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作者:快乐星辰p1R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他真正的成就则体现在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上。李建成虽然最终功败垂成,但李世民则建立了一个持续两百多年的帝国,并缔造了盛世太平的贞观之治。作为他们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必然扮演了重要角色。她出身名门,聪明贤淑,在李渊的官场生涯中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但究竟是她的什么教育理念和做法,造就了李世民这位千古一帝?她在李渊夺取天下的进程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家学渊源:窦氏的前半生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窦氏出生于北周显赫之家,其父窦毅乃北周大将,母亲襄阳长公主则是周武帝宇文邕的亲姐姐。自小便蒙祖训,熏陶良善,窦氏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资质和品行。

据载,窦氏初生时便长有及颈秀发,三岁时其发长及身。古时人有"发自天狙"之说,认为发长异常者必将有非凡际遇。窦氏的身世确是应了此谶言。

虽为女子,窦氏自小便深受教育,对女训典籍如《列女传》等浸淫许久,过目不忘。其母将她打扮漂亮,送至舅舅宇文邕的宫中,受到周武帝的钟爱有加。宇文邕对侄女宠爱有加,将其视若己出,比之其余众姻亲更为疼爱。

在宫中,窦氏虽年岁尚小,却心思敏捷,见多识广。她曾目睹周武帝薄待原配阿史那皇后之事,遂与武帝直言相规,请武帝以国家大计为重,不可冷落突厥籍皇后,免使北方外戚生疑作难。宇文邕从其劝,遂加礼待阿史那,与之亲善有年。一介童年女童,居然能如此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实非常人可及。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北周后亡于隋,窦氏年仅十三,哭泣愤懑,痛恨无力回天。此后她将一腔怒火和报国之心潜藏于心,直至她的丈夫李渊灭隋后,才能一吐积腔。

可见窦氏自幼身处大族之家,饱受良好家教,加以机缘际遇,从而奠定了日后智谋过人的根基。这样的家学渊源,必将是她教子有方的有力支撑。

岳母刍荛:孝顺待人品行

窦氏出嫁李家后,一门三朝元老望族的规矩即成了她生活的常态。她恪守礼教,行事循规蹈矩,从未丝毫逾矩,处处以孝悌之道自持。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当年,婆婆孤独氏年迈体衰,性情暴戾,诸多儿媳无法侍奉左右。独有窦氏一人日夜伺候在侧,时加问荆承欢。据闻,窦氏甚至整日穿戴整齐,绾发缚靥,以防不及细务,给予最体贴入微的照拂。

岁月如梭,孤独氏老态渐重,体力每况愈下。窦氏仍亲自监护饮食起居,哪怕婆婆性子反复无常,她终不曾怠慢疏忽。待到孤独氏盖棺论事时,便知道这位贤德儿媳的存心良苦。她说道:"我是个不好相与的人,诸儿媳皆因我而受委屈,惟有窦氏孝顺有加,真是劳苦她了!"

其实,当年孤独氏刚过门时,传闻其性子暴燥,不少男婚女嫁者闻之色变。甚至有人对李昞暗中透漏,劝其另择佳偶。李昞却直言道:"贤者自有贤人识别,岂能听信流言?"果然,二老对孙媳妇恩爱有加。

岳母如是,可想而知,窦氏对丈夫李渊更是恭顺娴雅。据李世民回忆,母亲总能循循善诱,宽宏大量。他年少轻狂时,母亲从不严厉责骂,只是一味规劝切磋。及其雄心未酬时,母亲亦深信他将来必有作为。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正因有这样一位贤淑贤惠的母亲,李世民才不至于如韩信那样,失了恩爱娇生惯养;也不会如李世勋那样,母淫子盲,大错特错。这正是窦太穆皇后最大的功德之一。

除了贤淑有加,窦氏亦极有文采气质。她自小便精于挥毫泼墨,字美如钟,临摹丈夫遗笔时,便能假作真成,亦颇具文才。但她从未炫耀自己,只是为丈夫撰写论文策对,内助其声援朝政事物。

人非草木,孰能无疵?窦氏生平的确也有一些瑕疵,比如她曾导致丈夫李渊因一匹马被贬,但很快又主动去补救过失,挽回了局面。再比如她有时也难免爱子心切,稍有偏袒儿子之嫌。但总的来说,她清德自持,淡泊名利,专注于一门中饺,处处以身作则,着实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

英明谋略:为丈夫李渊建言献策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窦氏不仅贤淑有德,且智谋过人,在李渊夺取江山的历程中,更是建言献策,功不可没。她时时警惕丈夫沉醉于权力之中,逐渐丧失昔日的抱负理想。

当年李渊效力隋朝,官拜骠骑大将军,镇守朔方。窦氏看出隋朝日渐腐朽,不免有些焦心忐忑。她对李渊说:"隋朝昏庸无道,朝不保夕。我们岂能永远追随流薄之辙,视而不见?"

李渊一听大怒,训斥道:"你作甚出这等言语!朕岂敢生二心!"窦氏立刻退避,未再多言。

然而不久,隋炀帝在京城作乱,朝政日非。窦氏又对李渊道:"大厦将倾,我等宜多多存心。"李渊这次倒没有动怒,只是缄默不语。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突厥薛绍众起兵讨伐隋朝,挥师南下时,窦氏再三劝谏李渊:"如今正是良机,不可错过。"李渊始终未有行动。直至突厥主力被隋朝击溃,窦氏才放下心来。

不过不久,安西四镇的李弼等人携全家老小闯入关中。窦氏说:"人心已尽离散,隋朝无可挽回。我辈若不雄图天下,将有何作为?"李渊终于恍然大悟。

当李渊即将发兵讨伐隋朝时,窦氏又慎重地对他说:"今日我一人从不远千里而来,方可在此送行。你能平定四海,吾心自当无愧。否则,你不须复回,也罢!"

这番话极富警世意味,不无鞭策之意。果然李渊从此铁心雄图大业,并终于登基为帝。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即便李渊即位之后,窦氏仍时常劝谏丈夫注意政事。有一次,李渊宠幸宦官张文和,准备让其入宦。窦氏便对李渊说:"昔日外戚专权,乃隋亡之由。陛下切不可重蹈覆辙,纵容奸佞宦竖,终将酿成大祸!"

李渊从其言,果然未让张文和充宦。此等种种,充分体现了太穆皇后的英明远见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为其丈夫李渊扫清障碍,极有裨益。

严格要求:教子有方

身为母亲,教子自然是窦氏最为重视的一环。她严格要求儿子,从小注重品行修养,勤于学习,为日后立朝扫把,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传闻,生李世民那年,窦氏产期临近,李渊命人从百里之外请一位名医前来,以备不时之需。待产时一切万全,人证物证,确保母子平安。这种精心周到的安排,实为罕见。可见李氏夫妻对子嗣的重视有加。

李世民自小便学识渊博,习文习字,颇有造诣。这自然也离不开母亲的薰陶和要求。据载,母亲有一次批改儿子的作文,指出了数十处错误,逐一讲解,令其日益精进。虽然李世民当时已视作文为常事,但面对母亲的高标准严要求,仍深有体会。

除文字之外,窦氏对儿子的品性也十分看重。她常教导李世民"耻恶衣恶食,当自奋勉",并经常讲述先贤事迹,以警惕其勿骄纵自满。

李世民年幼轻狂时,母亲更是百般规劝,希望他能端正思想。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在母亲面前装扮追究浮华,被母亲严厉斥责:"淫靡无度,有失身份!纸醉金迷,断不足贵!"从此李世民遵从母训,颇有改观。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到了临终时分,母亲更是叮嘱李世民:"我已将百年人生阅尽,唯有勤学苦读、克勤克俭,才是立身成就的本源。你日后必将建有大业,但切不可骄纵矜夸,宜戒骄戒躁。"

李世民哽咽流涕,仰诺母亲遗训。果然,这番教诲对他确有潜移默化之效。登基之后,他循循渐进,黽勉力行,昔日汲汲营营、锱铢必较的做派,丝毫未变。这正与其母亲在世时的训导不无关系。

更难能可贵的是,窦氏不徇私情,对所有儿子一视同仁,从未有过偏袒之举。相反,她更加宠溺嫡亲李建成,盼其能扶助李世民,共创大业。可见窦氏教子有方,对所有子嗣都秉持公允原则,未尝有私心杂念。

临终遗嘱:后世楷模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太穆皇后窦氏人生将近终点时,更是教诲子孙后代,遗训绵绵,为后人树立了楷模,至今仍广为流传。

公元643年,窦太穆皇后病重入疴。她唤集大小儿子于榻前,语重心长地说:"吾今将归西矣,惟有几言教诲,切勿等闲视之。"

接着她教导子孙们,首先要"体谅民情怀,务实行仁政"。她说君主应当关怀老百姓疾苦,视臣民如赤子,遇有灾祸疫伤,当竭尽心力予以解救。她希望子孙能勤于行乡访野,了解民情,为民除害。"其次务必以礼相待,慎重施惠恩泽"。太穆皇后当年亲眼见过隋氏窝阔台骄奢淫逸、专权自肆的丑态,故格外叮嘱子孙勿效尤,要端恪严肃,行事作风要谨慎稳重。

她更有"足不逾矩、身不渎违"之训诲。她说自古起家的贵族,往往因纵情放肆而陨落江河,子孙切不可重蹈覆辙,务须节制自律。"俭以持家,仁以怀彝"则是她关于教子持家的生活箴言,希望后代能躬身力行,实现"兼济天下"的宏愿。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太穆皇后更囑咐儿子:"吾身为母,自有过错,后人切不可过分溺爱儿女。"她深知,荒淫纵欲乃一代人的祸根,故格外嘱咐儿子勿学武则天那般溺爱子女,导致朝纲大乱。

至于仆从宫人,她则嘱咐子孙:"家人不可负薪拾柴,自身有勿与。"她说宫人下人虽地位卑微,但切不可虐待凌辱。相反,更应体恤照拂,给予应有的礼遇。

最后她说:"天下大计,匹夫匹妇,理当各尽一份心力。"这番话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孙们与妃嫔和和睦共事,勿如隋朝般纷扰不休,以致国运衰微。

说罢这番遗训,太穆皇后大有深意。她更希望后人能牢牢记住教诲,将"以德励渥,存心正化"的理念贯彻到底。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直至临终,太穆皇后未尝半句提及自己的名声地位,一味教诲子孙,希望他们能秉持高尚品德,贯彻执行仁德政治。可见她虽生于尘世,早已了无半点名利之心,唯一追求的,是为后代树立一种睿智高明、不渝坚韧的楷模。这份高尚情怀,当为后世子孙永远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