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国祚很难超过300年?这个问题从制度、生产力、人口、天灾、中央实控能力、外敌入侵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从本质上来讲,一个王朝之所以会灭亡就是因为生产力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了,农民没有饭吃才会冒险起义,进而导致朝代更迭。古代缺乏化肥、农药、优质的种子,也没有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那个时候有水车、耕牛和犁就算是标准的农业示范区了。纯粹靠天吃饭的话,一亩地能够产200斤到300斤粮食都算是优质田了。这么点粮食给家人留够口粮,再给朝廷上缴一点赋税,基本上就没什么吃的了。如果这个时候再遇到点水灾旱灾导致田里减产或绝收,那一家人基本上大半年都得饿肚子了。所以古代很多时候朝廷会拨款拨粮进行赈灾,不仅给灾区农民熬粥喝,还贷发种子甚至耕牛,先想办法让农民稳定生产,等来年收成好了再把贷的种子还给朝廷。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古代农业生产体系非常脆弱,受到天气影响很大,这首诗就生动象形的写出了古代农民的艰辛。

如果朝廷足够给力,在大灾之年能够及时赈灾安抚民众,那么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生存的。如果朝廷赈灾不力导致大量农民成为流民,那么距离爆发农民起义就不远了。

第二,古代没有计划生育,王朝前期和中期人口会出现暴增,最终土地矛盾激化引发王朝覆灭。除秦朝之外,每个朝代建立初期基本上都会进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比如说十税一、十五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每逢皇帝登基、加冠、大婚等年份,还可能会免税。同时,朝廷还会鼓励农民多开垦荒地。多种举措并行,会使得王朝前几十年人口暴增。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 经过汉文帝和景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人口达到了约3500万,这也是汉武帝敢于对匈奴发动战略反击的底气。

而随着农业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口总数整体上也是在不断增加。比如秦汉时期铁器的大规模应用,宋元时期占城稻的引进,明清时期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耐旱型农作物引进等等,多种因素也使得中国人口总数也一直不断突破历史极值。比如在汉朝建立初期中国人口约1500万到1800万,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人口就达到了3500万以上。唐玄宗巅峰时期,唐朝有人口约5300万。宋徽宗时期中国人口突破1亿大关,明朝时期突破2亿大关,清朝时期更是达到了4亿。

中国人口是越来越多,但相对来讲土地是死的啊,所以每当一个朝代到中期的时候,由于人口暴增导致土地兼并的矛盾会逐渐加剧,直到这种矛盾变得不可调和,让整个王朝走向覆灭。

第三,制度不完善,统治阶级容易产生内乱。早期的汉朝、西晋都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结果汉朝出现了七国之乱、西晋也有了八王之乱。唐朝虽然解决了分封制的弊端,却又遇到了节度使割据和外戚干政的难题,一个“安史之乱”几乎就打光了唐朝家底。到了宋元时期,王爷们往往就很难撼动中央政府了。明朝又搞分封制,虽然明朝尽可能让王爷们只负责吃香的喝辣的,但也出现了靖难之役和宁王之乱。清朝时期除了刚刚入关那会儿王爷还有一点实权,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秘密立储和世袭递降制度的实施,王爷们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和中央对着干。可以看到,封建制度其实也是在不断完善,经过多个朝代的努力最终消除了外戚干政和同姓王分裂的弊端,最终封建皇权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唐朝虽然没有分封制的苦恼,但却多了节度使的隐患,节度使各个掌握重兵,形成了事实上的军阀割据,最终唐朝也是亡在了节度使朱温手里。

第四,阶级固化,中央统治力下降。在正常的经济规律下,财富和权力一定保持向极少数人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的结局就是地主们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而地主豪绅们往往会连续几代人拥有财富或权力,甚至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恶意侵占良田,还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隋唐以前门阀制度非常严重,经常出现一家人连续几代甚至十几代入朝为官的现象。直到后来科举越来越成熟,才打破了门阀制度,阶级垄断受到了一定遏制。

当拥有的财富达到一定程度,他们还可能会想着从政,为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反过来,为了让子孙后代继续享受财富和权力,也会尽可能阻止其他人进入他的阶层。这样一来,阶级固化就慢慢形成了。这就使得每当一个王朝发展一段时间后,背大的财阀会大到一手遮天,甚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跟中央政府对抗。豪绅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而朝廷能够收到的赋税却越来越少,财政也更容易出现亏空。此时一旦出现大面积天灾,朝廷又没有钱来赈灾的话,势必会引发大规模民变。

第五,外敌入侵,加速矛盾激化。自春秋战国起,中原农耕文明和周边游牧民族的战争就一直未间断过,虽然经过多轮战争和民族融合,像匈奴、突厥、契丹等多个民族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但又有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崛起,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北方边患问题才彻底得到了解决。

【历史探秘】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很难超过300年?

▲明朝末年,满清在关外虎视眈眈,最终击败李自成顺利入关参与到了夺取天下的活动中。

而由于古代生产力的低下和距离太远,中原王朝通常只能被动防御,主动进攻游牧民族的战争即便是打赢了也会付出惨重代价。其中战略反击游牧民族最有名的就是汉武帝,虽然在战略上赢了匈奴,但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第15卷记载却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对汉武帝司马光甚至给出了“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的说法。后面汉武帝自己醒悟改掉了一些错误,霍光辅政之后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又取消盐铁官营还利于民,这才让西汉逐渐缓了口气。可如果中原王朝一味被动防守,又会像宋朝、明朝那样疲于奔命,不断消耗自身实力,最终也给了游牧民族入关争夺天下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说了,西汉东汉、北宋南宋加起来都超过300年了,但是不要忘了,不管是西汉过渡到东汉,还是南宋延续北宋,中间都经历了一次政治格局的大洗牌,在利益上完成了一次再分配。这种大的变动也让积累多年的矛盾得到了一次释放,所以才能延续国祚。

综合来讲,古代还是生产力太低导致农耕文明本身比较脆弱,农民也经不起太多的折腾和消耗,天灾加人祸就会造成百万流民,流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就容易形成民变,进而动摇统治的根基。最主要的是,天灾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古代官员豪绅的贪污腐败和对农民无休止的剥削才是根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