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作者:孤狼说历史

《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一直被视为懒政干部,但细细分析,他其实早就看穿了局势的严峻和自身的困境。孙连城不过是在权衡取舍中选择了自保之路,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他真懂还是在利用性装糊涂?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一、家世显赫孙连城并非等闲之辈

谈起孙连城的根基,可谓是家世名门。自古以来,孙家就是江西境内响当当的大族,祖上曾有人高中选科,官运亨通,家资万贯。直至今日,孙家虽已没有了当年的巨室富足,但门楣上那古老的"孙"字,仍被苏区人民肃然起敬。

那些年,孙连城的父亲孙志刚就是孙家人中的骆驼,自幼酷爱读书,殚精竭虑求学问。年少时,孙志刚就斗志昂扬,志存高远。不出家人所料,他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后更步入县学深造,获得了晚清最高学衔"国学生"头衔。由是观之,孙连城自小就浸淫在书香门第,可谓是受过深造的读书人家的教育熏陶。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长大后,孙连城便一反常态,放弃了读书之路,而是毅然投身革命洪流。那是动荡年代,每个知识分子都肩负着救亡启蒙的使命。二十出头的孙连城加入了共产党,很快就小有成就,担任了区长一职。那是年轻人最是斗志昂扬的年纪,孙连城对于事业的憧憬也就源于此。时至今日,虽然在普通百姓眼里,孙连城只是个懒政干部,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青年才俊的本事却并未就此销声匿迹。

二、早有先见孙连城洞见沙局高危

要说孙连城何时已看穿了一切的曾折,恐怕要从他首次和沙瑞金、高育良打交道开始说起。

那还要追溯到丁义珍出事的那段岁月。当年,丁义珍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引发了轩然大波。身为书记的李达康一时不知所措,只得将纪委书记张树立和组织部长孙连城双双召来商议对策。然而,张树立也是糊里糊涂,根本拿不出什么高见。而孙连城却异常机警,当即就指出了这背后另有黑手在暗中指使。

原来,早在最初的会面中,孙连城就已看出了高育良的野心和险恶用心。虽然当时高育良还没有露出马脚,可孙连城却先人一步,洞见了这老狐狸打的如意算盘。从那时起,他就刻意对高育良保持距离,生怕被这老奸巨滑给牵连进去。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孙连城的先见之明。高育良不单是个腐败分子,更是丁义珍案背后的最大黑手。可惜却无人相信孙连城的判断,导致沙瑞金的阴谋不胫而走,最终利用丁义珍这个导火索,点燃了整个大火。

不过,更令孙连城忧心的,其实是李达康。李达康对高育良的防范意识明显不足,加之性格过于耿直,很容易上当受骗。比如在光明峰项目立项后,李达康硬是把总指挥的重任交给了孙连城。孙连城对此却是深感顾虑,因为他实在看不清这项目的门道,只怕不久之后又要栽在这个沙瑞金挖的坑里。

果不其然,后来的事实证实了孙连城的担忧。当李达康再次把他召来,要求他重新拍卖之前那些不合规的项目时,孙连城几乎瞬间就看穿了其中的阴谋。这分明是要把一个重大祸患往他身上扔!孙连城自然是断然拒绝,哪怕遭到了李达康的数落,也绝不会轻易上这条钩。

三、插科打诨孙连城暗藏心机

面对沙瑞金这股浑水,孙连城自有一套行事作风。他时而临危不惧,时而游移应对,时而则以调侃言辞掩饰内心真实想法。这种看似谦逊有礼、谈笑自若的做派,恰恰暗藏着难以捉摸的心机。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有一段插曲,或可印证孙连城的这种作风。那是在李达康召他到办公室,责令他拍卖之前不合规的项目之时。当时的气氛无疑是紧张的,可孙连城却悠然自若,不露半分慌乱。他不但没有如李达康所愿去执行这荒谬的命令,反而以一种半开玩笑的口吻应对,借机阐明了自己的想法。

"凭什么让我去拍卖啊?我就是个区长,哪有那本事?"孙连城如是说道。看似无心的一句调侃,却暗藏深意。区长自有区长的职责范畴,被要求去做这种违法勾当,岂不是自找麻烦?孙连城的这番话,无疑是在婉拒李达康的命令。

更有甚者,孙连城甚至还以谐谑的口吻追问道:"要是人家开价800万,那可咋整?"从字面上看,这话有些无厘头。但倘若将它解读为孙连城暗指沙瑞金的腐败分子,言外之意便是:要是他们肆无忌惮地炒作项目,那我们又能如何呢?

由此可见,孙连城决计不是什么糊涂人。他的每一句看似无心的戏谑话语,往往都蕴含着深意。这种装糊涂的做派,恰是他最大的伪装和狡猾所在。一来可以掩人耳目,二来也能避免惹是生非,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

这种作风,实则也贯穿于孙连城应对其他事务的做派之中。就拿他对付陈岩石的方式来说...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四、趋利避害孙连城权衡自保为上

既然孙连城早已洞悉了沙瑞金的阴谋,且对李达康的愚钝也有据,那他为什么还要做出种种视而不见、逃避责任的行为?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出于权衡自身利弊。

回溯往事,可见孙连城对大风厂案的处理态度就十分敷衍了事。虽然这桩争议曾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严重到了需要区长亲自过问的程度,但孙连城只字未提,更别提出什么实质性解决方案。面对陈岩石的质问,他也只是搪塞了事,敷衍着让对方另作安排。

乍一看,这种懒懒散散的作风似乎与孙连城的过人智慧很不相称。但细细剖析,便可发现其中的苦心。孙连城之所以如此规避大风厂案,实则是在权衡一个问题:倘若自己真的着手处理此事,那祸患很可能会因此而加重,进而陷自己于不利地位。

毕竟,大风厂案的腐败链条太长太深,牵扯的人太多。要想彻查此案,孙连城难免要动angelalion某些人的奶酪,从而给自己惹来灾祸。与其如此,不如干脆视而不见,避重就轻,把问题踢给他人,自己则置身事外。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这样的权衡思路,同样也体现在孙连城对付信访窗口的做法上。当时的情况是,陈岩石因为遭到报复陷入危机,只得前来求援。作为区长,孙连城职责所在,本应当予以重视。但他却对此充耳不闻,视同无睹。

五、自知进退孙连城识时务者为俊杰

纵观孙连城的种种行径,不难发现他对眼下局势的敏锐洞察力。正是凭借这份见微知著的本领,他才能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有条不紊地自我保护,避免被卷入漩涡。

以他对杜亚泉的处置为例。起初,陈岩石曾前来求助,希望能为杜亚泉这个污吏伸张点正义。但孙连城对此请求却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看似无情,实则别有深意。

原来,孙连城早就洞见杜亚泉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这种人若是不加惩治,祸患必将越陷越深。况且,杜亚泉与沙瑞金的关系暧昧不清,孙连城惹不起,也管不了。唯一的出路,只有听其自生自灭。

《人民的名义》孙连城绝对是全剧的智商担当,他早就看明白了一切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杜亚泉便露出了马脚,贪腐罪行大白于天下。这一来,孙连城的处置得到了事实的佐证,避免了被牵连其中。

再者,即便是在大风厂案中,孙连城的作为也远非等闲视之。当时他之所以对此事视而不见,其实也是出于深谋远虑。大风厂案已然太过棘手,关涉利益错综复杂,孙连城若是轻举妄动,难免会惹祸上身。不如暂且蜷伏观望,权且听之任之,静候时机自会来临。

待到时机成熟,孙连城自会有自己的行事作风。倘若利益已尽数撤离,案件早已无关大雅,那他必定会狠狠地给这帮腐败分子一个沉重的教训,以雪前耻。可若利害关系还未消弭干净,孙连城也决计不会逞一时英雄,而会继续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