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作者:兴证全球基金

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主办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中国投资人峰会圆满召开。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 理成资产首席执行官吴圣涛、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胡又文、兴证全球基金研究员朱可夫出席“圆桌二——新质生产力,技术想象与投资机遇”的讨论。以下是圆桌讨论实录: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董承非

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吴圣涛

理成资产首席执行官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胡又文

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朱可夫

兴证全球基金研究员

朱可夫:上一场几位投资大佬讨论关于股东回报和宏观方面的问题,这一场主要围绕是科技创新方向展开。我是兴证全球基金研究员朱可夫,非常有幸有这个机会向在场的各位大佬请教一些问题。

去年,我记得谢治宇总在这个场子也提到一个说法,现在资本市场进步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更快,当前其实我们讨论的很多问题,很多热点在十年前可能都闻所未闻。特别是今年新质生产力这个词是比较火的,今天我们主要是围绕这个词做一些讨论。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市场总是会追逐经济动能新的力量

朱可夫:首先想请教一下董总,我看了您之前发表的一些演讲,里面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市场总是会追逐经济动能新的力量”。第一个问题是,在过去历史中我们看到过几次追逐市场新动能的过程,第二个问题是,在当下这个时点上我们怎么理解驱动经济往前新的力量呢?

董承非:谢谢,我们一直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实际上我理解股市是经济在虚拟市场的一种映射。其实股票市场一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在特定发展阶段的一些比较拉风的产业或者特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比比皆是。这一点在A股也非常有特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比如说2013年到2015年是国内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候。回头来看移动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在港股,不在A股,但即便如此,我们在A股也还是有一轮非常轰轰烈烈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热潮。其实这两年大热的AI也起源于大洋彼岸,但是实际上在A股也会有相应的板块,所以这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

另外,A股有时候对新的动能、新的力量反应地相对理性一些,有时候又显得不那么理性,有的时候反应很快,有的时候反应不那么快,仅此而已。站在这个时间点,我自己理解新的力量小的方面来讲可能一些行业里面新的技术,或者是社会里面新的商业模式,往大一点说下一代拉动经济新的引擎、新的增长点。

站在这个时间点,过去20多年从我们自己的经历来讲,经历了一轮完整的地产和基建带动的经济增长范式。站在这个时间点往后看,我自己觉得过去以地产、基建的范式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未来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肯定是新的动能,新的力量。我自己的精力也是放在这些方面寻找未来社会新的经济动能,我先回答这些。

朱可夫:感谢,我大概理解,您比我理解得还要更高一点。本来我以为您提这个词提到的会是各类新技术,但是实际上听上去拉动经济的引擎其实是从地产逐渐转移到了新的方向上,我们要花时间研究这些东西。

下面一个问题,我请教一下吴总,您曾经也提到过未来科技将引领整个经济的创新,但是我们知道其实对于新的科技来说,识别它、投资它、追逐它是比较难的。特别有一些技术是小技术,有一些是有颠覆性、有潜力的技术,我想请教一下您我们如何识别和评估这些技术?您看到了哪些技术?

吴圣涛:谢谢,这个问题非常困难,想回答它也不是我一个学财经出身的基金经理可以解决的。但是我试图从我作为基金经理的维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我想基金经理都会关注整个全球科技最领先的前沿,美国这个地方到底目前大家在做什么,我用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下这件事情为什么非常重要。

两三个月前我一个同学去美国待了大概半年回来,我跟他吃饭聊起,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现在的湾区就跟十年前的深圳一样,因为有大量的华人、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和大量的PPT在餐桌中流转,大家在探讨这个契机。这个就说明了其实整个科技的前沿可能还是在美国这些领域。我们看到股票市场也已经对前沿的这些公司做了很正面的反馈。

第二,我觉得可能我们真要去看这些技术出来之后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定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从过去移动互联网的案例就可以看得到,当你在刚开始连上微信的时候你去投腾讯,当你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都用美团的时候你投美团,当你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看视频的你再去看快手、抖音这样的问题。包括最近大家所有人都说,当我问问题的时候不再问研究员,我在问Kimi结论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这些新的技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第三,就我而言我会多找年轻的,愿意关注新技术的一些人多聊天。我也用一个案例跟大家分享,关于Kimi的案例,也是一个不年轻的基金经理,大概在大半年前就跟我们讲,他说你们一定要用一下Kimi,一定要用一下豆包,那个时候ChatGPT刚刚火的阶段,结果过了半年之后你发现这些公司已经估值是几百亿人民币的状态了。在投资的过程中间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科技浪潮阶段,其实大家都能看得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包括自动驾驶一系列的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机会。还有一条需要我们关注的,这些技术本身的迭代,大家也可以看得到最早出来互联网的时候,大家最关注的可能只是这几个门户网站,结果发现过了十年之后完全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我们在做投资过程中间也面临过这样一些案例。

我记得我在刚做基金经理的时候曾经买过一个公司是做自动存取款机的,那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先进的设备,因为它能够替代人。而且这个公司确实也做得很优秀,胡总应该有印象,那个时候这个公司几千万的利润做到10个亿左右的净利润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从公司资质的角度来讲是很好的状态。但是我们发现移动互联网浪潮来到的时候你已经习惯用手机支付这样一个问题之后,这个公司不管有多优秀,你都应该去抛弃它。

其实对技术的发现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我们觉得有一个前瞻性的视野,有一个学习的心态,然后多从周围生活生产方式的变革去发现,也许这个中间可能给你带来的机会是巨大的。

朱可夫:谢谢吴总给我们讲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我总结一下,其实第一我们可能还是需要识别到科技龙头的方向,第二我们也要沿着这个方向做持续地研究和迭代。刚刚Kimi的故事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也感觉到我们周边的基金经理越来越依赖Kimi,而不依赖于我们这些研究员了。我们自己要想好转型的方向,研究一些新的技术。

下面一个问题请教一下胡总,我们知道胡总是计算机的专家,计算机这个行业在A股历来都是新概念、新产业动向的发酵地,其实我们看到过去十年美国的软件生态是非常清晰的走过了PC,到移动互联网,到云时代,中间有一波Web3的浪潮,然后到现在是AI的时代。每一个技术阶段都涌现出了很好生产力的工具,最后也兑现到市值和利润上,投资者在上面赚到了很多回报。但是好像我们看到A股投资确实是有一些断裂的过程,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您看到了什么样的技术趋势?您推荐我们关注,或者您觉得我们值得关注的。

胡又文:谢谢,刚才董总和吴总都提到了AI,毫无疑问,从我们研究计算机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我们觉得人工智能就是下一个时代,而且我们大胆地预判它不只是下一个时代最大的技术浪潮,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波科技革命。

六年前,AlphaGo,下围棋的机器红透半边天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感慨,如果哪一天机器完全取代人,不止取代体力工作,甚至可以取代一些脑力工作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因为到那天你可能就想象不出科技还有什么大的进步,因为那一天我们能做的全部被机器取代掉了,时至今日我觉得离这个遥远的目标还早得很。

上个月我们团队刚刚有人从硅谷调研了一圈回来,的确在硅谷我们看到很多这方面的雏形。比如,SORA模型推出的时候引发了一番轰动,但是后面就不声不响了,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太贵,它的推理成本太贵,相比文字成本是指数级的提升,所以现在消费不起。第二个问题,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技术已经上升到了跟TikTok有一拼的级别,TikTok在青年人中的影响力太大了,它甚至可以左右美国大选的结果。同样的道理,SORA的出现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所以当OpenAI做这样事情的时候他们也是慎之又慎,因为这样的工具不能随便用,一旦用了跟政治产生联系,后面的事件就不可控,这是一个案例。

另外像特斯拉,刚刚把它的FSD自动驾驶全面推向了市场,而且计划在8月份就发布真正自动驾驶的出租车,然后它的月费也从199降到了99,意图非常明显,希望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席卷整个美国。不管是在用户端还是在To B端(出租车端),尽快抢占市场占有率,真正用过FSD的人就会发现至少在美国已经完全熟悉路况的情况下,确实是非常震撼的。就是完全可以取代司机,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无论路况,无论环境、天气等等,几乎是无障碍的通行。

所以从这几个最鲜活的案例我们的确感受到了AI的日新月异,所以可夫提到了在过去这么多年技术每一波的浪潮我们都看到了很多企业不断进步、取得成功,这一轮的标杆毫无疑问就是英伟达,它是全球的龙头。其实这段时间英伟达的股价也发生了一些波动,因为市场对它的一些预期,包括高高在上的业绩能不能持续也有一定的怀疑。但是从长远来看,从未来AI发展,尤其是我刚才举的SORA的例子,如果有一天我们从Kimi转化为SORA的时候,它的成本如此之昂贵,我们又需要投入指数级的算力才能完成匹配它的需求,我觉得空间还早得很,或者我们离被机器完全替代还远得很。

朱可夫:谢谢,刚刚提到了两个比较好的例子,一个是AI方面的,一个是特斯拉FSD方面的,这也对应了整个科技创新两个浪潮的方向,一个是信息的技术,一个是能源的技术。

详解新动能的两条主线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朱可夫:下一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吴总。之前您提到的TMT和新兴制造都是您重点布局的领域,稍微为难一下您,如果分成这两个领域,一个是高端制造,一个是TMT的信息领域。这两个都是大的技术主线,里面会有很多支线出来,您自己感觉这两条主线有哪些支线您会重点关注,并且有可能接替房地产,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动能?

吴圣涛:我觉得这两个分类可能从我的维度来看,在过去的经验来看信息这个领域里面可能产生大公司的数量和级别会多一些。因为制造这些领域里面真要成,该说几万亿这样的级别好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承载。

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也会发生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在于这些技术之间的融合在增加。可能刚才胡所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看到它目前出现的变局不再是信息的处理,可能涉及到未来有深度的学习,各种各样的算力最后要做人工决策,这样一些决策机制。我觉得可能对于当下中国的技术环境来看还跟美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我觉得中国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层面,其实我一直在讲中国在行业应用,包括一些具体的制造领域里面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看到过去20年的过程中间,每到了行业应用的时候中国都会产生巨型公司。

另外在能源领域里面我觉得也是具备先进制造出海的可能性。刚才颜总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到了,我们现在新能源领域里面风电也好、新能源车也好、电池也好,都已经在全球呈现出了摧枯拉朽的状态,一定会带领中国经济在当前缺少新动能的背景下面成为一个新的增长引擎。但是我认为可能市场不一定会给这些公司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它毕竟迭代的速度也快,而且有可能面临的自身被其他人迭代的可能性。所以我还是相对来说更看好前面这些领域里面多一些。

朱可夫:谢谢,中国目前很有优势的领域,包括乔迁总提到的锂电设备出海,包括新能源车的出海,我们需要把这个短板补起来,追逐新的信息技术创新方面的浪潮。

这个就面临着一个问题,想请教董总,我们知道其实现在目前中国在半导体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制裁和被卡脖子的压力。您之前在采访里面也提到过AI可能会引领半导体行业新一轮的趋势,其实我们看到美国的费城半导体指数已经涨了很大一波了,在美国已经反应得很剧烈了,但是在中国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趋势,真正意义上在中国产业落地体现在股票上也好,体现在产业上也好,您觉得这方面我们是有什么瓶颈吗?或者是有什么缺少的东西吗?

董承非:确实是这样的,美国的费城半导体指数已经创了新高,但是我们的半导体指数还是不温不火的,上一轮两个行业其实中国先起来,起来以后美国也起来,基本上两个就差了半年的时间。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差异呢?实事求是地讲就是因为大的环境底下,突然出来这么一个新的技术,我们因为国际关系的问题,我觉得优秀大公司肯定是有这种设计能力的,但是现在设计出来制造环节是面临很大问题的。

所以就变成了风景一边独好的局面,一直没有传导到国内半导体里面来,其实我也是在思考,我在一个场合提出一个概念,半导体最后可能会受益于AI++的概念,这是纯粹我自己个人的逻辑推演。因为我的理解是这样,我觉得人工智能AI以后,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我们现在到包括半导体、软件等公司调研,问他们AI用得怎么样?其中一个感受是AI还停留在生产工具层面,意义在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效率,并慢慢发挥作用。

但是实际上我的逻辑推理是这样,如果光有一个大脑,大脑很强以后,这个大脑自然想去控制手或者是别的,因为我们总是想灯是智能的,我们的窗帘是智能的。包括现在甚至有一些智能的小狗玩具,已经挺智能的了,只是说在C端这块,在IOT这块没有普及起来。但是我觉得最终肯定是一个必然,因为你按照产业逻辑的演绎,这里面有两个推论,这里面困惑的是这中间的gap到底是多长时间?所以我们也是在密切关注会不会出现?因为硬件消费品上到智能手机以外,整个就陷入了一个瓶颈,看不到新意。会不会加入AI元素以后,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换一遍,或者让大家有新的耳目一新的东西出来,激起大家的购买欲望。

第二,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先进的芯片制造会很难,但是对于一些IOT相对来讲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半导体领域,我觉得中国企业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真的到那个时候,我觉得就像乔迁总提到,半导体现在整个行业是处在低谷,如果行业本身的景气和叠加新的应用起来之后,我相信中间的机会会相对比较大。我自己也是静静观察和等待,是这么一个状况,谢谢。

朱可夫:说得非常好,我大概总结一下,AI++,一个+是gap的大小,我们要做密切地关注。另外一个是在技术主干往前走的过程中,它会像树一样会长出很多分支,这些分支很多方面中国的产业是很有优势的,包括董总提到的IOT的设计,包括各个方面,其实很多公司都值得我们关注。刚才董总谈到了AI和半导体的关系,其实我也想请教一下胡总,您之前提到过一个观点。这一轮可能跟之前的移动互联网不太一样,这一轮更像是软件创新在前面,引领了硬件创新拐点的出现。之前可能像是手机出来才有了移动互联网,我不知道这个怎么理解产业的变化?

胡又文:其实刚才董总的比喻很形象,现在我们把大模型类比于当时的3G网络和智能手机,它就是下一个AI时代的基础设施。当然了这个基础设施之前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半导体和芯片。有了半导体,有了芯片我们才能训练大模型。为什么说是从软到硬,上一个是从硬到软。其实上一个时代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2008年的iPhone出来之后,到2011年3G、4G网络开始投建,到了2013年我们看到了手游、视频以及后来的互联网金融等等,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等的铺天盖地的应用出现。它的整个脉络是从一款手机,背后有网络的支持,在手机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各种各样APP的出现,脉络非常清晰。

时至今日,我们最多是走到了2010年,2011年的阶段。因为现在且不说中国的芯片和半导体是严重受限的。我们看美国在芯片不受限的情况下,大模型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能力也还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想象的程度。也许不久的将来GPT-5或者是GPT-6能达到这个水平,但是中间的Gap时间是不确定的。

如果哪一天基础设施完备了,它的人工智能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有了脑子之后,它去操控手,操控汽车,操控机器人等等各种各样的硬件终端在IOT时代就会真正的到来。

我们之前看过一部电影《非诚勿扰3》,里面其实很多挺滑稽的一些动作,挺充满科技元素的,我觉得这个时代肯定是会到来,但是确实目前来看中间快的话还有一两年,慢的话还有三五年的gap。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科技投资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朱可夫:我们刚才讨论了这么多都是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和它的方向是哪一些,目前整个市场关注的科技方向有哪些,下面一个大的部分我们想讨论一下,当我们面对这样科技浪潮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投资。第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吴总,刚刚我们谈到了很多信息科技方面的东西,您之前也谈到双碳这几年也比较火,您之前也买了一些这方面的公司,也是您重点关注的领域,能不能讲讲这方面对于投资机会上的理解?

吴圣涛:好的,关于碳达峰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还是跟整个当前的国际环境相关。可以说在很多领域里面我们都受到了限制,都受到了被排挤的状态,但是双碳这个领域应该不会,达成共识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这件事情我们也一直在强调。

第二个,这个领域里面的产业规模是非常大的,因为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发展的空间远远不是现在几倍的状态,可能是几十倍的状态。也就是意味着这个领域里面的市值是非常大的,产业规模是非常大的。

第三点,我们的竞争优势。在过去四五年的时间,无论是风电、光伏还是新能源车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是相对来说技术领先的,而且迭代的速度是更快于国际社会的。这也是因为我们很少会受限于国际社会的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如果还要进一步发展双碳就意味着中国的企业面临的机会更大。

正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中国又面临着新旧经济转换的动能转换,缺乏新产业的背景下,我相信双碳各个领域都有可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非常重要的动能。所以我对这个领域里面相对来说觉得还是可以重点关注的。

朱可夫:我追问一个问题,双碳领域您刚才提到我们在各个细分赛道上好像都领先于世界,包括风电,包括锂电设备,包括新能源车,还包括光伏。我想问问这里面您会觉得哪方面我们的优势更强,或者您更关注。过去几年我们知道产能过剩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到这个点上我们看到很多公司,您觉得还要经历一段摸底的过程,还是说可能现在已经看到有一些公司在这方面有一些迹象跑出来的状态?

吴圣涛:其实从投资的维度来讲,我们大概2022年的时候,已经减少了这方面的配置,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产能供给过大。无论在哪个领域里面的产能供给都过大,而且面临的问题就是新技术的迭代不确定性也在增加。在当时大家都在去看Popper往钙钛矿领域去迭代的过程中间,会出现一些颠覆性技术的可能性。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过去两三年也是承受了一轮比较大幅度的下挫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无碍,最终这些领域里面一定还会产生一些新技术出来了之后,他们重新去卷到这个领域里面巨大的市场空间,会有一些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个也需要边走边看。在现在的阶段上面,我至少没有很明确的结论。

朱可夫:谢谢吴总!下一个问题请问胡总,其实您刚刚类比了一下当时iPhone出来之后引领的TMT的大牛市,我们非常有印象,就是2013年到2015年的这一段。相比这一段,其实我们看到去年爆发了一个很大的行情,但是今年到目前为止这个浪花要小了许多。如果参考上一轮互联网大的行情,这一轮TMT行业怎么看待到目前为止所处的位置,以及现在应该关注怎么样的方向和估值的水平?

胡又文:谢谢可夫。这确实是今年以来碰到投资者询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去年上半年大概半年多的时间看到整个AI板块的风起云涌。其实我们去回顾2013年到2015年的行情,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那一轮行情。在那之前有两个阶段,一个是2010年到2011年,全市场表现最好的是苹果产业链。

但是从2010年到2012年除了苹果产业链偶有表现之外,整体的TMT板块都是沉寂的,相对于市场它的表现是很平常的。现在回顾它的原因是非常合理的,当苹果手机刚出来的时候,网络还不完备的时候,大家在想这个手机到底在做什么,很炫,触摸屏很好用,但是能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大家边走边看,直到某一天出现了手游,出现了视频,出现了支付等等。大家发现这个手机是颠覆了一个时代,所以从2013年到2015年开始,中间这两年的成绩可以类比到现在,去年我们实际上给了AI非常高的预期,但是可能我们都低估了第一美国对于中国的禁运带来的影响。中国在算力方面现在严重受限,导致中国模型的进步严重滞后于美国。

但是就算我们去看美国,其实美国从今年的春节以后到现在整个市场AI板块表现是相对落后。其实背后的原因是当美国的模型在快速进步,不受算力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不断往前跑的时候,它也没有走出一款像当年手游视频一样原生的应用,甚至我们可以期待的爆款应用,同样没有。

在中国刚才几位领导提到了Kimi,我觉得确实做得不错,包括我现在也对它挺依赖,看报告什么的。但是在美国像Kimi这样的产品也有,但是我们期待的可能是它除了像Kimi一样对话给我带来阅读上的帮助,能不能从无到有产生时代性的变革,这样的东西没有出现。如果让我们预测的话,我觉得最快可能2025年,如果GPT-5在今年年底或者是2025年推出,由它带领的这一轮革命会不会带来,我觉得就是看GPT-5,甚至GPT-6能力提升会不会产生这样的应用。但是下一个时代类比2013年到2015年,一定是当我们出现这样级别的应用所引领的一轮大的行情。

朱可夫:谢谢,最后一个问题请教董总,我们这个环节主要在讨论的是中国创新新动能。其实您之前也提到过,复盘过每一轮的行情,都面临核心资产和小盘股切换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问题揉在一起来看。我们看到这一轮到目前为止今年市场上最遥远的明星股票一直是上游的资源股,到目前为止科技创新也一直是大公司在前面,小公司好像出来的有一些,但是不多,所以我们就想请教一下您现在觉得小盘股的机会在不在?如果在的话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

董承非:谢谢,其实我想在小盘股前面加上“优质”两个字,因为小盘股的范畴太大了,90%的小盘股长不大,可能只有10%的小盘股能长大。这个观点在去年年底年度睿所思里面提出的一个比较狂野的设想,我们复盘和中国和美国的核心资产行情结束以后基本上是小盘股行情的起点,所以这个判断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坚持这样认为,不是说今年表现怎么样,或者是什么。我认为它是一个开端,为什么这样想?第一它是有后面经济的背景,回到刚才第一个问题,我很相信股市是经济的映射,我们传统的周期已经接近尾声,需要有新的动能,有新质生产力。这些新的东西是从小长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天然展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盘子不大,不是大盘股。这个看法我认为是有后面的经济背景支撑。

第二,我们在复盘过去A股五年,我一直的观点是从2016年开始复盘的话,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市场的主流是大盘股。只是说我们在前半程核心资产把它分为大盘成长股,大盘成长股受挫以后叠加宏观的不确定性,大家收缩在大盘价值股里面。所以我一直说一个指数是中证500指数,以中证500指数为例,其实2013年到2015年中证500这个指数是最强的。那个时候它的市盈率是80倍、90倍,到100倍的市盈率。但是实际上这个指数从那个时候就一直处于收缩的阶段。过去五年从来没有提到过中证500指数,它是走的比较面的一个指数。所以我刚来的时候看了一下它的估值水平,收缩在20出头TTM的PE估值,分红数据也有两个点,沪深300是12倍、13倍的PE,分红收益是3个点,你可以说这个指数比沪深300还要贵,但是我始终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做投资无论是价值和成长,无外乎是两个中间的权衡,一个是确定性,一个是可能性。现在确实大盘股确定性很强,在目前的环境底下大家说给我2%就可以了,不要多了。所以大家不看未来,但是实际上确定性很强的东西它的可能性也会小。我觉得过去中国A股的演绎是给了确定性充分的溢价,对于可能性大家其实是忽视的。我们做股票的一定发自内心的乐观,一定认为有商业奇迹产生。这是我的第二个出发点。

第三个出发点,我可能也有一个观点。大家都说现在无风险收益一直在下降,所以说高分红的,高股息都是市场的大热,大家觉得三个点,五个点的股息率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实际上我认为这个事情稍微拓展一点看,其实无风险数据下降不仅仅是对高分红股,对成长股也是重大的利好。因为其实说白了你的机会成本也是下降的。现在看中证500指数两个点的股息率,其实在目前的背景底下也是能接受的。假设成长性好,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回报。所以我觉得在这样大的背景底下,市场一直在强调对于高分红的好处。但是我认为在这样大的背景底下真正优质的成长股是要享受溢价的。所以我认为无风险收益下降带来的也会是成长股的溢价,这是我们去年整个判断主要的出发点,谢谢大家。

朱可夫:谢谢,这次圆桌到此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中国投资人峰会奥马哈场!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嘉宾观点不代表主办方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大陆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董承非、吴圣涛、胡又文分享:如何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