学会旧志整理类一等奖,并推荐到省社科联评奖。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2016年7月20日,蓬安县举行明正德《蓬州志》点校发行座谈会。省地方志办主任马小彬(右一)向参会人员赠送《蓬州志》。

四川省侨联原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省侨联顾问冯文广作了主题发言。他说,明正德《蓬州志》再版发行意义重大:一是地位高,它是整个四川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志书,可以与全国明代的研究联系在一起。二是学术价值大,其中的史料为研究蓬安提供了翔实的明代资料,为蓬安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建议蓬安县利用明正德《蓬州志》做好四件事:一是借明正德《蓬州志》广交高朋,扩大影响,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有关研究明代历史的高校、科研机构联系起来,发展蓬安文化、经济。二是融入南充,错位发展,恢复重建“明城”。三是全境规划,城乡联动,以相如故城为中心,把明正德时的7个乡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可以深入挖掘,仔细查找,打造出蓬安明代的若干景点,带动蓬安旅游业发展。四是深挖内涵,包装品牌,扩大蓬安知名度。

中国社会科学网、四川新闻网、四川在线、《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新闻媒体对明正德《蓬州志》(点校本)发行座谈会进行了报道。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2016年12月,明正德《蓬州志》(点校整理本)获四川省第十七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年2月,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五、清道光《蓬州志略》编纂暨点校整理

清道光九年(1829年),蓬州知州洪运开组织编纂《蓬州志略》。

洪运开,合肥人,赐进士出身,曾任通江、合江、南充、阆中等地知县及蓬州知州。洪运开任蓬州知州时,深感“州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家之有谱。然蓬州自国初以来,无志书,所欠然者志书耳”。洪自任总纂,蓬州儒学学正王玑(夹江县人)、蓬州儒学训导张汝霖(合州人)任分修,安徽监生洪时敏任校对,安徽监生周铭任编次,蓬州廪生潘一瓒、蔡鸿飞,附生谢昌言,监生祝以馨任督梓,年末成书。全书分《天文志》《舆地志》《食货志》《学校志》《武备志》《职官志》《选举志》《人物志》《艺文志》《杂类志》10卷8万余字,附有州城和八景图。此刻本,原书县内无存,仅泸州、重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各藏一部。

2018年6月,县地方志办主任刘青到西华师大与金生杨教授签订了点校、整理清道光《蓬州志略》合同。金生杨教授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点校、整理《蓬州志略》后,写了《洪运开与道光〈蓬州志略〉》前言,在5000字的前言中,高度赞扬了洪运开任蓬州知州时清正廉洁、关注民生、能文善书、纂修志书的功绩。

2019年4月,清道光《蓬州志略》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12.7万字,由前言、正文、原书影印件三部分组成。配有地舆城池八景全图,包括蓬安城图、地舆全图、双蓬叠翠、五马排空、牛渚渔歌、马鞍樵唱、嘉陵晚渡、广慈晓钟、琴台夜月、石壁晴云。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蓬安县地方志办点校整理的清道光《蓬州志略》,2020年12月获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旧志整理一等奖。

六、清光绪《蓬州志》编纂暨点校整理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州方旭编纂《蓬州志》。

方旭,字鹤斋,安徽桐城人,拔贡,官至川东道、四川提学使。知蓬州事五年期间,“练团兴学,创办崇实学堂,开风气之先。着《州县学校谋始》,重修州志。调署梁山、达县。二十六年复任,逾岁迁邛州直隶州。去后,人民立德政碑于姚家丫”(伍彝章《蓬安县志稿》)。《蓬州志》共15篇,分别为《建置》《纪山》《纪川》《邑聚》《利用》《惠鲜》《学校》《职役》《民献》《孝友》《忠义》《武备》《烈女》《瑞异》《艺文》,其中《纪山》《纪川》二篇为张礼杰所作,并附有州廪生伍联珠创绘的州城图。

方旭在序中说:“蓬志非创也。明吴德器尝编辑十卷,然自洪运开作志略时,已求其书不得,其阙也久矣。洪志成于匝月,于石堰养济诸所兴作之,政记之独详,他则略焉,故曰略……二公皆吾乡先辈,以文章鸣。余不敏承乏兹土,所学百不逮一,其遑言著述,然阙略之补二公,所待诸后人者,今又数十年,责在余又谁诿乎?”交代了编纂此书的初衷和必要性,同时,序还简要介绍了此书的编纂过程,如伍联珠创绘州城图和区划图。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印400部,封面题名《蓬安县志》,全志分上、中、下3册。

2019年3月,县地方志办与西华师大金生杨教授签订了收集、点校、整理清光绪《蓬州志》合同。该书由西华师大金生杨、邱凯莉、张丽平点校、整理。金生杨教授写了《桐城方旭与(光绪)〈蓬州志〉》前言。在1万字的前言中,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方旭与蓬州、光绪《蓬州志》的编纂与重印、光绪《蓬州志》的成就与不足。他指出该书的成就是:考辨史实,订正错误;大力搜集诗文、金石、档案资料,并加考证;注重治乱,重民养民。2019年7月,县地方志办与团结出版社签订了清光绪《蓬州志》出版合同。

2020年6月,光绪《蓬州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字,由前言、正文、原书影印件三部分组成。配有光绪《蓬州志》书影,方旭像3幅,方旭水墨山水图、方旭行书诗轴各一幅。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蓬安县地方志办点校、整理的光绪《蓬州志》。2023年1月,光绪《蓬州志》点校本获四川省第二十次地方志优秀成果旧志整理一等奖。2023年6月,光绪《蓬州志》点校本获南充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七、民国《蓬安县志稿》编纂暨点校整理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四川省第十一次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审批同意,指令准蓬安县党部、县政府的呈报,4月成立续修县志局,伍彝章出任局长,陈朴安任副局长,总编纂沈崇垣,编纂伍非百、伍剑禅,由县政府指导员、督学等6人担任采访,另设会计、庶务、书记、绘图、雇员、工役等,共计18人。

伍彝章(1873—1951年),字玉雯(别作玉文),号梅印,蓬安县利溪场龙洞沟(今龙蚕乡龙洞沟)人。因县政府财力窘困,所聘总纂、编纂等18人多受聘而不到局,屡催无效,伍彝章不得已辞去局长职务,随后,自任主编,自费组织人员编纂,其子侄伍剑禅、伍鹤校勘,伍可沧书缮,并约请林东武、程海清、萧丕承、黄坤及、张浦隽、魏毅可、陈子熙、吴振镛、吕彦修等十余人为采访投稿人。历时5年,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纂辑成民国《蓬安县志稿》十二册二十二卷,上限东汉永寿四年(158年),下限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志书编纂完成后,送县参议会审查,议速印制1000部,县政府呈文上报印制费6千万元,后未付印。

卷一遗失,据卷二十二《序述》,此卷内容为《疆域》;卷十九《事纪》多言《疆域·沿革》,故《沿革》为《疆域》重要子目。1959年,苏眉生补写民国《蓬安县志稿》遗失的第一册第一、二卷约4万字,1966年补写稿刚成,遭受“文化大革命”冲击,补写稿不知去向。

为保护、开发、利用民国《蓬安县志稿》,促进蓬安文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6年4月,蓬安县地方志办决定对民国《蓬安县志稿》进行点校、整理,成立了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5月9日,县地方志办主任刘青与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金生杨教授商讨点校、整理民国《蓬安县志稿》合作事宜,并签订点校、整理协议。

2017年3月,点校本初稿及序言《伍彝章与〈蓬安县志稿〉》、后记完成,县地方志办拍摄民国《蓬安县志稿》(手抄本)十一册封面、伍彝章故居“大夫第”、运山城远景图、运山城《宝祐纪功碑》等照片。随后,县地方志办将书稿及照片寄给出版社编排。

2017年7月,民国《蓬安县志稿》(点校本)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65万字、印刷400册。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2018年12月,《民国蓬安县志稿》点校、整理本获四川省第十八次地方志优秀成果旧志整理一等奖。

八、《蓬安县志略》编纂

1959年初,根据国务院《十二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方案》和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指示,蓬安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人员编纂《蓬安县志略》,1959年3月油印成书。全书有《蓬安县建置沿革》《蓬安在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情况》《文物、古迹、名胜》《清朝时期蓬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土特产》《诗和民歌民谣》6节,1.3万字,县志办仅存1本。

2019年12月,县地方志办费尚全、唐婷对《蓬安县志略》进行了点校整理,增加了《蓬安县地理概况说明》,内部印刷100本,供大家选用。

九、《蓬安县志(1911—1985)》编纂

1984年4月,蓬安县委、县政府决定编修县志。5月1日,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成立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通知》指出:编纂县志,是蓬安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反映县情的百科全书。通过编修县志,可以了解蓬安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社会矛盾、精神文化传统;可以摸清蓬安基本经济状况、政治状况和文化状况;可以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提供乡土教材;可以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育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从而有利于促进蓬安两个文明建设。为加强对编修县志工作的领导,成立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县志编修工作的指导与组织实施,并组建了县志编纂班子。《通知》要求全县各区、乡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要尽快成立部门志编纂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并确定专人进行部门志的编修工作。蓬安县第一轮社会主义新县志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1989年11月14日至17日,川东北片第六次方志学术讨论会暨《蓬安县志》稿评议会在蓬安县召开,会议收到评议文稿63篇,修改意见1000余条。

1994年11月,《蓬安县志(1911—1985)》118万字,彩图31幅,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996年12月,《蓬安县志(1911—1985)》获四川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南充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8月,《蓬安县志(1911—1985)》获全国地方志书二等奖。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1996年12月,《蓬安县志(1991—1985)》获四川省第七次地方志优秀成果方志类一等奖。1997年8月,获全国地方志书二等奖。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1997年8月,《蓬安县志(1911-1985)》荣获全国地方志二等奖。

十、《蓬安县志(1986—2006)》编纂

2003年9月,蓬安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组织编纂〈蓬安县志〉的决定》。《决定》指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蓬安县从2003年开始,组织力量续修1986年至2006年反映蓬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的《蓬安县志》。

《决定》指出:续修《蓬安县志》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国家一项长期的具有连续性的重要文化建设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志书编修是中国规模最大、统一性最强、最具有权威性的地情汇总工作,是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的体现,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新蓬安,需要一部能全面准确反映蓬安历史与现状的县志,它不仅可为县委、县政府研究蓬安县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蓬安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也可为外界了解蓬安、认识蓬安、投资蓬安提供翔实、可信的地情资料。

《决定》要求,组织编纂《蓬安县志》是一项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的工作,实施周期长,工作难度大,质量要求高,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作为蓬安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来抓,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保证。将组织编纂《蓬安县志》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严格考核,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分年度解决。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修志工作原则,成立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担任主任或顾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委员。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地方志办负责拟定《蓬安县志》编纂方案和承编单位目标任务,报县委、县政府审查批准后实施。要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对修志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确保志书质量。

2004年,蓬安县成立了新修《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县委书记刘中伯、县政协主席苏树学为顾问,县委副书记、县长为主任。2008年10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蓬安县志〉续修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单位撰写入志材料,并调整充实《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2009年4月,县政府主持召开第二部《蓬安县志》修志工作动员会,常务副县长赵小轻作动员报告,并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6月,县政府召开部门修志人员业务培训会,强调各单位10月前将入志初稿送县地方志办审查签收。12月,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再度调整《蓬安县志》总编室组成人员,聘请县政府原副调研员魏赤中任《蓬安县志(1986—2006)》特邀执行副总编兼总编室主任,组织实施编纂工作,正式启动新一轮县志编修工作,并要求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分纂工作,年底完成总纂稿送审。

2010年1月8日,县地方志办召开编纂工作会议,具体落实编纂人员工作任务。主任魏赤中负责总纂和全面工作,并负责总述、大事记、电力等内容的分撰;伍茂林负责自然环境、教育、科技、卫生、民俗、宗教、民政、旅游等内容的分撰;费尚全负责县委、县政府、军事、人事劳动、审判检察、公安司法、交通、邮电等内容的分撰;陈忠源负责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工业、市场管理与监督、金融等内容的分撰;陈龙光负责农业、城建、文体广电、财税等内容的分撰;郑其兆负责政区、人物等内容的分撰;杜旭东负责商贸的分撰;唐国权负责经济概貌、经济改革等内容的分撰、协助郑其兆人物部分的分撰;魏兴民负责司马相如故里、计划统计等内容的分撰和附录、文献资料的收集;蒋蓉负责人口、计生等内容的分撰及资料的打印、保管;周刚负责收集图片、协助杜旭东商贸部分的分撰及资料打印。会议要求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感,按时完成分纂工作。

2011年1月,县地方志办完成《蓬安县志(1986—2006)》总纂初稿,印制65册,分送南充市地方志办、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领导和成员单位、县志记载期间内曾在蓬安工作过的四大机构主要领导及县上相关部门进行初审。3月初,收到初审意见300多条,县地方志办组织人员逐一汇总修改。5月初,修改稿重新印制后,送南充市地方志办,迎接复审。

2011年6月16日至17日,南充市地方志办主任夏建平组织市志办副调研员于明及南充市各县、市、区志办负责人,对《蓬安县志(1986—2006)》进行复审。复审会上,市地方志办和专家提出了280多条意见。县地方志办及时组织编纂人员,认真进行分析探讨,落实人员,分工修改完善。11月下旬,完成了县志终审稿送南充市地方志办,迎接终审。

2011年12月22日,在南充大酒店9楼一号会议室举行终审验收会。会上,县地方志办领导、县政府领导就《蓬安县志(1986—2006)》编纂情况作了汇报,终审组专家分别发了言。南充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斌宣读终审验收意见,《蓬安县志(1986-2006)》通过终审。

2013年8月6日,经南充市县(市、区)志审查验收小组终审验收,一致认为:《蓬安县志(1986—2006)》政治观点正确,体例完整,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志稿质量达到出版要求,同意出版。

2014年8月,《蓬安县志(1986—2006)》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总字数174.5万字,彩图106幅。2016年,《蓬安县志(1986—2006)》获四川省第十七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志书类二等奖。

【文史英华】蓬安历代修志暨旧志点校整理纪实‖费尚全

2016年,《蓬安县志(1986—2006)》获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地方志学会第十七次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这些珍贵的十部志书,是蓬安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将以“存史、资治、教化”的独特功能,推动蓬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费尚全(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