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作者:锐眼天下

李阿姨正和几位老邻居在小区的花园里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正当笑声此起彼伏之时,一阵急促而带着哭腔的呼救声划破了这份宁静——“快来人啊,有人要带走我家小杰!”大家闻声立刻放下手中的扇子和茶杯,迅速朝声音来源处聚拢。

小杰刚才差点被一名伪装成快递员的人贩子用一个看似普通的包裹诱骗出门。那个人贩子声称是小杰妈妈订购的学习机到了,需要小杰本人签字确认,还额外承诺有精美的游戏皮肤赠送,这对于喜欢玩游戏的小杰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幸运的是小杰前几天刚和父母一起看了一个关于防范拐骗的动画片,里面提到了类似的骗术,因此他本能地感到不对劲,大声呼救,成功引起了周围邻居的注意,那人贩子见势不妙,只好匆匆逃离现场。

01.防不胜防的AI变脸术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今天,一种名为AI变脸术的技术悄然兴起,成为网络空间中防不胜防的新挑战。这项技术又称深度伪造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以惊人的逼真度替换视频或图像中人物的面部特征,让任何人都可能“扮演”他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与道德问题。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AI变脸术的核心在于深度学习算法,特别是生成对抗网络这一过程涉及两个神经网络的对抗:生成器试图创建足以乱真的假图像或视频,而判别器则努力区分真假。经过无数次迭代,生成器逐渐学会如何生成几乎无法辨别的合成内容,使得虚假素材几可乱真。

诈骗升级:犯罪分子利用AI变脸技术模拟受害者的亲友或权威人士,进行高精准度的视频通话诈骗,受害者往往在情感驱动下放松警惕,造成财产损失。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名誉损害:公众人物成为主要目标,通过合成色情或不当行为的视频,对个人名誉造成毁灭性打击,影响深远。

影视伪造:虽然也存在合法用途,如影视后期制作,但非法使用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肖像滥用,侵犯个人隐私权和版权。

02.投其所好,精准设局

在日益复杂的诈骗手法中,有一种新兴的“叫门”骗局悄然蔓延,其核心在于骗子通过精心策划,收集目标对象的信息,然后投其所好,设计高度个性化的骗局,让人防不胜防。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信息搜集:骗子首先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记录、甚至非法购买数据等方式,广泛收集潜在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兴趣爱好、购物习惯、家庭成员信息等。

定制骗局:依据收集到的信息,骗子量身定做骗局剧本。如果知道受害者是收藏爱好者,可能会伪装成稀有藏品卖家;若是热衷投资,则可能假扮为理财专家推荐“独家内部消息”。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建立信任:骗子会通过电话、社交媒体私信或仿冒官方网站发送邮件,用前期收集的信息作为突破口,建立起受害者的信任。他们可能会提到受害者的兴趣点,或是假装与受害者有共同的朋友、经历,以此拉近距离。

诱饵抛出:一旦建立了初步的信任,骗子会抛出诱饵,可能是投资机会、中奖通知、特价商品等,而且这些诱饵都与受害者的兴趣或需求高度匹配,极具诱惑力。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紧迫感施压:为了促使受害者迅速做出决定,骗子会制造一种紧迫感,比如限时优惠、名额有限等,让人来不及深思熟虑就采取行动。

03.瞬间操控的心理战术

在拐卖儿童或实施其他形式诈骗的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往往运用“出其不意,乘其不备”的策略,通过快速制造混乱、恐慌或利用人性的弱点,在受害者反应之前迅速得手。

突发情境制造:犯罪分子通常会选择在目标处于相对放松或注意力分散的时刻出手,如家长在超市购物、公园游玩时专注于其他事务,或是在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制造紧急状况,立即吸引家长的全部注意力。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情绪操控:利用恐惧、同情或责任感等强烈情绪,迅速控制局面。例如,假扮成紧急服务人员,告知孩子在校发生事故,急需家长授权处理,从而在慌乱中获取信任和私人信息。

权威身份假冒:装扮成警察、教师或其他权威角色,利用人们对权威的自然信赖,快速建立起信任,减少受害者的怀疑,随即提出要求或指令,使受害者在未及思考的情况下遵从。

快速转移注意力:在人多拥挤的地方,犯罪分子可能会通过小事故或制造混乱来分散周围人的注意力,如故意掉落物品、假装争吵,然后趁乱接近目标,迅速完成诱骗或偷盗。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04.扮演老师行骗

在众多针对儿童的诈骗手法中,有一类特别隐蔽且危害极大的骗局,即犯罪分子假扮成教育工作者,利用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老师的天然信任,精心布局,进行诈骗活动。这种“扮演老师行骗”的模式。

精心准备:骗子通常会对目标学校和学生家庭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近期活动、教师信息,甚至通过社交媒体掌握家长和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后续的行骗做足准备。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角色扮演:装扮成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或课外活动组织者,利用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以“教育提升”、“特长培养”、“课外实践”等名义,向家长发出邀请,强调机会难得,名额有限,激发家长的竞争心理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免费试听:提出“免费试听课程”或“体验活动”的诱饵,降低家长的防备心理。在试听或体验过程中,展示出专业且热情的态度,进一步赢得家长和孩子的信任。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高额收费:在“试听”结束后,利用虚假的成果展示或夸大课程效果,说服家长报名长期课程,并提出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可以享受更多优惠的“限时优惠”,催促家长迅速决策。

得手消失:一旦家长转账成功,骗子立即切断所有联系方式,消失得无影无踪,留给家庭的只有经济损失和对孩子安全的深深担忧。

05.智能手表的隐忧

非法监控:犯罪分子通过网络黑客技术,侵入孩子佩戴的智能手表,获取其定位信息和日常活动轨迹。这种非法监控为他们选择作案时间和地点提供了便利,增加了犯罪的成功率。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伪装通知:利用手表的通讯功能,骗子会发送伪造的家长信息或学校通知,如“爸妈临时加班,由XX叔叔来接你放学”等,利用孩子的信任感,引导其跟随陌生人离开。

诱导互动:通过手表内置的游戏或应用,设置互动任务,鼓励孩子完成“秘密探险”或“特殊使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前往指定地点,落入早已布好的陷阱。

紧急呼叫诈骗:模拟紧急情况,如发送虚假的求救信号或警报,让孩子误以为家人处于危险之中,急需援助,从而在慌乱中做出错误的决定,如自行前往“安全地点”与“救援人员”会合。

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智能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安心,但同时也为不法分子开辟了新的犯罪路径。

面对模式五所揭露的智能手表安全隐患,我们深刻意识到,科技的双刃剑特性要求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更加警觉,更加智慧地利用科技保护自己和家人,尤其是我们最为珍视的孩子。

注:文中内容 仅供参考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