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几道小学题,觉得很有趣,就和孩子分享了一下。没想到借着这个机会给孩子传递了「命题人思维」。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和孩子分享的题是这样的,就是很常见的一道小学数学题: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个东西,花了多少钱,最后提问是可以怎么样付款,然后写出两种付款方式。
孩子的答案也是绝了,第1种方式是支F宝F款,第2种方式我们猜应该是V信Z付。
其实从生活的角度来讲,这两种F款方式都是可以的,我觉得没有问题。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F款方式。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但是这道题考点明显是低年级使用金Q那块的知识点。
首先孩子得知道面额,一角、五角、一块、五块、十块、五十、一百。
其次是如何搭配F款。
最后给出两种搭配的F款金额。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因为孩子的答案和这个考点差的太远了,所以肯定是要被判错误的。
通过这个例子,孩子隐隐的明白了什么是命题人思维。
我是在《成为考试高手 清华博士的高效学习手册》中看到的「命题人思维」这个概念。
成为学习高手+成为考试高手 套2册 ¥59.8 购买
之所以在孩子小学高年级就传递这样的思维,也是想让孩子能够在做题的过程中多留意,多分析,形成思考习惯。这样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就很容易答到点子上。
家有中考、高考的孩子家长,可以把这个好方法告诉孩子。别盲目刷题,知道考什么,有助于得高分。
1.研究近5年的考试真题。
2.把题做一遍,再分析自己错在哪,最后研究分析错因和归纳总结。
3.比较相同题型的不同考点,思考出题套路。
4.研究后,过两个月再做一次,认真对待第三次仍然错的题,找出原因并总结。
当孩子知道了命题人是如何想的,考察的是哪个知识点,一方面复习有针对性,二方面答题更准确。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培养命题人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可以从两个方向出发。
第1个方向就是从题目的角度入手。
以数学题为例,数学题中有很多已知条件。我们就要思考题中给的已知条件、关键词都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和书中的哪个知识点有联系?为了避免忘记或者记忆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把关键词和知识点一 一对应的逐一列出来。然后解题。
第2个方向就是从参考答案入手。
拿着自己列出来的内容,对照参考答案,看解题思路。每个解题步骤中,所提到的知识点有哪些?和自己所思考的是否一样?在比较自己的解题步骤,看哪里答得不好,最后进行总结。
上面说的是以一道题为例。在真题中把同类型的题整理在一起,最后分析考点。
我是A妈,分享育儿点滴,育儿路上我们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