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华解读】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什么信号、回复了哪些热点?

作者: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5月11日电(记者翟卓)《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0日重磅发布,(下称“报告”),在回顾今年以来政策成效、全面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基础上,还阐释了下阶段政策取向及重点,释放了积极信号。

总体来看,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而针对市场的普遍关注,报告还开设了多个专栏来探讨回复“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钱去哪,钱在哪”以及“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等热点话题。

货币政策效果持续彰显

根据报告,开年以来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支持经济回升向好,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适时降息,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等。

上述政策成效显著,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截至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分别为8.7%、8.3%,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记者还从银行了解到,央行前期引导信贷均衡投放效果明显,4月贷款增速相对平稳,金融支持力度将保持稳固。

“去年一万亿增发国债已下达完毕,今年将发行一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上前期降准降息等各项政策效果还在持续显现,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4月以来,企业预期加快好转,出口增长加快,进口量价齐升。”有市场专家预计,未来政策组合拳效果有望持续显现,巩固经济物价回升势头。

此外,报告还提到,中国人民银行会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随着内需好转,物价水平将呈温和回升态势。市场普遍预计,4月CPI有望从低位反弹。

“从目前形势看,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可能保持在5.5%左右的相对高位,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完成全年增长目标难度不大。”上述市场专家预计,下阶段,央行将更多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情况,加强政策协调,并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调控力度和节奏,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减、质效提升

热点话题方面,报告在专栏1着重分析了信贷增长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强调大陆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有受访专家表示,大陆信贷存量规模已经较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央行更加注重引导信贷均衡投放,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结合一季度金融数据来看,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信贷节奏更加平稳。记者了解到,按照历史规律,4月、7月、10月通常是贷款小月,但从银行反映的情况看,今年4月信贷投放还是平稳的,小月不小是今年的特点。

且在经济高质量转型过程中观察金融指标,不仅要看量,更重要的是看质。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强调要盘活金融资源存量,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10.7%,均明显高于9.6%的全部贷款增速。

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加之一些与传统发展模式关联度较高的低效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相关领域的贷款增速有所放缓。

“总的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体现了有增有减,盘活出来的资源更多地投入了应该支持的领域,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述受访专家如是说。

准确理解“钱去哪,钱在哪”

报告中,专栏2则专门分析了银行存贷款流向,用详实的数据解答了“钱去哪,钱在哪”的问题和市场关于“为什么金融和经济数据走势会不一致”等疑问。根据报告,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供给端,存款则主要在居民部门。

具体来看,央行可以适度引导“钱去哪”,但主要还得靠经济主体的自身需求。据报告分析,过去大陆贷款主要投向了企业,行业和期限结构上,以基建、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资产领域为主,中长期贷款居多。

“近些年,央行已在主动引导资金投向,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信贷结构也在优化。但由于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实体经济供给端和投资领域得到的融资更多,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大陆通胀仍保持低位。”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此外,经济循环恢复需要时间,目前一部分钱沉淀在居民部门。同时,由于疫情冲击、风险偏好下降,企业和居民资产摆布上也更倾向于收益更稳定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导致经济循环中的“活钱”变少、循环不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老百姓和企业微观感受上都缺钱,而金融体系货币总量还在增加。

“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关键是盘活存量、畅通循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宏观政策的重心要从过去的增加供给更多转向提升消费需求、促进供需平衡,央行能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对于存贷款等资金流向,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借款人的需求,还需要财政等政策发挥合力。

债券市场供求有望回归均衡

2024年以来,大陆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较为明显,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至2.5%下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创20年来最低,央行对此高度关注,专栏4也重点回应了“如何看待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话题。

有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央行一直对债券市场走势保持高度关注,近期已频频释放信号。日前央行还专门调研农商行参与债市情况,并有意引导政策性银行增加长期债券发行。报告再次通过专栏回应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意在引导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合理区间。

从近期收益率走势看,在央行多次针对长期国债收益率进行发声后,市场投资策略也有所调整,投资者更加关注长期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投资行为趋于稳健理性。近来长债收益率开始出现回升,30年期国债已重新站上2.5%。

此外,当前市场机构投资行为也更加审慎。近期长期限国债利率回调过程中出现一定反复,部分投资者也可能仍存在短期博弈心理。但更多投资者则意识到投资行为过于短期化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未来央行将买卖国债纳入公开市场常规操作工具后,可通过国债买卖调节市场供求,也会促进收益率平稳运行。

“长期来看,大陆经济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长期国债收益率将总体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未来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上述受访人士如是说。

结合近年市场正常运行情况看,2.5%-3%可能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据该受访人士观察,在长期国债收益率回归2.5%以上后,央行表态也有温和。

编辑:幸骊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