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作者:文史充电站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雨过天晴,大家一般都喜欢趁着这股子湿润清凉的时间出来走一走,毕竟这可以说是夏天难得的舒适时刻,但是这个时候大家也要小心一个看着不起眼的动物,如果遇到了它,可千万不要起什么好奇心上去动一动,甚至上手去摸一摸,毕竟这可是有可能对人带来极大的伤害的,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引起重病导致死亡的,那究竟是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呢?[啤酒]

1

回忆里的小蜗牛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下雨以后,很多平时不常见的小东西就突然跑了出来,比如说在下雨后就会有很多的蚯蚓,开始成群结队的开始出现,从泥土路钻出来跑到了路面上,而一起出现的还有另外的一个东西那就是蜗牛。

不过我们小时候见到的蜗牛一般的都是圆壳,而且体型非常小的本地物种,它们往往会把自己的“洞口”用一种特殊的黏液覆盖然后把自己吸附在砖石墙上,记得小时候很多人还喜欢把它们从墙上扣下来,然后看着它们滑稽而又缓慢的逃跑。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但是现在的话,这种传统的本地小蜗牛已经基本上开始消失了,我们现在会在路边见到的,往往是一种看上去体型非常大,而且外壳是圆锥形和螺旋形的,具有明显的条带或条纹。身体呈现出一种黑褐色的品种,它们数量很多,而且看着就不像什么“善茬”,事实上它们确实也不好惹,它们就是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原产于东非的大型蜗牛。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而它们的食量非常惊人,而且繁殖力特别强,并且适应性极佳,如果一旦被引入新地区,常常成为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这是因为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中“肆意纵横”,从肥沃的农田到繁华的城市公园,甚至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存。由于缺乏天敌的制约,加之繁殖速度极快,使得它们在非原产地迅速蔓延,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而且它们的食谱相当广泛——吃多达 500 种植物。它们会愉快地以树叶、茎、果实、种子、树皮和覆盖物为食,也可能以其他较小的蜗牛、沙子、石头、石膏和灰泥为食。它们的存在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直接损害,还可能通过携带的寄生虫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闻都强调了,千万不要随便乱接触这种动物。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有人可能会好奇,虽然自己可能没有吃过,但是应该听说过法国菜里面的一道“传统美食”法式焗蜗牛,很多品尝过的人都认为是一道美味,为什么法国人不担心吃蜗牛的问题?这里就要提出大家的一个误区了,人家也不是什么蜗牛都吃的啊,事实上法餐里面的蜗牛大部分都是当地的一种灰蜗牛品种,这是专门挑选过的,而且即便如此也要复杂的处理后才能食用。

其实我们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相关的视频,一个正规的烹饪处理流程,需要对蜗牛本身进行挨个的挑选,然后使用水反复的清洗,并且在清洗的途中添加苏打和盐等清洗剂,去除蜗牛身上的黏液,和身体里面的虫卵,经过多次的反复清理,最后再使用高温进行彻底的烹熟。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这中间每一步都是都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毕竟处理好了是美食,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就变成“美逝”了,而且在处理的过程中全程都要做好防护,特别是对于手部的防护和清理出来的污水的处理,也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不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毕竟它们可能携带例如广州管圆线虫(大鼠肺虫),如果被人类摄入,会导致脑膜炎或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听起来就够复杂了,事实上我们普通人根本就没有这种处理的技巧。但是也有很多人可能都觉得,我只要不吃它不就没事了么,事实上,即便是你不去食用它,依然有很大的风险。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生活环境了,作为一种不喜欢阳光,生活在潮湿角落里面的物种,它可以说“天然”的就是很多致病菌和恶性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2

恐怖的寄生虫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有时候一个的身体里面,就有可能携带着上百条各种类型的寄生虫,更别说还会有更多的虫卵,这些恐怖的虫卵和病菌还会附着在它们分泌出来的黏液上,随着它们的移动轨迹来传播,比如它们爬过的菜叶,就有可能留下来相应的虫卵,而且在它们黏液的“保护”下这些东西可以保持活性很久。

如果在这中间,有人没有经过处理,就接触和食用了这些东西的话,那么就会因此感染寄生虫。也正是因此,千万不要有好奇去摸一摸碰一碰,甚至也不要“见义勇为”的去踩死它踢飞它什么的,因为这样也有可能导致你的鞋底粘附了大量的残留的黏液和病虫,导致了感染甚至可能会跟随你回到家中造成持续传播的情况。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事实上,由于它们对花生、黄瓜、豌豆、豆类和甜瓜等农作物的喜好,导致了对许多农民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非洲大蜗牛也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农业害虫。甚至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种之一,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这种蜗牛被列为世界前100种入侵物种之一。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随着这些年,愈演愈烈的各种跨国合法甚至非法的宠物贸易行业,为这些“入侵动物”们在其自然栖息地之外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由于它们行动缓慢的性质和相对简单的护理要求(例如提供水分和适当的饮食),一度让它们可能看起来像无害的宠物,但这些蜗牛可以很容易地从圈养中逃脱并在新环境中快速繁殖。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虽然它们的繁殖与成长也会受到受多重环境因素制约,比如说在不利于生存的条件下,也会选择进行一段时间的“休眠”以待合适的时机。可是一但到了适宜时则迅速进入“繁殖模式”。通常在交配后,它们会产下大量卵囊,数量因个体而异但是一般一次会有数百个卵。

为确保后代安全,这些卵被精心藏匿于地下或落叶堆中,从而躲避那些捕食者们。孵化期受温度和湿度影响,通常持续2-4周。新生幼蜗牛首先依赖蛋壳养分,随后离开保护它们的土壤,开始以植物为食。在成长过程中,它们历经多个阶段,包括快速生长的幼年期和性成熟后的稳定期。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蜗牛在野外可享有长达10年的寿命。

3

全世界都“深受其害”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这种生存能力确实很惊人,如果我们回头看,就可以发现它们的足迹遍布全球多个地区。以美国佛罗里达州为例,自1966年有三只被当做“宠物”被偷偷的引入以来,它们便疯狂的在新环境中肆意繁衍。短短几年的时间,它们的数量就从最初的三只飙升至惊人的几万只。这一数字足以说明非洲大蜗牛的繁殖能力有多么惊人。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其实面对这场“蜗牛入侵”危机,其实当地的有关部门并未袖手旁观。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非洲大蜗牛的蔓延,包括物理捕捉、化学防治、引入天敌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甚至不惜耗费巨大的成本来治理。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措施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非洲大蜗牛的生命力顽强,使得它们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并继续繁衍后代。

要想彻底解决非洲大蜗牛的入侵问题,我们可能需要转变思路,采取更为综合性的管理策略。这包括加强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并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扩散,提高公众参与度,鼓励更多人参与相关工作中来。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应对非洲大蜗牛的入侵问题。

雨后看到这种“入侵物种”千万注意,很危险!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与此同时,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也至关重要。通过研究该物种的生物学和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问题的影响,这些知识有助于为控制入侵种群的保护工作提供信息,同时促进与自然栖息地中的本地种群共存。只有掌握了它们的入侵机制和防控方法,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

这需要科研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非洲大蜗牛的入侵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科研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来解决。而我们普通人最需要做得就是,一定要学会如何在这些对人有着巨大危害的物种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知道怎么避免对自己的伤害,同时不随便放生和传播这些生物。

参考资料:

【1】环球网 - 2023.07.23《雨后的大蜗牛千万不要摸!更不能吃!》

【2】中科院之声 - 2023.06.12《城市之中的隐秘危险:非洲大蜗牛的秘密丨你我的城》

【3】央视财经 - 2022.07.25《“非洲大蜗牛”入侵美国,或致人类患脑膜炎!繁殖速度巨快,已区域性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