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作者:宁晋大陆泽文化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商代铜“子刀”饕餮爵,正定新城铺鲜虞故城遗址出土,1982年7月正定县文保所征集,现藏于正定博物馆。

爵,是商代的核心礼器。此爵通高18厘米,流至尾长15.7厘米,菌状柱,半环形錾,圜底。柱顶饰涡纹,颈部、流和尾下部饰蕉叶纹,腹部饰两组云雷纹地饕餮纹,间以三条扉棱,鋬上饰兽首,鋬内有铭文“子刀”,“子”为族名。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从战国时期的《丗本》和《后汉书》开始,历代历史大家争论不休了2000多年。鲜虞国都遗址商代“子刀”青铜器的出土,证明“鲜虞子姓说”所言不虚,终于使这个问题有了正确答案,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

史学界都知道,孤证不立。2002年,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在尧都区县底镇庞杜村发掘商周墓葬,出土了青铜器爵2件,其中有铭文“子刀”、“息父庚册”铭铜鼎1件、“息父乙册”铭方簋1件,为商代“鲜虞子姓说”留下了生动形象、鲜明有力的注脚。由此也推翻了鲜虞族或鲜虞国与“子”姓无关的论调:

舜帝后裔的“鲜虞”并不姓“鲜虞”,所以,从自周初始,以“鲜虞”为姓的并非鲜虞族群,实为“子”姓殷之后裔。而鲜虞族或鲜虞国与“鲜虞”姓无关,也与“子”姓无关。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2024年5月3日,笔者与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樊志勇,省会学者邢怀良,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赵县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武君,宁晋县文史学者李涛在正定县新城铺调研,图为镇政府门前合影。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2024年5月3日,正定县新城铺博物馆,笔者与省会学者邢怀良,河北省金石学会理事、赵县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武君,宁晋县文史学者李涛一起探秘新城铺遗址出土的“子刀”青铜器。

一、鲜虞子姓说的历史由来。

商代子姓,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丗本》。《世本·居篇》记载:“契居蕃,封于商,子姓。”《世本》,又称作世、世系、世纪、世牒、牒记、谱牒等。记载从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帝王”、“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诸侯的世系则称为世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韦昭《国语注》、东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林宝《元和姓纂》和郑樵的《通志》都曾引用和参考书中内容。

商代子姓的记载,还载于《史记‧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目夷氏。”《古今姓氏书辩证》 和《通志·氏族略》也记载:“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即子姓最早从偰(契「xiè」本写作偰)的时代开始。

《汉书· 地理志》注引应劭云:“新市,本鲜于子国,今鲜虞亭是也。”《后汉书》《志》第二十:”新市,有鲜虞亭,故国,子姓。“新市,即今石家庄市正定县新城铺。西晋司马彪撰《续汉书·郡国志》中山国新市条:“有鲜虞亭,故国,子姓”。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六:“鲜虞,姬姓,在翟者今中山府新乐县(古鲜虞国,战国为中山)。”

南宋罗泌撰《路史》载:“鲜虞:续志云:子姓国,鲜虞子,中山新市也。有鲜虞故城,“鲜虞故城和”鲜虞亭“,即今新城铺鲜虞国遗址。《路史》:“四时,荼、共、梅、稚、定、巢、郅、同、黎、比、髦、扐、段、瓦、铁、繁、沛、来、向、施、萧、饥、索、空桐、鲜虞,皆子国也。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商国,莱侯与太公争营丘,及齐复入莱,共公浮柔奔棠,晏弱,迁之郳巢,则吴灭之。比干则受剖之,梅伯则醢之矣。比干死,子坚逋长,难林为王氏、林氏成王,以商之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锡鲁公复以商。民七族赉康叔,陶氏、施氏、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桃子萧姓,春秋时犹在,萧人则楚灭之。〈注〉皆商之族,分封后为民,乃商之巨室,故赐之。”

二、鲜虞姬姓说的历史渊源和原因。

战国时期的先秦古籍《世本·氏姓篇》记载:“鲜虞,姬姓,白狄也。”三国的韦昭解《国语·郑语》:“鲜虞,姬姓,在狄者也。东晋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鲜虞,姬姓,白狄也”。

1.因鲜虞姬姓,源于黄帝。姬姓起源和来历,因黄帝居于姬水得姓,是中华姓氏的源头。《路史·疏仡记·黄帝》曰:“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国语·晋语》中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夷鼓,即鼓国。鲜虞人约在西周中后期就定居在今石家庄一带的商族故地,以新市(今正定新城铺)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形成了与肥(今藁城西部)、鼓(今晋州西部)相互呼应的城邦联盟。

2.因鲜虞姬姓,与周王室同姓。周人也是黄帝后人,出自陕北白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魏献子对大夫成鱄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西周的太史伯在谈到成周雒阳周围方国及少数民族部落的分布情况时就说过:"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人也。”(《国语》卷十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史记·魏世家》有载:“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史记·韩世家》又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

3.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战国中山之与“周同姓”,亦姓姬氏,且与周同族。西晋杜预撰《春秋释义》:“鲜虞、中山,白狄,姬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注》亦有载:“唐亦中山城也,为武公之国,周同姓。”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卷十三:“中山,古鲜虞国,姬姓也。南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六:“卫,姬姓,康叔之封都,殷之朝歌,卫州及黎阳野王皆卫之分。燕,姬姓。翟,隗姓,白狄有延安府、鄜、丹、绥、廓、银、石州之地。鲜虞,姬姓,在翟者,今中山府新乐县(古鲜虞国,战国为中山。路,妘姓,春秋赤狄。潞氏今潞州潞城县。”

三、鲜虞是子姓,还是姬姓?古代历史学家也有一些不置可否、答卷为零分的。

鲜虞姬姓还是子姓?谜底揭晓【鲜虞国史考】

宋代章俊卿《姓氏异同辨》:

按左氏之书:子长之《史记》,其载诸国姓氏与夫世裔,皆有可疑者。春秋之时,诸侯之国凡一百十五可以知其姓与爵者,四十有六,晋楚之类是也。可以知其姓而不可以知其爵者,一十有八,焦阳之类是也。可以知其爵而不可以知其姓者,一十有七,沈尹之类是也。其爵其姓皆不可得而知者,三十有三,鲜虞陆浑之类是也。不知其姓不可得而见之矣,而知其姓者又不可究信,如以赵为羊姓。而子长又以为姬姓以祁姓。

元代,程端学《春秋本义》卷二十五:“晋伐鲜虞,称国史有详略也。杜氏曰:鲜虞,白狄别种,在中山新示县,未详,信否。地谱:中山,在战国为中山国新乐县。《汉志》新市县也,古鲜虞国子姓。孙氏曰姬姓,未详孰是。愚谓晋既失伯,楚灭中国,淫杀诸侯,皆莫之恤,而有事于鲜虞,其无能为可知矣义。又见庄(公)十二年,齐伐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