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版图,也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年,李定国这位明朝最后一位名将力挽狂澜,在桂林大战中击溃明朝旧部孔有德的清军。战事虽酷,却也孕育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传奇。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在这场战役中命悬一线,最终获救并被清廷高高珍视。然而,她的人生经历究竟如何?这位独一无二的汉族公主又经历了怎样的际遇?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一、南明王朝覆亡之役

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遂以覆亡。与此同时,驻防宁远将领吴三桂率军投降满洲后金,为清军打开了渡过三八线的大门。大明王朝正式被推翻,历时276年的王朝就此终结。

然而,明朝遗老遗少并未就此罢手,他们在南方各地自立为王,抗拒新兴的清朝政权统治。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便是由明朝宗室在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权。从1644年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复辟明朝,到1662年永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击败,这个抗清政权存在了将近20年。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面对南明政权的顽强抵抗,清军决定采取全面进攻的策略。1652年,清军集结大军,从两条主要路线向南明发起总攻。一路由清朝新晋汉奸军阀定南王孔有德率领,从桂林出发直扑南明大本营一带。另一路则由吴三桂亲自统领,从四川乐山出发,兵分两路并进。

眼见大敌压境,南明朝廷也摆开最后的兵力应战。李定国、孙可望等明朝遗将率领部队严阵以待。其中,身经百战、雄才大略的李定国被委以重任,分兵两路抗击清军。北路由刘文秀等率领明军抵御吴三桂部;而东路则由李定国亲自统帅,直捣广西全州,切断孔有德的军阀根基。

为确保胜利,年轻的李定国亲立军法五条,警示将士必须严守军纪,恪尽职守。这五条军令囊括了不伤士卒生命、不侵犯民众、不抢财物、不残害农田和不焚烧房屋。整个南明军心一振,斗志昂扬。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1652年5月,刘文秀的北路军首先出击,连克芷江、靖县和武岗等地。清军驻防湖南的沈永忠部阵脚大乱,只能求助于孔有德。得知此信,孔有德慌不择路,遽令原驻守桂林的清军增援湖南前线。

眼光独到的李定国意识到孔有德必然暴露空虚,当机立断,亲统大军飞奔邵阳,摆下巨大的象阵迎敌。果不其然,清军仓皇赶至,见状大惊失色,竟无半点还手之力。李定国的明军乘胜追击,大开杀戒,几乎将清军彻底消灭。就在孔有德狼狈赶至时,邵阳已是一片狼藉。

失去湖南根基的孔有德现已不保,李定国乘胜追击,兵分三路,摆开部众多的象群战阵,首攻桂林。一路人马连克全州、严关等地,将孔有德的清军逼入孤城。

直到农历七月,孔有德亲率残部决然突围,却遭到李定国象群的猛烈反击。纷至沓来的大象足以令战马惊厥逃窜,清军阵形全失。终于,孔有德含恨自焚而亡,桂林亦为明军所攻陷。数以万计的孔家人亦尽数罹难,惟幼女孔四贞凭悍勇独活。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二、战火硝烟里的女儿身

清军定南王孔有德败北于桂林之役,不仅意味着南明王朝在此次保卫战中赢得宝贵喘息机会,同时也为一个特殊的女儿开启了漫漫坎坷人生路。她就是孔有德的小女儿孔四贞。

孔四贞出生于1635年,家世不凡。她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将领,曾追随明军节度使毛文龙驻防广西。直至1647年,毛文龙战死后,孔有德决定携火器队渡海投降清朝,为清军在战场上增添强大火力。凭借此功劳,孔有德获封"定南王"爵位,并被委以重任,指挥清军征伐南方。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幼年时期的孔四贞曾一度被吴三桂收为义女,跟随他在阵前学习射箭骑射等武艺。随着年岁渐长,她也跟从父亲南征北战,亲眼目睹了当年那些惨烈战事。1652年,在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的关键时刻,父亲孔有德令手下人员全家老小一同护送至广西桂林,准备同南明抗争到底。

就在这场举足轻重的桂林决战中,17岁的孔四贞亲历生死存亡。起初,清军攻城有利,她和其他家眷还能在城中居住。但很快,李定国的明军凭借突袭优势和大象战阵的震慑,将孔有德的部队重重包围。城中人马渐渐被切断了所有补给线,陷入绝境。

随着明军的猛攻愈演愈烈,城池防守无以为继。孔有德不得不亲自率领残部殊死突围,试图扭转局面。可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他却不幸被明军射中额头,受了重伤。临终前,孔有德焚尽了家中所有财富,并斩杀了小老婆,最后自焚而亡。

面对清军节节败退,城中守军无不心生惶恐。有目击者回忆,当时城中一片火光冲天,烟尘滚滚,惨叫声不绝于耳。家眷们亦被清军拖拽至街头行刑,屠杀惨案不胜枚举。就在这片杀戮中,孔四贞命悬一线,凭着过人勇气和侥幸,终于逃出了重重包围圈。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见城破亲眷被杀的惨状,孔四贞更是身心俱疲。幸得有一位心存善意的明军将士将她带离战场,护送至远离前线的安全地带。此后,这位亲历战祸的清朝遗孤便开启了流离飘泊的生活。

三、被当权者宠幸的格格生活

命运对孔四贞似乎有着更高的安排。尽管亲历了桂林惨祸,但她最终逃脱了杀戮,并成为了清朝宫廷中独一无二的汉族格格。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在成功突围后,孔四贞一度流落民间,过着颠沛飘零的生活。直到1656年,李定国最终攻陷全州,彻底肃清孔有德残余。清军统帅吴三桂亲自率兵前来征讨,却不料遭到明军的狠狠反击,被迫退却。就在这场战役中,吴三桂发现了身陷包围的孔四贞。

出于同情和有意镇压南明余党,吴三桂将孔四贞带至云南,接受上层的安排。当时清朝皇帝已由多尔衮摄政王监国,孔四贞一经被清朝上层发现,便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和重视。

1657年,孔四贞被封为"和硕格格",成为宫廷中独一无二的汉族公主。按照当时规矩,格格是对蒙古贵族女子的尊称,她们往往能在宫中受重视和受教育。虽有汉人出身,但孔四贞依旧得到了格格的待遇。

进入紫禁城后,孔四贞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逐渐被打造成贵冑人家的闺秀。她不仅学习了满文、汉文及女红等基础功课,还受教于诸多深造儒生,涉猎诗词歌赞、音律礼仪等丰富领域。三年后,她已是满身才艺、熟读典籍的贤良淑女。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1660年,孔四贞高阶完毕,被赏识后正式入宫为格格。不久,多尔衮更是授意将她许配给曾任驸马的孙延龄,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宫廷生活。作为清王朝中极为罕见的官宦人家后裔,孙延龄的血统不可小觑,他们结为夫妻似乎也算是门当户对。于是,孔四贞作为汉族格格嫁入这个世家大族,展开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从一个遭战祸的难民到被宠幸成格格,孔四贞的际遇堪称传奇。她本是清军战祸中的牺牲品,却最终化作清室的掌中明珠。多尔衮等当权者不仅看重她的汉族身世,更希望将这位亲历南明战祸的幸存者收为己用,作为宫中的独特存在。

四、清廷专制统治下的坎坷命运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进入宫廷后,孔四贞这位汉族格格的生活固然富贵无比,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清王朝专制统治下的种种阻力和坎坷际遇。

一开始,孔四贞确实得到了满人上层的青睐和重视。作为战火余生者的她,不仅见证了南明王朝的陨落,更是清朝铲除南明余孽的见证人。这种独特经历使她在宫中备受关注,被视为向汉人群众展示清王朝威严的有力佐证。

1662年,26岁的孔四贞终于迎娶了世家贵戚孙延龄。在紫禁城内,他们的婚礼可谓盛大非凡,连皇帝本人也亲自觐祝。不久后,孔四贞更是怀了孕,预计将为宫中添一名嫡系后裔。一时间,整个紫禁城都为之振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在期待这位孕妇诞下皇裔。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热衷于专制统治的顺治帝登基执政,清廷对汉人的态度渐趋严厉。作为汉族出身的格格,孔四贞首当其冲遭受了清廷的冷遇和排挤。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1664年,顺治帝颁布一项新政,严令清王朝后宫中所有汉人妃嫔和宫女一律被革职充军。尽管孔四贞身为格格地位较高,但也难逃此劫。不久后,她就被迫离开紫禁城,与丈夫孙延龄分居他乡。

离开宫廷后,孔四贞一度生活拮据,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幸亏她在宫中学有所成,诗词歌赋诸般才艺颇为出众,因而仍能以此谋生。此后数年,她辗转于各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逃离紫禁城时,孔四贞怀有身孕。可惜好景不长,婴儿难产夭折,她再也没有诞下嫡传后裔。从此之后,她的生活愈发艰难,时常受穷日子的摧残。

尤其是在1670年代之后,清王朝铲除残党的运动日益猛烈,加之当时正值三藩之乱爆发的动荡年代,社会秩序一度溃败。身为汉人出身的她备受怀疑和歧视,时有人将她当作"汉奸"而加以打击。为了活命,孔四贞不得不四处逃亡,掩盖身份,过着униң生活。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一度风光无限的她最终沦落为民间丐乞,沿街叩户以维持生计。然而,最困难的时刻似乎还没有到来,随着岁月流逝,另一场浩劫正向她袭来......

五、外患内乱中的坎坷生存之路

步入1670年代,孔四贞这位汉族遗孤再次陷入了人生漩涡。这一次,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不仅是清王朝当权者的排斥,更有来自外族的武力入侵。

1673年,西北边陲传来骇人消息:准部落的和硕特首阔儿改归康熙帝麾下,并率领部族人马入主归化城。从此,他们在陕甘一带大举骚扰,烧杀掠夺,引发了一场波及中原的战乱。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年过半百的孔四贞当时正流落在陕西关中地区,靠行乞度日。突如其来的外族入侵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威胁。为了活命,她不得不四处躲藏,背井离乡,一边逃亡,一边勉强维系温饱。

眼见各地战火不断,孔四贞决定远走他乡。经过辗转颠簸,她最终于1675年抵达了东北远离战乱的热河一带。可谁曾想,安居乐业的希望终究是一场梦。就在她初次安顿下来后不久,热河地区再度陷入战祸。

1675年春,清朝统治集团为了镇压朝鲜扈尔罕蒙古人的骚扰,遣兵大举北伐。由康熙帝亲自统帅的清军队伍于当年攻陷了热河,肃清了当地蒙古部族的势力。孔四贞眼见战火重临身旁,再次流离失所。

令人痛心的是,在逃亡途中,孔四贞遭到了流民军的洗劫和无端殴打,受了重伤。直到1677年,她才在战火阴霾后的山西地区艰难落脚。此后十余年,她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辗转于晋、冀、豫等地。

1652年,清军大举南下进攻南明,满清王朝唯一的汉族公主由此诞生

在这段时间里,孔四贞曾尝试过重拾从前的女红技艺,靠教授诗词谋生。但由于年事已高,而家贫更迭,她的生活一直处于贫困潦倒的境地。尤其是在1683年三藩之乱爆发后,社会动荡加剧,流民成群,到处是战火纷飞。在这种情况下,孔四贞时常饱受掠夺和无端殴打的摧残。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生活艰辛,但她始终保有谦逊朴素的本性。无论在宫廷富贵还是民间穷困,这位汉族格格从不摆谷旷世之态。相反,她常怀着感恩的心境,并从不鄙夷礼贤下士。或许正是这份谦卑的品格,让她在动荡年代仍能遇有善缘,得到乡邻的资助和照应。

直至1695年驻足山西,64岁高龄的孔四贞才得以稍事喘息。此后的十几年间,她开始回顾起自己的坎坷经历,并将之全数记录下来,成为后人了解当年那段混乱岁月的宝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