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保筹资能力限制了医院发展?恐怕不是这个理!

作者:中国医疗保险杂志
医保筹资能力限制了医院发展?恐怕不是这个理!

近期,随着医保年终清算结果出炉,不少点数法付费的地区发现点值比去年低了一些,或者比预想低了一些。于是,又有一个声音开始出现:医保没钱导致点值下降,筹资不足导致医院发展受限。乍一听有点道理,医院的收入主要靠医保,医保钱不够,可不就会发展受限嘛。但细细想来,恐怕不是这个理。

医保是不是没钱,筹资有没有下降,用单个统筹区举例没有意义,那么我们可以看总的变化情况。国家医保局统计公(快)报显示,2022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3160.17亿元,支出9558.40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入10128.9亿元,支出9353.44亿元;202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6636.07亿元,支出11620.5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474.59亿元,支出10422.53亿元。

医保筹资能力限制了医院发展?恐怕不是这个理!

二者对比数据是比较清晰的:2023年与2022年相比,统筹基金收入职工和居民分别多3475.9和345.69亿元,支出分别多2062.18和1069.09亿元,支出分别增长17.74%和10.25%。这就是说,从全国范围来看,筹资依然在增长,支出也相应在增长,支出增长的速度还并不慢。要知道,每一分钱医保统筹基金都是支付给了定点医药机构,亦即支付给医药机构的总蛋糕是在持续增长的,是一个比较正常、稳健的增长速度。

那么为什么点值会下降,说白了是总点数的过快上涨,或者说基金收入、支出跟不上点数上涨的速度。至于点数上涨过快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本文想说明的重点。更想交流的是,透过点值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医保筹资跟不上医疗机构需求的问题,或者说如何看待有限的医保筹资空间与无限的医疗需求的问题。

医保筹资能力限制了医院发展?恐怕不是这个理!

医保筹资怎么来?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以笔者的5月份缴费为例,个人缴费250.24元,则单位缴费应大概为1000.96元;居民医保由个人缴费,政府按规定给予补助,2023年湖南省个人缴费标准为每年350元/人,财政补助640元/人。这些数字细细想来恐怕对用人单位、对参保居民都并不轻松。在当前各政府部门合力惠企减负、激发市场活力的大背景下,过度增加用人单位缴费负担显然不切实际,居民医保持续提高缴费也需要与群众可用收入的增加幅度大体相当,二者都不太可能持续大幅度上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合理筹资、稳健运行是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基本保证。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基本健康需求相协调的筹资机制”。充分考虑各方承受能力,必然是医保筹资需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医保筹资应该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的,这就客观地要求医药费用的增速也应该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这也是医保战略购买的作用之一。当前医院感到不适应的原因,更多的是对快速发展的一种惯性需求,是前些年急速扩张之后的阶段阵痛。根据公报的数字,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从2017年的1793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355亿元,6年间将近增长1倍,这对于医疗机构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比如,2017年末全国总床位数仅612万张,2023年末则达到1020万张,达到了每千人7.236张,远超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有的医疗机构仍然沉湎于这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产生了一种惯性的需求——医保基金应该继续满足“狂飙”式的增长,满足规模化的扩张。

医保筹资能力限制了医院发展?恐怕不是这个理!

医疗资源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样,恐怕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一定是有一个真实的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只会是资源的浪费,就只会是效率的低下,就只会是病态的被诱导的需求。近年来,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早已不再是新名词,那么广大医疗机构也应该看到,社会对于医药费用的可承受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总的盘子并不是医保基金决定的,医保基金只是社会可承受力的一个客观表现和制约手段而已。

“合理规划和配置医疗资源,避免片面追求以床位数为中心的规模化扩张,防止医疗资源重复建设、低效利用。”这是某省一位医学出身的领导近期在调研医疗机构时提出的要求,可谓一针见血。实际上,多做存量改革,遏制增量冲动,在有限的大盘子里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适宜的医药服务,赢得患者用脚投票,才是未来医改征程上共同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 | 李跃芳 湖南省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处

来源 | 医路前行 药您共享

编辑 | 符媚茹 刘新雨

热点文章

• 国家医保局:优化医保筹资结构 提升制度保障能力

• 探讨 | 多层次医疗保障筹资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

• 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需把握3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