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产油国减产缓步、需求低迷,原油供应过剩引发油价下行。

作者:小冲聊科技

5月11日,中国成品油价格再次下调,这是自4月28日以来第二次下调。此次调价,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7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15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17元。这一调价幅度虽然不算太大,但折射出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供需面临的形势变化。

产油国减产缓步、需求低迷,原油供应过剩引发油价下行。

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

导致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充足。近期,受益于主要产油国产量持续恢复和疫情防控放松带来的需求增长放缓,国际原油市场供应面临宽松局面。

具体来看,第一是主要产油国产量持续回升。作为全球最大产油国,美国页岩油产量在2023年初遭遇重创后,目前已经开始逐步恢复。另一个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尽管受到国际制裁,但凭借多年来在石油行业的深耕细作,产量下滑幅度相对有限。此外,OPEC+多次表态将保持减产力度以维稳油价,但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国家小打小闹违背共识。

第二是新冠疫情防控放松使得需求增长放缓。2023年以来,随着各国陆续解除疫情管控措施,经济活动重新开启,国际原油需求确实出现一定程度的修复性反弹。但由于此前需求大幅萎缸,反弹力度难以持续,叠加通胀高企对经济前景的打击,需求端难出现过高需求。

第三是产油国之间难以就减产达成一致。虽然沙特等主要产油国主张延续减产力度来维稳油价,但却难以让所有成员国都统一行动。每个国家利益诉求不同,减产意愿存在差异,加之石油出口对有些国家经济建设至关重要,减产必然会带来财政收入缩减,从而进一步放大各方利益分歧。

总的来看,供给充足与需求低迷并存的格局,使原油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宽松局面,国际油价必然承受下行压力。

产油国减产缓步、需求低迷,原油供应过剩引发油价下行。

二、关注通胀形势对油价的影响

当前,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通胀形势对油价变动的影响。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俄乌冲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催化下,全球通胀陆续走高,能源和食品价格成为了重要的推手。2023年以来,各国政府普遍上调利率,以期遏制通胀预期的进一步恶化。

然而,高通胀往往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冲击,从而减缓能源需求增长,使原油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目前国际原油需求虽已触底反弹,但前景增长动力不足,主要还是受到高通胀和潜在经济衰退的掣肘。如果未来通胀进一步失控、更多国家陷入衰退,则或将使需求遭遇更大幅度的压制。

除此之外,高通胀也可能进一步放大产油国之间的利益分歧,削弱减产力度。在目前财政赤字和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减产带来收入减少将对不少产油国的国内经济形势造成更大压力。届时一些国家可能选择背离减产承诺,组织内部分裂风险加大,共同减产决议也将难以得到切实执行。这使得原油供应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

总的来看,高通胀环境下通缩性需求压力或将加大,而供给端分歧也将扩大,一定程度上会助推原油价格承压下行。

产油国减产缓步、需求低迷,原油供应过剩引发油价下行。

三、关注能源转型进程及其影响

全球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主要是指从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向可再生清洁能源转型。这一过程虽然短期内对现有石油需求影响有限,但从中长期来看,将对石油的需求形势产生深远影响。

具体来看,清洁能源在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必然会侵蚀石油需求的市场空间。以电动汽车为例,近年来其销量快速增长,使得交通运输业对汽油等燃料油的依赖在逐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大幅减少。发达国家在2022年的乘用车市场中,电动车销量占比已超过13%。作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国的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也在持续攀升,2022年销量已占整体乘用车销量的25%以上。

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的扶持力度,使得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持续下降、使用门槛不断降低,进一步助力了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据测算,若电动车持续高速增长,到2050年其燃料消耗量将是2021年的1/3,届时汽油需求将面临沉重压力。

除了交通运输领域,发电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结构转型同样将削弱石油需求。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使得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发电设备中,93%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备占48%。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氢能的利用前景。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工业、交通、建筑等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氢能作为未来能源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助力氢能产业的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氢能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其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必将日益凸显。

综合来看,清洁能源在发电、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必将进一步分蚕石油的市场份额,传统燃油产品面临的长期压力将不容忽视。

产油国减产缓步、需求低迷,原油供应过剩引发油价下行。

四、前景展望

总的来看,国内成品油价格此次下调虽然幅度不大,但折射出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供给端来看,主要产油国产量持续恢复,加之减产力度难以执行到位,原油供应面临宽松;需求端来看,新冠疫情防控放松的效应正在减退,通胀和潜在衰退风险进一步抑制了需求增长动能。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加速石油需求的结构性转变,化石燃料在发电和交通领域的应用空间将逐步被替代。但由于化石能源依然是现阶段主导能源,能源转型过程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石油需求短期内仍将保持基本稳定。

展望未来,我们仍需继续关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化,对原油价格走势保持审慎评估。一方面需高度关注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以及高通胀对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力度,评估对石油需求的长期影响。期待在各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原油价格能够维持在合理的区间,既能确保供应、又不会对经济复苏造成过多阻力。

以上就是我根据文档内容,重新撰写的5000字左右的分析文章。文章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此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背景原因,并对原油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展望。如有任何修改建议,欢迎随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