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去世,他曾说“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作者:艺绽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天云山传奇》主演石维坚5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记者从石维坚好友处核实了此消息。该好友透露,石维坚最近几年深受疾病的困扰,行动不便,但是家人对他尽心尽力地照顾。12日早上他的身体突然不适,送到医院后不久去世。

“从江苏淮安城外的小戏迷,到艺术界人人称道的老戏骨,这种蜕变的条件不是时间,是冰与火的淬炼。从大银屏上书生意气的罗群,到观众心中指点江山的孙中山,这种跨越的前提不是扮演,是灵与肉的互换。你因舞台而生,又用汗水为舞台添彩,你用一生的努力告诉我们,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2018年3月31日播出的CCTV《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石维坚”节目赠给石维坚的致敬词。

石维坚1935年3月出生于江苏淮安。1951年考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被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石维坚1951年进入上海人艺,之后被招入新成立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参演的第一个戏是实验话剧院的建院剧目《同甘共苦》,在剧中扮演一名只有一句台词的通讯员。后来他陆续在话剧舞台上扮演过50多个不同的角色,包括曾引起一时轰动的《桃花扇》中的侯朝宗、《一仆二主》中的弗罗林多等。

1977年,他与李默然、邓书田、顾岚、浦克等人主演了反特片《熊迹》,他在其中饰演男一号。1980年,他在电影《天云山传奇》中饰演罗群,让无数影迷为之感动。1983年,石维坚在《秋瑾》中饰演孙中山,成为第一个塑造孙中山形象的演员,并且在之后的影、视、剧中多次出演这一角色,包括在《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中成为第一个在舞台上扮演孙中山的演员。1991年3月,石维坚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他的名片上,“院长”俩字印在了“演员”后面,石维坚说:“对我来说,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我是演员,我追求的是艺术,不是名声。”

任何一个角色只要认真去创造都可以出彩,这是石维坚艺术生涯中始终遵循的理念。他一生出演了50多部话剧、20多部电影、数百集电视剧,诠释了近百个艺术形象。他直到晚年还依然活跃在舞台上,即便是去远穷困的山区进行慰问表演,他也乐此不疲。

2014年,北京人艺排演朱旭老伴宋凤仪的剧本《理发馆》,原本剧中有个人物是以朱旭为原型创作的,朱旭也答应了要演,但他突然生病住院,演不了了。北京人艺因此邀请了79岁的石维坚来演这个角色,石维坚当时表示,自己曾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过,如今又与北京人艺合作,能在这三个剧院演戏,是话剧演员莫大的幸福。这个角色也成为他在话剧舞台上塑造的最后一个人物形象。

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去世,他曾说“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当时在《理发馆》剧组担任场记的北京人艺工作人员王甦对那段日子至今难忘:“当时我们一起排练了几个月,石维坚老师每次都会在家里就提前背好台词,再到排练厅里和其他老师一起对戏。他永远会把剧本背得一字不差,非常认真,也非常谦逊,让人感受到他对舞台的热爱。演出时,他也总会来得特别早。听他们老艺术家在一起聊以前话剧界的一些往事时,真的感觉他们就是行走的中国话剧史。”

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去世,他曾说“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让王甦特别感动的是,《理发馆》演出后,她自己写了个话剧《无果花》,邀请石维坚和李玉芙夫妇二人来看戏。“其实作品挺稚嫩的,但是两位老师看完后,给了我很多鼓励,至今想起来也觉得非常温暖。”后来石维坚去人艺看戏时,还特意送给王甦自己写的书,并且签上了名字。“他记得我喜欢看书,说读书的习惯非常好。”王甦当时还把自己和石维坚老师的合影发在了朋友圈,“结果好多叔叔阿姨都来留言,说对石老师当年演的《天山传奇》等电影印象非常深刻,说他年轻时候超帅!”

著名表演艺术家石维坚去世,他曾说“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