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四五”以来节能工作取得的成效—

作者:云上深夜快递
“十四五”以来节能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四五”以来节能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四五”以来节能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 “十三五”下降14.24%的基础上,2021-2023年进一步累计下降9.3%,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进度,能效水平位列全省第一,有力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为碳达峰碳中和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二)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把能耗源头关。严格落实新版《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招引前能耗预评估+开工前节能审查+竣工节能验收+投产后节能监察”闭环管理机制,严把项目能耗增量关口。全市开展用能预算管理,对上马项目充分论证项目合规性必要性可行性,从严控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开展“两高一低”项目专项排查。“十四五”以来,我市未新建“两高一低”项目。

(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十四五”以来,严格对照《产业结构调整目录》,持续对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完成建材、铸造、造纸、化工等行业54户企业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累计节能约1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90万吨,为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腾出了必要的资源空间和环境容量。持续对违法违规“散乱污”企业坚决予以取缔,按照“整改规范一批、调迁入园一批、依法关闭一批”整治原则,完成1.6万余户“散乱污”工业企业清理整治。持续对燃煤锅炉实施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完成了1876台燃煤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累计节约100万余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约0.85万吨。

(四)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1. 工业节能。

一是组织开展大规模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领域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的通知》,以《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和现行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等为基本依据,开展工业领域重点用能设备摸排,对低效工业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组织开展更新改造,重点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达到能效二级及以上水平。二是深化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印发《成都市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5年)》,组织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石化等行业企业对标能效先进水平,制定“一厂一策”能效提升方案,明确提升目标及改造路径,鼓励通过原料或产品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替代、工艺流程再造、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升级等路径开展能效提升,全市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氨等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三是加强工业节能诊断服务。针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重点用能设备和公辅设施、余热余压等余能利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组织对260户企业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查找节能方面短板1000余项,提出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节能改造措施建议1500余项,为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提出可复制易推广的解决方案。四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能耗信息化管理,组织86户企业建成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标《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指导50余户重点用能企业取得国家级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十四五”前三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4.6%,相当于节约30万吨标准煤,提前两年完成了“十四五”目标。

2.非工业领域。建筑领域,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颁布了《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健全绿色建筑全链条管理机制,全市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95.7%,2个项目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建立成都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信息化系统,实现建筑用能数字化管理。建成中建滨湖设计总部近零能耗建筑、洺悦御府超低能耗建筑,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51万平方米,推动建筑能效大幅提升。交通运输领域,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轨道+公交+慢行” 绿色交通融合发展,打造“碳惠交通”绿色出行平台,设立“绿色低碳出行日”,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69.8万辆,累积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老旧车25.41万辆,被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评选为“2022-2023”年度城市交通低碳榜样单位,乘坐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公共机构领域,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实施光伏、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等节能技术改造,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设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降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强化绿色节能企业示范引领,加快先进技术推广。

“十四五”以来,以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抓手,累计培育以绿色工厂为代表的综合示范企业174家,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细分领域加快培育单项示范企业,钢铁、橡胶整体行业企业能效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建设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5户,四川凯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省级节能降碳标杆企业,40户节水型企业,培育9家再生资源规范企业;指导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园、金堂工业园区等5家园区纳入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组织长安静脉产业园-成都环境集团环保园等2个园区、一汽丰田汽车(成都)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成功创建市级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企业),引领带动全行业对标提升,从工业全过程深挖能源资源节约潜力,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由点及面、逐步覆盖。组织近30项节能技术产品纳入了川渝地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推广目录,不断夯实我市绿色节能低碳科技支撑。

(六)完善节能制度体系,严格节能监察执法约束。

出台《成都市“十四五”节能降耗工作方案》、《“十四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实施方案》,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建立不断完善。强化节能监察约束,“十四五”以来,结合国家、省年度节能监察要求,累计组织对钢铁、水泥、化工、电子信息、数据中心等行业540户企业开展能源消耗限额、工业炉窑能耗等专项节能监察,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