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作者:幸福44960

作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曹操凭借过人的智谋和洞察力,一度统御北方,威风赫赫,令天下震惊。然而,就连这位权倾一时的霸主,也难免犯下人生几个重大错误。究竟是何错误,令曹操百年功业蒙上阴影?是睡了哪位佳人而惹祸上身?是杀错谁而损失战力?是留下了何人致使子孙后继无力?又是信任了谁而遭受重创?亦或是放走了哪位猛将而后悔莫及?种种谜团,令人忍不住要追根究底一探究竟。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立太子误招祸根

曹丕自小便是聪明伶俐,祖籍来自凉州名门望族,受到良好教育,读书修养有素。随着年纪渐长,曹丕的出众才华越发显露无疑。年仅16岁,他便以才情卓绝,被父亲曹操看中,拜为至阳亭长史。此后不久,更被曹操亲自授予丞相之职,从一而终,可见曹操对其一再重用,器重有加。

然而,在立储大业这一关键时刻,曹操却将太子之位拱手相让,禅让与司马懿家族。据说,当年司马家族乃是羽林重臣,世代仕宦,在朝野间颇有耀眼声望。其中,司马懿尤其机警过人,行事都算无遗策。鉴于此,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以绥靖天下,权衡再三,终于将太子之位让与司马氏家族。

此舉立时便在朝野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旧臣恨意滔天,甚至连宫中嫔妃也由衷担心曹氏子嗣前程。尽管曹操屡屡解释此乃"一殷"之舉,是为了中流砥柱,国家百年之大计,但始终平伏不了朝野猜忌之心。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随后,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昂前后被册封为太子,并接连拜相。表面看来,司马氏一派似乎已风光无限,但实则暗潮汹涌,权力之争愈演愈烈。年长的司马师,为人刚正不阿,行事作风狷介,而弟弟司马昂则机警狡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兄弟俩由于性格因缘,私下里也时有龃龉。

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在兄弟俩的相互倾轧下,曹丕乘机逆袭,一举夺回了太子之位。但这一切的祸根,却全都始于曹操当年的一念之差,罔顾子嗣,拱手将太子之位禅让给了司马氏。这个决定,不仅招致了朝野上下的非议,更让后世子孙饱受残酷政治斗争的波及,可谓是酿成了曹魏王朝由盛而衰的根源祸患。

铁蛋高人自有过

曹操少年英气勃勃,年仅二十出头时便随从父亲投身于动荡的军阵之中。这一年,黄巾军阵起义,朝野震惊。面对如此严峻局势,朝廷不得不拜董卓为大将军以御乱军。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董卓出身寒微,却一跻身成为当朝宰相,权倾朝野。他见曹操机警勇猛,便将其留在身边。曹操亦嗅出了重用的希望,心怀感激,殷勤事奉。只是,谁也没有料到,董卓竟会如此阴狠毒辣。

一次,曹操因事去见董卓,竟被董卓一怒之下,活活打了八十鞭子。这等凌虐,令曹操怀恨在心,更加憎恶董卓的所作所为。然而智勇双全如他,却也只能强压怒火,姑且忍气吞声。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岂料,后来曹操意外目睹了一件更惊世骇俗的罪行。原来,当时朝野党锢已深,董卓竟生下了一计,要囚太子以逼宫廷就范。眼见无辜的太子被囚禁,曹操大为光火,勃然变色。可是,身为董卓小小一个部将,他又能如何反抗?只有强忍怒火,默默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一切的经历,在曹操心中撞撃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朝廷如此嚣张跋扈,宗室又受如此凌辱,国家未来将何去何从?这种矛盾的存在,注定了他日后终有一翻作梗的决心。果不其然,曹操在经历了种种艰辛之后,终于成为合乎正统的一方当权者。

然而,即便掌权之后,曹操对董卓的阴影却无时无刻不在纠缠。他对权力和谋士往往都保持一种本能的戒心,时常防范有人暗中推翻自己。这一切的根源,都可以追溯至当年在董卓手下吃尽了百般耻辱的经历。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就连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郭嘉,他亦对其保持着谨慎。据说曹操曾几番向郭嘉打探他日后是否会仍然效力自己,想要确定其忠心。可见当年的阴影,已深深扎根于曹操的内心世界,使他防范谨慎,对权力和人心永怀戒惧之心。

宛城之战引烽燃

曹操为人机警过人,行事向来稳扎稳打,谨小慎微。尤其在人事安排上,他向来用人不疑,对麾下亲信爱将用度极高。可是,就连这位谋深算穷的帷幄将军,也难免在这场宛城之战上铸下了大错。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一切要从曹操对张绣弟媳邹氏出手说起。张绣乃是东汉名门望族,曹操待其礼遇有加。谁知,曹操竟然看上了张绣的弟媳邹氏,并一时意乱情迷,私自留宿了她。这等荒唐举止令当时朝野哗然,质疑曹操的节操。

张绣受此重创,大为光火。他认为,作为朝中权臣,曹操如此荒淫无度,岂非人神共愤?遂怒而离开曹营,归故里作乱。此时,曹操见事已至于此,不得不亲征讨伐。

曹军包围了张绣汜水固守已久的宛城。张绣虽人殪殍遍野,却也决不放弃抵抗。双方僵持不下,战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终于在某一次突围中,曹军奋勇杀入,给张绣的兵力以当头一棒。就在这时,曹操军中的当家猛将曹仁深感羞愧,竟公然拂袖而去,背叛投了张绣一方。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形势一落千丈,曹营阵脚大乱。曹操命其他将领奋勇追击曹仁,谁知给他派去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世第一勇将典韦。两人一交手,双方旗鼎相当,你来我往,难分伯仲。就在双方缠斗之际,曹仁的部将趁机射了典韦一箭,致使典韦壮烈牺牲。

典韦一去,曹营上下无不垂涕痛哭。这位当世猛将一朝陨落,簪缨世族无不黯然神伤,曹操自己亦悔恨无比。紧接着,贾诩等人为了报复曹操睡了亲家母,也被牵连在内,纷纷起而效命张绣一方。

就这样,曹操由于一时糊涂,竟惹下了如此巨大的祸患,可谓是酿成了灭顶之灾。在这场宛城之战中,他不但折损了数万大军,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位当世第一良将典韦和数位名震一时的谋臣。这对他后来的天下事业无疑是重创巨大,祸根难竭。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司马氏黑手伸延绵

曹操雄霸一时,其权倾朝野的景象,实在令世人侧目。然而,谁又能想到,在他的丰功伟绩背后,竟然隐藏着司马氏家族这只黑手在暗中阴谋算计?

事情要从曹丕被立为太子说起。那时,曹丕才年方二十,尚显稚嫩,远非掌权之材。然而仗着曹操的钳铆一时,他也就骄纵跋扈起来,肆意妄为。不久便有传闻,高陽太守袁绍诈死去世,曹丕竟亲自挟持其尸骨示众,意在震慑朝野。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这一行为令朝野哗然,莫不谴责曹丕无道。然而,这一切的计谋,实则出自司马氏黑手所为。原来司马氏素来忌惮曹丕,担心其过于英勇,难以掌控。于是便暗中挑拨离间,挟制朝政,生事生端,借机铲除异己,垄断大权。

就拿高陽之难来说,也是一桩势力较量的结果。当年,曹丕过于猖狂,司马氏便暗示曹操降其士气。于是,乘袁绍诈死,曹丕便将其尸骸拿出示众,意在威慑诸侯。事后援引此事醜闻,遂借机将曹丕夺权,俨然已将皇室掌控于股掌之上。

接下来,更加骇人的一幕场景发生了。时任宫中公主的元姜,一度受到皇亲贵戚追捧。她聪明过人,处事精明,为人更是端庄大方,堪称一代佳丽。然而,司马氏忌惮她日后被曹丕所重用,遂暗中搬弄阴谋,诬陷她与外戚有私通勾结。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一时,谣言满天飞,莫不指责元姜身败名裂。可怜元姜含冤入狱,受尽折磨,最后更是被活活毒死。这一切的祸根,全都源于曹后宫中那股暗潮汹涌的司马氏权力斗争。

面对这一切,曹操又当如何是好?他想要扶植自己的子嗣,但司马家族已暗中垄断大权。他倚重宦官宦官又被诬陷杀害。可以说,司马氏这只黑手,已将他曹家掌控得死死的,使得他的子孙后代,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和尊严,都难以得到保障。

败走华容令军心溃散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曹操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一生无数功勋卓著战绩。然而,就连这位旷世英雄,也难免在华容道上吃了一记。这一役固步自封,几乎令他所有前功尽弃。

那一年,赤壁之战刚刚过去,曹操在长江一带节节失利。狼狈东归的部队,行军疲惫不堪。就在这时,忽有一支劲旅阻隘在曹军必经之路。原来是刘备占据了险要之地华容道,谋求一决雌雄。

面对这一危机,曹操决计英勇直前。他调遣重兵,号令麾下猛将一决雌雄。双方在狭道之上,展开了一场恶战。曹军临敌阵前奋勇直扑,而刘军则凭借地利,阵地坚固,顽强抵抗。两军僵持不下,你来我往,战况胶着。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就在双方难解难分之际,忽有内应出现。刘备早有准备,暗中安排了埋伏。只见一个小小投石手,手持重石,悄悄接近曹操大营。待时机一到,他突然狠狠掷出,命中了前去运粮的主力军阵。

一时间,曹军大乱。正当曹操正欲亲自督阵的时候,又有一支突袭部队自背后杀来,顿时曹营阵脚大乱。败势已成,退无可退,曹操只好亲自拼杀,向华容道口突破。

然而,刘军谋算已久,先泄了一道天井,使曹军当头退却。等曹操方寸已乱,又从背后掷下一柄神臂利刃,直取曹操命门。好在手下亲兵身手矫健,才勉强救了曹操性命。

曹操一生有5大错:错睡1人,错杀1人,错留1人,错信1人,错放1人

这一切,都令曹操在华容道上陷入了万分被动的境地。部队溃不成军,麾下将士更是丧失战斗力。终于,他只好断然取道襄阳,以避其锐。然而到了襄阳,更是雪上加霜。

原来襄阳太守刘谌素来敬重曹操,闻讯后特意亲迎于道旁。谁知曹操居然痛下毒手,将其临门一脚,口诉"卧牛时来犊子胆"。此举不但伤了襄阳将士的忠心,更令麾下将卒震惊,纷纷离心离德。

结尾

从此,曹操的所向披靡步伐彻底止步。西凉、江夏等据点,接连失守。而曹军本身也由于伤亡过重,军心溃散,元气大伤。整个北方大军,竟一度濒临解体的危机。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当年华容道上的失利所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