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作者:秋叶思人

近日,四川眉山一起商场电梯事故引发的老人索赔案再次点燃网上的争议。案件发生在某大型商场,一名70多岁的老人双手拿着纸箱经过电梯,不慎摔倒在地。

随后几小时,老人因脑出血离世,被家人追究商场责任。但商场和最终法院都宣判老人自身原因导致事故,商场无责。这个判断引发各界争议。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那么,这起案件背后,商场和法院“不是你在哪里摔倒就要赔”的立场是否恰当?老人是否应当得到周到的照顾和帮助?一起电梯事故是否足以导致老人一命呜呼?事故责任如何划分?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深思这背后的价值取向。

从人道主义立场来看,我们应该为弱势群体老人儿童出于同情心提供更多帮助。70多岁的老人在公共场所摔倒,拿着东西手脚不便,本身就存在一定隐患。

视频加载中...

如果能及时帮助扶持,有可能避免事故发生。商场作为公共场所,应当在设施上做好安全预防,在人员上提供便利帮助,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老年人身体状态复杂,跌倒即使微小也可能造成不可逆转后果。尤其对70多岁高龄人来说,一次影响可能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场当时没有及时扶持老人,或许也算是原因之一。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法院“主要原因”导致事故的论调,忽视了商场当时应尽的人道主义义务,过于着眼于法律细节,忽略了人权保护的目的性。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深入,弱势群体在公共场所的权益需要重视和保护。作为大型商场,应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考虑弱势群体的使用需要,做到无障碍便利。这不仅是法律责任,更是人道主义和社会进步的选择。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从案件本身来看,老人跌倒是否真的“完全”出在自己?电梯是否“确定”没有隐患?我们无法定论。但从长远来看,重要的是培育互助互温的社会环境。

商场和法院如果能以更开阔的心胸来审视这个事件,为弱势群体谋求更多权益保障空间,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良好举动。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便利与人权之间寻求平衡,对弱势群体多一分怜悯和帮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步。商场和法院如果能重新审视自己在人道主义层面上的思考,将有利于社会进一步完善。

这不仅涉及到法律责任的偏狭界定,更牵涉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一个时代的进步,往往需要我们在法律与人权、效率与怜悯之间,找到双向促进的平衡点。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对于这起案件,商场如果能主动承认一定责任成分,表述对遇难老人的深切慰问,这将给社会一个正面信号——我们在公共场合对弱势群体的照料不仅停留在最低法定标准,更包含人道关怀。

法院也可以理性判断商场是否存在一定可 探讨的伦理责任,不致于停留在狭隘的“主要原因”论定中,忽略各方面因素的统判。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在法律面前,每个个体是平等的。但在人道面前,弱势群体往往需要更多关怀。这个案件或许可以促使我们重塑对待老年人的观念——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生存的空间,更需要社会各方的付出与帮扶。这将是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基于人道和睦邻友好精神所需要的进步。

老人在商场摔倒索赔被拒,法院判了:不是在哪摔了,哪里就要赔

通过重新审视这个案例,商场和法院如果能表述出更人道更开明的态度,将会给社会留下深远的影响。这个案件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能促使更多机构养成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为相关规范的健全指明方向。这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新起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