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作者:文史充電站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雨過天晴,大家一般都喜歡趁着這股子濕潤清涼的時間出來走一走,畢竟這可以說是夏天難得的舒适時刻,但是這個時候大家也要小心一個看着不起眼的動物,如果遇到了它,可千萬不要起什麼好奇心上去動一動,甚至上手去摸一摸,畢竟這可是有可能對人帶來極大的傷害的,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引起重病導緻死亡的,那究竟是什麼有這麼大的威力呢?[啤酒]

1

回憶裡的小蝸牛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很多人小時候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曆,每當下雨以後,很多平時不常見的小東西就突然跑了出來,比如說在下雨後就會有很多的蚯蚓,開始成群結隊的開始出現,從泥土路鑽出來跑到了路面上,而一起出現的還有另外的一個東西那就是蝸牛。

不過我們小時候見到的蝸牛一般的都是圓殼,而且體型非常小的本地物種,它們往往會把自己的“洞口”用一種特殊的黏液覆寫然後把自己吸附在磚石牆上,記得小時候很多人還喜歡把它們從牆上扣下來,然後看着它們滑稽而又緩慢的逃跑。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但是現在的話,這種傳統的本地小蝸牛已經基本上開始消失了,我們現在會在路邊見到的,往往是一種看上去體型非常大,而且外殼是圓錐形和螺旋形的,具有明顯的條帶或條紋。身體呈現出一種黑褐色的品種,它們數量很多,而且看着就不像什麼“善茬”,事實上它們确實也不好惹,它們就是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原産于東非的大型蝸牛。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而它們的食量非常驚人,而且繁殖力特别強,并且适應性極佳,如果一旦被引入新地區,常常成為令人頭疼的入侵物種。這是因為它們能在各種環境中“肆意縱橫”,從肥沃的農田到繁華的城市公園,甚至在相對幹燥的環境中也能頑強生存。由于缺乏天敵的制約,加之繁殖速度極快,使得它們在非原産地迅速蔓延,給當地生态系統帶來嚴重威脅。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而且它們的食譜相當廣泛——吃多達 500 種植物。它們會愉快地以樹葉、莖、果實、種子、樹皮和覆寫物為食,也可能以其他較小的蝸牛、沙子、石頭、石膏和灰泥為食。它們的存在不僅會對農作物造成直接損害,還可能通過攜帶的寄生蟲對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聞都強調了,千萬不要随便亂接觸這種動物。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有人可能會好奇,雖然自己可能沒有吃過,但是應該聽說過法國菜裡面的一道“傳統美食”法式焗蝸牛,很多品嘗過的人都認為是一道美味,為什麼法國人不擔心吃蝸牛的問題?這裡就要提出大家的一個誤區了,人家也不是什麼蝸牛都吃的啊,事實上法餐裡面的蝸牛大部分都是當地的一種灰蝸牛品種,這是專門挑選過的,而且即便如此也要複雜的處理後才能食用。

其實我們可能在網絡上看到過相關的視訊,一個正規的烹饪處理流程,需要對蝸牛本身進行挨個的挑選,然後使用水反複的清洗,并且在清洗的途中添加蘇打和鹽等清洗劑,去除蝸牛身上的黏液,和身體裡面的蟲卵,經過多次的反複清理,最後再使用高溫進行徹底的烹熟。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這中間每一步都是都是有着嚴格的要求的,畢竟處理好了是美食,處理不好很有可能就變成“美逝”了,而且在處理的過程中全程都要做好防護,特别是對于手部的防護和清理出來的污水的處理,也都是有嚴格的要求的,不然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後果。畢竟它們可能攜帶例如廣州管圓線蟲(大鼠肺蟲),如果被人類攝入,會導緻腦膜炎或其他嚴重的健康問題。

聽起來就夠複雜了,事實上我們普通人根本就沒有這種處理的技巧。但是也有很多人可能都覺得,我隻要不吃它不就沒事了麼,事實上,即便是你不去食用它,依然有很大的風險。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它的生活環境了,作為一種不喜歡陽光,生活在潮濕角落裡面的物種,它可以說“天然”的就是很多緻病菌和惡性寄生蟲的中間宿主。

2

恐怖的寄生蟲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有時候一個的身體裡面,就有可能攜帶着上百條各種類型的寄生蟲,更别說還會有更多的蟲卵,這些恐怖的蟲卵和病菌還會附着在它們分泌出來的黏液上,随着它們的移動軌迹來傳播,比如它們爬過的菜葉,就有可能留下來相應的蟲卵,而且在它們黏液的“保護”下這些東西可以保持活性很久。

如果在這中間,有人沒有經過處理,就接觸和食用了這些東西的話,那麼就會是以感染寄生蟲。也正是是以,千萬不要有好奇去摸一摸碰一碰,甚至也不要“見義勇為”的去踩死它踢飛它什麼的,因為這樣也有可能導緻你的鞋底粘附了大量的殘留的黏液和病蟲,導緻了感染甚至可能會跟随你回到家中造成持續傳播的情況。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事實上,由于它們對花生、黃瓜、豌豆、豆類和甜瓜等農作物的喜好,導緻了對許多農民造成了嚴重破壞,是以非洲大蝸牛也被認為是一種嚴重的農業害蟲。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入侵性的物種之一,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資料,這種蝸牛被列為世界前100種入侵物種之一。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随着這些年,愈演愈烈的各種跨國合法甚至非法的寵物貿易行業,為這些“入侵動物”們在其自然栖息地之外的傳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由于它們行動緩慢的性質和相對簡單的護理要求(例如提供水分和适當的飲食),一度讓它們可能看起來像無害的寵物,但這些蝸牛可以很容易地從圈養中逃脫并在新環境中快速繁殖。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雖然它們的繁殖與成長也會受到受多重環境因素制約,比如說在不利于生存的條件下,也會選擇進行一段時間的“休眠”以待合适的時機。可是一但到了适宜時則迅速進入“繁殖模式”。通常在交配後,它們會産下大量卵囊,數量因個體而異但是一般一次會有數百個卵。

為確定後代安全,這些卵被精心藏匿于地下或落葉堆中,進而躲避那些捕食者們。孵化期受溫度和濕度影響,通常持續2-4周。新生幼蝸牛首先依賴蛋殼養分,随後離開保護它們的土壤,開始以植物為食。在成長過程中,它們曆經多個階段,包括快速生長的幼年期和性成熟後的穩定期。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蝸牛在野外可享有長達10年的壽命。

3

全世界都“深受其害”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這種生存能力确實很驚人,如果我們回頭看,就可以發現它們的足迹遍布全球多個地區。以美國佛羅裡達州為例,自1966年有三隻被當做“寵物”被偷偷的引入以來,它們便瘋狂的在新環境中肆意繁衍。短短幾年的時間,它們的數量就從最初的三隻飙升至驚人的幾萬隻。這一數字足以說明非洲大蝸牛的繁殖能力有多麼驚人。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其實面對這場“蝸牛入侵”危機,其實當地的有關部門并未袖手旁觀。他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非洲大蝸牛的蔓延,包括實體捕捉、化學防治、引入天敵以及提高公衆意識等。甚至不惜耗費巨大的成本來治理。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些措施的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非洲大蝸牛的生命力頑強,使得它們能夠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并繼續繁衍後代。

要想徹底解決非洲大蝸牛的入侵問題,我們可能需要轉變思路,采取更為綜合性的管理政策。這包括加強生物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及時發現并控制非洲大蝸牛的擴散,提高公衆參與度,鼓勵更多人參與相關工作中來。同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研究和應對非洲大蝸牛的入侵問題。

雨後看到這種“入侵物種”千萬注意,很危險!如果能不碰最好别碰

與此同時,深入了解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态習性也至關重要。通過研究該物種的生物學和行為,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它們對生态系統和人類健康問題的影響,這些知識有助于為控制入侵種群的保護工作提供資訊,同時促進與自然栖息地中的本地種群共存。隻有掌握了它們的入侵機制和防控方法,我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

這需要科研機構發揮專業優勢,加強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非洲大蝸牛的入侵是一個複雜而嚴峻的問題,需要科研機構和公衆共同努力來解決。而我們普通人最需要做得就是,一定要學會如何在這些對人有着巨大危害的物種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知道怎麼避免對自己的傷害,同時不随便放生和傳播這些生物。

參考資料:

【1】環球網 - 2023.07.23《雨後的大蝸牛千萬不要摸!更不能吃!》

【2】中科院之聲 - 2023.06.12《城市之中的隐秘危險:非洲大蝸牛的秘密丨你我的城》

【3】央視财經 - 2022.07.25《“非洲大蝸牛”入侵美國,或緻人類患腦膜炎!繁殖速度巨快,已區域性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