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這場戰役不僅改變了當時的政治版圖,也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當年,李定國這位明朝最後一位名将力挽狂瀾,在桂林大戰中擊潰明朝舊部孔有德的清軍。戰事雖酷,卻也孕育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孔有德之女孔四貞在這場戰役中命懸一線,最終獲救并被清廷高高珍視。然而,她的人生經曆究竟如何?這位獨一無二的漢族公主又經曆了怎樣的際遇?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一、南明王朝覆亡之役

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遂以覆亡。與此同時,駐防甯遠将領吳三桂率軍投降滿洲後金,為清軍打開了渡過三八線的大門。大明王朝正式被推翻,曆時276年的王朝就此終結。

然而,明朝遺老遺少并未就此罷手,他們在南方各地自立為王,抗拒新興的清朝政權統治。其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便是由明朝宗室在南京建立的"南明"政權。從1644年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複辟明朝,到1662年永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吳三桂擊敗,這個抗清政權存在了将近20年。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面對南明政權的頑強抵抗,清軍決定采取全面進攻的政策。1652年,清軍集結大軍,從兩條主要路線向南明發起總攻。一路由清朝新晉漢奸軍閥定南王孔有德率領,從桂林出發直撲南明大學營一帶。另一路則由吳三桂親自統領,從四川樂山出發,兵分兩路并進。

眼見大敵壓境,南明朝廷也擺開最後的兵力應戰。李定國、孫可望等明朝遺将率領部隊嚴陣以待。其中,身經百戰、雄才大略的李定國被委以重任,分兵兩路抗擊清軍。北路由劉文秀等率領明軍抵禦吳三桂部;而東路則由李定國親自統帥,直搗廣西全州,切斷孔有德的軍閥根基。

為確定勝利,年輕的李定國親立軍法五條,警示将士必須嚴守軍紀,恪盡職守。這五條軍令囊括了不傷士卒生命、不侵犯群眾、不搶财物、不殘害農田和不焚燒房屋。整個南明軍心一振,鬥志昂揚。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1652年5月,劉文秀的北路軍首先出擊,連克芷江、靖縣和武崗等地。清軍駐防湖南的沈永忠部陣腳大亂,隻能求助于孔有德。得知此信,孔有德慌不擇路,遽令原駐守桂林的清軍增援湖南前線。

眼光獨到的李定國意識到孔有德必然暴露空虛,當機立斷,親統大軍飛奔邵陽,擺下巨大的象陣迎敵。果不其然,清軍倉皇趕至,見狀大驚失色,竟無半點還手之力。李定國的明軍乘勝追擊,大開殺戒,幾乎将清軍徹底消滅。就在孔有德狼狽趕至時,邵陽已是一片狼藉。

失去湖南根基的孔有德現已不保,李定國乘勝追擊,兵分三路,擺開部衆多的象群戰陣,首攻桂林。一路人馬連克全州、嚴關等地,将孔有德的清軍逼入孤城。

直到農曆七月,孔有德親率殘部決然突圍,卻遭到李定國象群的猛烈反擊。紛至沓來的大象足以令戰馬驚厥逃竄,清軍陣形全失。終于,孔有德含恨自焚而亡,桂林亦為明軍所攻陷。數以萬計的孔家人亦盡數罹難,惟幼女孔四貞憑悍勇獨活。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二、戰火硝煙裡的女兒身

清軍定南王孔有德敗北于桂林之役,不僅意味着南明王朝在此次保衛戰中赢得寶貴喘息機會,同時也為一個特殊的女兒開啟了漫漫坎坷人生路。她就是孔有德的小女兒孔四貞。

孔四貞出生于1635年,家世不凡。她的父親孔有德原是明朝将領,曾追随明軍節度使毛文龍駐防廣西。直至1647年,毛文龍戰死後,孔有德決定攜火器隊渡海投降清朝,為清軍在戰場上增添強大火力。憑借此功勞,孔有德獲封"定南王"爵位,并被委以重任,指揮清軍征伐南方。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幼年時期的孔四貞曾一度被吳三桂收為義女,跟随他在陣前學習射箭騎射等武藝。随着年歲漸長,她也跟從父親南征北戰,親眼目睹了當年那些慘烈戰事。1652年,在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的關鍵時刻,父親孔有德令手下人員全家老小一同護送至廣西桂林,準備同南明抗争到底。

就在這場舉足輕重的桂林決戰中,17歲的孔四貞親曆生死存亡。起初,清軍攻城有利,她和其他家眷還能在城中居住。但很快,李定國的明軍憑借突襲優勢和大象戰陣的震懾,将孔有德的部隊重重包圍。城中人馬漸漸被切斷了所有補給線,陷入絕境。

随着明軍的猛攻愈演愈烈,城池防守無以為繼。孔有德不得不親自率領殘部殊死突圍,試圖扭轉局面。可正是在這一關鍵時刻,他卻不幸被明軍射中額頭,受了重傷。臨終前,孔有德焚盡了家中所有财富,并斬殺了小老婆,最後自焚而亡。

面對清軍節節敗退,城中守軍無不心生惶恐。有目擊者回憶,當時城中一片火光沖天,煙塵滾滾,慘叫聲不絕于耳。家眷們亦被清軍拖拽至街頭行刑,屠殺慘案不勝枚舉。就在這片殺戮中,孔四貞命懸一線,憑着過人勇氣和僥幸,終于逃出了重重包圍圈。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見城破親眷被殺的慘狀,孔四貞更是身心俱疲。幸得有一位心存善意的明軍将士将她帶離戰場,護送至遠離前線的安全地帶。此後,這位親曆戰禍的清朝遺孤便開啟了流離飄泊的生活。

三、被當權者寵幸的格格生活

命運對孔四貞似乎有着更高的安排。盡管親曆了桂林慘禍,但她最終逃脫了殺戮,并成為了清朝宮廷中獨一無二的漢族格格。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在成功突圍後,孔四貞一度流落民間,過着颠沛飄零的生活。直到1656年,李定國最終攻陷全州,徹底肅清孔有德殘餘。清軍統帥吳三桂親自率兵前來征讨,卻不料遭到明軍的狠狠反擊,被迫退卻。就在這場戰役中,吳三桂發現了身陷包圍的孔四貞。

出于同情和有意鎮壓南明餘黨,吳三桂将孔四貞帶至雲南,接受上層的安排。當時清朝皇帝已由多爾衮攝政王監國,孔四貞一經被清朝上層發現,便受到了極高的禮遇和重視。

1657年,孔四貞被封為"和碩格格",成為宮廷中獨一無二的漢族公主。按照當時規矩,格格是對蒙古貴族女子的尊稱,她們往往能在宮中受重視和受教育。雖有漢人出身,但孔四貞依舊得到了格格的待遇。

進入紫禁城後,孔四貞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逐漸被打造成貴冑人家的閨秀。她不僅學習了滿文、漢文及女紅等基礎功課,還受教于諸多深造儒生,涉獵詩詞歌贊、音律禮儀等豐富領域。三年後,她已是滿身才藝、熟讀典籍的賢良淑女。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1660年,孔四貞高階完畢,被賞識後正式入宮為格格。不久,多爾衮更是授意将她許配給曾任驸馬的孫延齡,從此過上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作為清王朝中極為罕見的官宦人家後裔,孫延齡的血統不可小觑,他們結為夫妻似乎也算是門當戶對。于是,孔四貞作為漢族格格嫁入這個世家大族,展開了嶄新的人生篇章。

從一個遭戰禍的難民到被寵幸成格格,孔四貞的際遇堪稱傳奇。她本是清軍戰禍中的犧牲品,卻最終化作清室的掌中明珠。多爾衮等當權者不僅看重她的漢族身世,更希望将這位親曆南明戰禍的幸存者收為己用,作為宮中的獨特存在。

四、清廷專制統治下的坎坷命運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進入宮廷後,孔四貞這位漢族格格的生活固然富貴無比,但随之而來的也是清王朝專制統治下的種種阻力和坎坷際遇。

一開始,孔四貞确實得到了滿人上層的青睐和重視。作為戰火餘生者的她,不僅見證了南明王朝的隕落,更是清朝鏟除南明餘孽的見證人。這種獨特經曆使她在宮中備受關注,被視為向漢人群衆展示清王朝威嚴的有力佐證。

1662年,26歲的孔四貞終于迎娶了世家貴戚孫延齡。在紫禁城内,他們的婚禮可謂盛大非凡,連皇帝本人也親自觐祝。不久後,孔四貞更是懷了孕,預計将為宮中添一名嫡系後裔。一時間,整個紫禁城都為之振奮,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在期待這位孕婦誕下皇裔。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熱衷于專制統治的順治帝登基執政,清廷對漢人的态度漸趨嚴厲。作為漢族出身的格格,孔四貞首當其沖遭受了清廷的冷遇和排擠。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1664年,順治帝頒布一項新政,嚴令清王朝後宮中所有漢人妃嫔和宮女一律被革職充軍。盡管孔四貞身為格格地位較高,但也難逃此劫。不久後,她就被迫離開紫禁城,與丈夫孫延齡分居他鄉。

離開宮廷後,孔四貞一度生活拮據,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幸虧她在宮中學有所成,詩詞歌賦諸般才藝頗為出衆,因而仍能以此謀生。此後數年,她輾轉于各地,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逃離紫禁城時,孔四貞懷有身孕。可惜好景不長,嬰兒難産夭折,她再也沒有誕下嫡傳後裔。從此之後,她的生活愈發艱難,時常受窮日子的摧殘。

尤其是在1670年代之後,清王朝鏟除殘黨的運動日益猛烈,加之當時正值三藩之亂爆發的動蕩年代,社會秩序一度潰敗。身為漢人出身的她備受懷疑和歧視,時有人将她當作"漢奸"而加以打擊。為了活命,孔四貞不得不四處逃亡,掩蓋身份,過着униң生活。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一度風光無限的她最終淪落為民間丐乞,沿街叩戶以維持生計。然而,最困難的時刻似乎還沒有到來,随着歲月流逝,另一場浩劫正向她襲來......

五、外患内亂中的坎坷生存之路

步入1670年代,孔四貞這位漢族遺孤再次陷入了人生漩渦。這一次,給她帶來巨大災難的不僅是清王朝當權者的排斥,更有來自外族的武力入侵。

1673年,西北邊陲傳來駭人消息:準部落的和碩特首闊兒改歸康熙帝麾下,并率領部族人馬入主歸化城。從此,他們在陝甘一帶大舉騷擾,燒殺掠奪,引發了一場波及中原的戰亂。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年過半百的孔四貞當時正流落在陝西關中地區,靠行乞度日。突如其來的外族入侵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和威脅。為了活命,她不得不四處躲藏,背井離鄉,一邊逃亡,一邊勉強維系溫飽。

眼見各地戰火不斷,孔四貞決定遠走他鄉。經過輾轉颠簸,她最終于1675年抵達了東北遠離戰亂的熱河一帶。可誰曾想,安居樂業的希望終究是一場夢。就在她初次安頓下來後不久,熱河地區再度陷入戰禍。

1675年春,清朝統治集團為了鎮壓北韓扈爾罕蒙古人的騷擾,遣兵大舉北伐。由康熙帝親自統帥的清軍隊伍于當年攻陷了熱河,肅清了當地蒙古部族的勢力。孔四貞眼見戰火重臨身旁,再次流離失所。

令人痛心的是,在逃亡途中,孔四貞遭到了流民軍的洗劫和無端毆打,受了重傷。直到1677年,她才在戰火陰霾後的山西地區艱難落腳。此後十餘年,她過着颠簸流離的生活,輾轉于晉、冀、豫等地。

1652年,清軍大舉南下進攻南明,滿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由此誕生

在這段時間裡,孔四貞曾嘗試過重拾從前的女紅技藝,靠教授詩詞謀生。但由于年事已高,而家貧更疊,她的生活一直處于貧困潦倒的境地。尤其是在1683年三藩之亂爆發後,社會動蕩加劇,流民成群,到處是戰火紛飛。在這種情況下,孔四貞時常飽受掠奪和無端毆打的摧殘。

值得慶幸的是,盡管生活艱辛,但她始終保有謙遜樸素的本性。無論在宮廷富貴還是民間窮困,這位漢族格格從不擺谷曠世之态。相反,她常懷着感恩的心境,并從不鄙夷禮賢下士。或許正是這份謙卑的品格,讓她在動蕩年代仍能遇有善緣,得到鄉鄰的資助和照應。

直至1695年駐足山西,64歲高齡的孔四貞才得以稍事喘息。此後的十幾年間,她開始回顧起自己的坎坷經曆,并将之全數記錄下來,成為後人了解當年那段混亂歲月的寶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