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作者:魔法孔雀u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身上独有的威严和狠辣令人闻风丧胆。在他手下任职的大臣们处境艰难,如同"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关于这一点,历史上留下了一件广为流传的佳话。一位身居高位的朝中重臣,因家中发生变故,向朱元璋请了六天的假期。朱元璋欣然同意,并未多加怀疑。但是,六天的期限一过,这位大臣还是没有归来。面对这起"擅离职守"的事件,朱元璋该作何反应?又将如何处置这位大臣呢?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待遇优渥引发骄纵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这位遭到朱元璋严惩的大臣乃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子太保,府邸宽敞,下藉众多僕役,日理万机。他自幼聪颖过人,父母殷切期望,投祠当学几经波折,终于以秀才衮衮捷径,被朱元璋垂青录用为宰辅。

朱元璋开国不久,百廋俱陷,洵有重用英杰之心。这位太子太保勤勉尽职,屡建奇功,因而受宠于君。不多时朱元璋便将其拔为九卿之一,朝野上下仰之如命。为巩固其地位,朱元璋破格将府第赐给他,礼遇之隆盛实可与皇亲国戚稍济矣。

然而骄奢淫逸自是大患。这位太子太保生性骄纵,恃宠而骄,竟浸淫声色,荒淫无度。有时还连朝不暇赴,以致被朱元璋数次训斥。然而受宠日深,他竟浑然不以为意,视朝政如无物。其实皇家礼遇,原是朱元璋教子有方的高瞻远瞩,谁知反被误读成了恩遇过多。这等待遇优渥,怎不令人骄纵自恃呢?

特殊人生经历孕育乖僻性情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这位太子太保自幼生活坎坷,饱尝人世沧桑,性情难免乖僻。原籍山东,家世虽不菲,却世代经营仕宦不遂。幼年失怙恃,靠着远房亲眷勉强度日。年岁尚小,便遭遇变故坎坷,从此孑然一身。

他自幼颖悟过人,读书勤奋过人,本当大有作为。然而家贫如洗,寄居别人之家,备受白眼,又岂能静下心来读书?常年吃了闭门羹,勉力维系读书心志都已是一种奇迹。可即便如此,他依旧不得施展才能,屡试不第,一蹶不振。为谋生计,不得已去给了人做家伙,吃尽了人生的冷暖。

直至年过而立,终于一朝捷径,光宗耀祖,成为朝中显贵。穷困潦倒实在太过凄惨,倘若不曾历经这番挣扎磨练,他又怎会如此尽忠报国?可一味寒穷,孕育出他的乖僻性情,也在所难免。朱元璋为礼遇有加,他自是感激涕零,爱戴有加。奈何命途多舛,早年磨难曾将他彻底击垮,现在虽已升迁,可旧伤疤犹在,自是防范心重,难免乖戾。

当年蓬蓽年纪,颇受人等冷眼鄙视,如今虽已功名加身,心中阴影犹在,自然格外防范。即便与朱元璋谦谦有加,也少不免脾气暴躁,加之年富力强之年,难免放荡不羁。其实这位太子太保高才勤恳,忠心耿耿,可惜前半生太多坎坷,性情难免扭曲,方才使朱元璋如此宠爱,却又落得个乖戾无理的下场。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权力斗争引发矛盾激化

这位太子太保即便地位尊荣,亦难免卷入朝中权力斗争的漩涡。御前有人对他艳羡嫉恨,时常上书诽谤攻击。其中尤以右佥都御史汪阿为甚,对他格外怀恨在心。

汪阿原与这位太子太保并无过节,不过因其家世显赫,赫赫有名,引发了汪阿的嫉妒之心。汪阿虽非宦官,出身卑微,却凭借过人才华入佞幸朱元璋的眼眷。可是眷顾之际,朱元璋对太子太保宠爱有加,礼遇尤甚,这令汪阿大为恼火,油盐酱醋生出了无穷妒忌之心。

有了嫉妒之心,便开始寻觅落井下石的机会。太子太保生性放荡,难免纵情声色,为汪阿所乘,遂上书诽谤他"荒淫无度"、"贪求享乐"、"忘我放纵"。朱元璋对其深信不疑,竟屡次训斥太子太保,严厉告诫,显然对这位心腹大臣失去了信任。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太子太保虽然心怀不平,却也只能暗自忍气吞声。毕竟汪阿地位显赫,轻举妄动只会自毁前程。于是他选择了沉默对待,暗自查究汪阿之过错,伺机报复。

果不其然,不久后汪阿便露出了狐狸尾巴。他贪污受贿,被太子太保识破后查获铁证。于是上书告状,理直气壮地要求朱元璋惩处汪阿。朱元璋对二人你来我往之争几度劝解,但无济于事,最终只能将汪阿革职查办。

从此,太子太保和汪阿彻底撕破了脸,前嫌后隙不断加剧,矛盾激化已成定局。双方斗争日益激烈,朱元璋不得不一再插手裁夺,君臣矛盾也因此与日俱增。

朱元璋内心天人交战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面对太子太保长期缺勤的行为,朱元璋内心陷入了天人交战的矛盾挣扎之中。

一方面,理智告诉他,太子太保毕竟是身边最重要的心腹大臣之一,忠心耿耿,勤勉尽责,独当一面扛起国家重任。他出身寒微,一步步靠着自己的毅力和聪颖才智攀上高位,功勋卓著,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便偶有疏漏迟到,也应宽宏大量,网开一面。

另一方面,朱元璋野心勃勃,铁腕统治,决不容许任何人对他的权威造成挑战和冲击。作为一代明君,他对臣子的服从忠诚要求甚为严格,决不允许有任何违背朝令的行为。六天的缺勤实属无理,已经触犯了君臣大义,理应受到惩治。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心中的嫉恶如仇的心理在作祟。他痛恨太子太保的放荡生活作风,认为荒淫无度实在有违君臣礼数,大大破坏了他在朝野间的声誉形象。作为一代明君,臣子的放荡行为无疑是对他的严重挑衅和侮辱。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于是,理智和私心在朱元璋内心激烈角力,终于理智被压倒,私心占了上风。六天期满,太子太保仍然未归,朱元璋大怒,遂下令将他拿捕,不许多言,万分狠辣决绝。

朱元璋对手下大臣的期望是绝对忠诚服从,丝毫违背自己旨意就会让他勃然大怒。而六天的缺勤正好给了他一个发泄愤怒的机会,从而彰显自己超凡的君权至尊的地位。于是在内心的天人交战中,私心终于战胜了理智,一场冲突就这样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铁腕手段彰显无情一面

面对太子太保无理缺勤、罔顾国是的行为,朱元璋勃然大怒,决定亲自处置,彰显自己的无上权威。

大臣请假6天,朱元璋爽快批准,第7天回来后,朱元璋:拖出去斩了

当朱元璋得知太子太保于期满后仍未归朝时,怒气冲冲,立即召集众臣开诘问大会。太子太保被带到御前受审,面对质问却理直气壮,坚称自己并无旷职之意,只是家中出了变故无法即时赶回。

听闻此言,朱元璋大怒,斥责太子太保无视国家大事,竟如此辩解推诿。作为朝中显贵,他本应以身作则,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可他不仅行为肆无忌惮,而且狡辩无休,罔顾大义。

太子太保见朱元璋愈发震怒,知道自己的辩解无济于事,唯有老老实实认错。然而朱元璋铁面无私,宁可错杀英雄,也决不姑息一时之过。他直斥太子太保理屈词穷,并下令即刻将他拿下,准备处决。

众臣见状禁不住为太子太保求情,希望朱元璋能网开一面。可是朱元璋矢口否决,断言太子太保罪不容赦。他痛斥臣子犯过如此严重,理当从革去就。作为执掌国权的明君,必须以身作则,铁腕惩戒无理臣子,以儆效尤。

最终,朱元璋下令将太子太保拖出朝阙之外,当众斩首示众。虽有众臣为其美言劝阻,但朱元璋一意孤行,视而不见。斩首之时,欲加赐以慰藉,但朱元璋拒绝了这一人道主义的建议,坚持将其就地正法,给臣子们一个严重的警示。

面对错误和过失,朱元璋向来铁面无私,一贯如此。这一次也不例外,尽管太子太保功勋卓著,地位显赫,但他却置之度外,毫不留情。这不仅彰显了他无情的一面,更用极刑向所有人宣告了皇权至尊、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