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董鄂妃,一个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她作为清朝历史上的一位嫔妃,她临终前的遗愿却与她身份显赫的地位相悖。她请求薄葬,然而却在顺治帝的治世下,得到了清朝200多年来最高规格的后妃葬仪。

这个看似矛盾的故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和情感纠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清朝顺治皇帝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一段令人动容的佳话。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一、权力之争,暗潮涌动

皇太极驾崩,朝野哗然。后来顺治帝登基继位,但他年仅六岁,朝政大权实际操纵在他的皇叔父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两人为了争夺权力,勾心斗角,你来我往。

多尔衮心高气傲,野心勃勃。他不甘心排在济尔哈朗之后,决心将其彻底架空。于是,他开始剥夺其他诸王、贝勒、贝子的权力,将一切权柄渐渐凝聚于自己手中。这些诸王贝勒虽然名义上还在,但实际上已经沦为多尔衮手下的傀儡。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与此同时,多尔衮还将目标对准了孝庄太后。作为皇帝的生母,她原本与多尔衮是嫂子和小叔子的关系。但在多尔衮的操控下,她不得不将自己“嫁”给了这个小叔子。从此,多尔衮的权势日渐浓重,顺治帝的皇帝之位几乎成为了一个空谥。

顺治帝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主。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多尔衮一步步将权力收归己手,对此感到无比的屈辱和愤怒。但作为一个六岁的孩子,他又无法直接与多尔衮抗衡。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顺治帝才得以亲自掌控朝政大权。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二、母子之争,矛盾激化

顺治帝亲政后,首先就是给多尔衮定了罪,以解自己的屈辱之仇。从此,他对满族权贵心存芥蒂,大力重用汉官。这无疑加剧了他与孝庄太后之间的矛盾。

作为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自然希望能够继续在朝政中发挥作用。但顺治帝显然不愿意受到她的干涉。他对孝庄太后的做法颇有微词,甚至可以说是存有一些怨恨。

孝庄太后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朝政事务了如指掌。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护满族权贵的地位。于是,她开始频频干预顺治帝的决策,试图左右朝政的走向。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这种母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些冲突。顺治帝虽然年轻,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和决断力。他明白,只有彻底摆脱孝庄太后的影响,才能真正掌控大权。于是,他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孝庄太后的权力。

这种母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却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满族权贵和汉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顺治帝不得不在这些复杂的关系中谨慎地前行,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三、遇见董鄂妃,情根深种

在这样一个权力斗争激烈的环境中,顺治帝遇见了董鄂妃,这个出身满洲的女子。自幼受到汉族文化的熏陶,董鄂妃温柔娴静,才情出众。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私定了终身。

这对于孝庄太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原本希望顺治帝能娶她家族的女儿为后,但现在这个计划落空了。为了阻止董鄂妃的进一步上位,孝庄太后甚至曾经废除了一个旧例,不再允许命妇入侍后妃。但为时已晚,董鄂妃已经成为了顺治帝的心头肉。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顺治帝先后封董鄂妃为"贤妃"、"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这在当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通常,宫中的妃嫔要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能坐到这样的位置。但董鄂妃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顺治帝的宠爱,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当董鄂妃诞下一子时,顺治帝更是欣喜若狂,想要立此子为皇储。这也是对孝庄太后的一次挑衅,因为她一直希望自己的亲族能够继承皇位。但顺治帝显然不愿意屈从于母亲的意志,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安排皇位的继承。

可惜好景不长,董鄂妃的孩子最终还是夭折了。顺治帝伤心欲绝,这是对他的一次沉重打击。他失去了最亲爱的人,也失去了继承人的希望。这种痛苦和遗憾,必定会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四、爱妃离世,追思缅怀

董鄂妃临终前曾恳求顺治帝给予她一个薄葬,但顺治帝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不顾一切地为爱妃举办了盛大的丧葬仪式,这在当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他追封董鄂妃为"孝献皇后",这种待遇连皇后都未必能享有。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竟然命令满洲八旗二三品重臣为董鄂妃抬棺。这种待遇,在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的。

整个京城为之守丧,宫中太监女官更是有不少人被命令殉葬。顺治帝悲痛万分,停朝五日,专心哀悼爱妃。他似乎完全失去了理智,只想用最隆重的方式来送别自己最亲爱的人。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这种做法无疑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满族权贵们对此颇有微词,认为顺治帝过于偏袒汉人。而汉官们则赞赏顺治帝的决定,认为这是对一个贤德妃嫔的应有尊重。

无论如何,顺治帝的做法都超越了古代的礼制。他完全被自己的感情所主导,不顾一切地追思缅怀自己的爱妃。这种行为,也是对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的一次挑战。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五、离世前的遗憾

四个月后,顺治帝也相继离世,年仅23岁。在他的遗诏中,对于董鄂妃丧葬的"过从优厚"成为了他罪过的一条。可见,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爱妃的离世仍心有不甘。

这种遗憾和愧疚,无疑源于顺治帝对董鄂妃的深深眷恋。他们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一段动人心弦的佳话。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可谓是对礼教的一次挑战。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他不顾一切地为爱妃举办了盛大的丧葬仪式,这也是对她的最高礼遇。即使在临终前,顺治帝仍然无法释怀对董鄂妃的思念。他在遗诏中,将自己的"过从优厚"列为罪过,这无疑是对自己内心深深的愧疚和遗憾的一种表达。

这段动人心弦的佳话,必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不仅展现了一位手握重权的皇帝,也会为爱情孤注一掷的一面。

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可谓是对礼教的一次挑战。虽然最终因为生老病死而分离,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生者可以久伴,死者可以永诀"的深意。

董鄂妃临终前遗愿:薄葬,顺治却给她清朝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结语

顺治帝与董鄂妃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手握重权的皇帝,也会为爱情孤注一掷。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他们的爱情可谓是对礼教的一次挑战。

虽然最终因为生老病死而分离,但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生者可以久伴,死者可以永诀"的深意。这段动人心弦的佳话,必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