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航事故: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

山航客机事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飞行安全的关注。

7月30日,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发生一起飞机偏出跑道事件,调查结果披露后引发热议。记者了解到的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此次事件还存在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机组对夜间大雨天气运行风险管控能力不足、进近和着陆准备不充分、SOP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视频加载中...

事发当天,济南机场附近大雨。当晚,飞机在准备降落时,机长未按照下降进近简令进行下降进近准备,在使用HUD(头盔显示屏)之前,未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要求进行参数设置,且标准喊话缺失。由于看不清跑道,在已经偏左的情况下依然压左盘、蹬左舵,导致飞机带较大的左坡度、左交叉和向左侧滑的惯性接地。虽立即蹬右满舵修正,但已无法制止飞机左偏趋势。最终飞机向左偏出跑道。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机长,既然知道自己的视力不达标,为什么执飞?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关于医学及病理毒理情况,未发现3名飞行人员有摄入酒精或药物的情况。事后对当班机长进行视力检查,其在戴执勤时的矫正镜(右眼-2.00DS,左眼-1.75DS)的情况下远视力检查右眼0.4,左眼0.6,电脑验光右眼-3.00DS,左眼-2.75DS,未达到CCAR-67部相关标准。

山航事故: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

这意味着,机长虽然配戴了矫正镜,但矫正后的视力仍未达到飞行的标准。而根据《民用航空飞行运行手册》规定,飞行员的合格标准为“最佳视力不低于0.7(即不戴矫正镜的最佳矫正视力不低于0.7)。”

更关键的是,事发时机长采用HUD进行飞行导航,但HUD的性能和适用条件必须符合《民用航空器人机工程学》规定。此外,使用HUD时需要按照进近规范和HUD使用的相关要求执行相应的飞行规则和程序。然而,报告指出,机长在准备降落时未使用HUD规定的参数设置,且未结合机场周边天气实况谨慎评估并做好复飞决策。这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山航事故: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在此次偏出跑道事件发生之前,曾有多人向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反映济南机场跑道两端的安全隐患。多次提到机场近期在跑道两端入口处浅埋布设了大量轮胎,对机场航班飞行起降安全构成潜在的高风险安全隐患。该知情人士还表示,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下达的整改通知书中曾详细标示过这次检查调查的飞行区场地管理、净空管理、鸟害及动物防治、目视助航设施管理、防止车辆和人员跑道侵入以及不停航施工管理等内容。责令济南机场限期整改。

不过比较尴尬的是,尽管事发前有人举报安全隐患,但机长依然执飞并且发生了事故。这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安全隐患被多次举报的情况下,机长依然选择执飞,暴露出航空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缺失。

山航事故: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

有航空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飞机的着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依靠仪器设备来确保安全着陆,还要依靠飞行员的经验和判断来确保飞机各个系统正常工作。“对于飞行员而言,能够看清跑道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飞行员的裸眼视力需要达到0.7以上才算合格。而且在恶劣天气下,飞行员依靠仪器设备来保证安全着陆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他进一步分析称,此次山航事故暴露的问题不仅仅是机长一个人的问题。毕竟在遭遇突发状况的时候,机长是需要其他副驾驶以及空管等多方配合才能确保安全落地。“如果平时训练中就缺乏对于突发状况的模拟演练以及对于应急处置能力的培养的话,那么一旦遇到真正的紧急状况很有可能演变为灾难性的后果。”

山航事故:当班机长视力不达标!

该人士认为,此次事故给航空业敲响了警钟一是要反思飞行员的选拔流程和管理是否存在漏洞;二是要重视飞行员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三是要提高飞行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四是要定期检查维护飞机的各项设备包括仪表仪板、发动机部件等;五是要强化机场地勤人员的运行维护管理和引导作用;六是要加强机场跑道隐患排查工作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