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作者:兰妈谈育儿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文/兰妈谈育儿

任何关系都需要靠经营,好的亲子关系也不例外,当你觉得和孩子相处起来比较费劲时,那一定是方法用错了

从今天执笔写文开始,我和女儿已经怄气一个星期了

在这期间,她不理我,我也没理她

最难以理解的是,我和女儿此前关系一直保持得不错

我能尊重她的意见,她也对我轻言细语,很少有扯着嗓子大吼的时候

可就因为上个星期,我带她到亲戚王姐家做客,王姐家的7岁女儿跟我们问好之后,就自顾自地回到房间写作业

王姐让她出来跟小朋友一起玩,把作业放在第二天再写

没想到,女孩直接拒绝了,还告诉说:“我还是把作业写完再玩,要不然心里不踏实”

听完这番话,想着女儿若能从中激励,也是一大好事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可就因为我说了一句:“看看王姨的女儿对学习多么上心,你要跟着多学学,就应该先把作业写完,然后再去玩“

女儿听后,“哼”了一声离开,然后就不理人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奶奶一样,都觉得这是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比她优秀、也听不得说她不好的话

更俗称为:“好话听多,被惯坏了”

直到怄气有一个星期时,女儿有次小心翼翼地把她考试进步的卷子拿给我看,当我表扬她:“真棒,进步很多”时,她眼里重新燃起了亮光

也就是那么一眼,我突然发现:“再好的关系也需要经营和反思”

特别是当你和孩子的关系出现瓶颈期,感到相处起来比较疲惫、焦躁时,那就要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及时调整沟通、和孩子打开心结,才是我们能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关键力量

正如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就从过去的管教里发现了养育的四个大坑,今天把它们写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个醒: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01

不能有特权感

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立榜样

女儿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经常了解很多育儿知识,希望可以在不断学习中能真正“持证上岗”

特别是在孩子的个人礼貌和餐桌礼仪方面,我一直认为,这是为人基础、不能少的

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也严格要求女儿做好餐桌礼仪

包括:吃饭前必须等长辈先动筷,吃饭的过程中也不能随便拿筷子在盘子里乱翻、把桌子上的转盘当玩具玩,就连吃完饭也要打声招呼说:“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

可这些要求,在熟悉的人面前女儿都能做得很好,一遇到生人了就害羞不敢说话

有那么好几次,就因为吃完饭没打招呼这件事被批评后,她好久都不愿意再同桌吃饭,每次都一个人拿着碗筷躲在卧室里

看到小小年纪就被规矩束缚得如此小心翼翼,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确实有些过分了

再看看本身就胆小内向的女儿,我决定不再以规矩束缚,更不会再去逼她做不愿意的事情

后来,虽然女儿怕人不愿意同桌吃饭的胆怯得到了改善,但因为内疚就打破餐桌礼仪的特权感,也为后来教导埋下隐患

大概就是拥有特权感的原因吧,女儿自从恢复“自由”后,吃饭的时候也变得话多起来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有次去亲戚家吃饭,就因为没有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开始口不择言地说:“这些菜太难吃了,都没有我喜欢的”

话刚说出口,场面变得一度尴尬,我拉过女儿就教训说:“你怎么那么说话,太没礼貌了”

结果,女儿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只不过是想表达没有我喜欢吃的菜”

也就是那句话让我坚信餐桌礼仪的必要性,更意识到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立榜样

而我们的孩子也不是不懂得餐桌礼仪,而是他们在自我需求面前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

就像女儿想吃某道菜时,她脑子里闪过的想法就是“这些菜没有我喜欢的那道菜好吃”

还像有一些孩子喜欢把餐桌转盘当成玩具玩,本意也是寻找心目中喜欢的那道菜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正确引导、和做好榜样了

你希望孩子怎样做好餐桌礼仪,那就动员全家人一起去营造这样的环境

比如,想吃什么时嘴巴甜一些,直接讲出诉求说:“你做的某某菜,现在想起来都在流口水,我又想吃了”

又或者,当你想吃的菜距离太远夹不到时,礼貌地就近询问:“可以帮我夹一些那道菜吗”

正确表达诉求、礼貌跟人交流,这才是我们培养孩子餐桌礼仪的正确打开方式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02

习惯要早培养

这件事最好父母一起完成

养孩子就是一条需要方法、需要坚持、更需要等待的漫漫长路,有一个好习惯也是让这条路变得平坦的有效方法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养男孩一天就等于不眠不休地加班半个月

一开始还觉得她太过夸大其词,可真正见识过后,才算真正理解其中的无奈和费脑

有好几次,每逢周末有空闲时间了,我们都会带着各自的孩子出去玩

有时候是游乐场,有时候是爬山,有时候也会找公园搭个帐篷感受大自然的美

可每一次,但凡是朋友带着她儿子出场,就准不会消停

不是跟其他小朋友抢玩具、抢吃的喝的,就是不能待在一个地方一起玩儿,一个人总是随便乱跑闯祸

有次在公园玩累了,大家都回到帐篷里午休一会

结果,也就是不到十几分钟的时间,男孩趁着妈妈没注意,悄悄打开帐篷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当大家发现男孩不见后,都着急忙慌地四处寻找,最后竟然在一个树屋前找到男孩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朋友气急了,当时就对着她儿子说了句:“你简直就是个祸害,以后别指望我带你出来玩”

男孩听后也不甘示弱,直接顶嘴说:“不带我出来玩拉倒,我自己会出去”

场面变得一度紧张,朋友那想刀人的心也根本藏不住

而男孩,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害怕、或者想缓和局面的想法

这就是典型的“管晚了”,也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表现

讲真的,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和女儿的关系也一度陷入争吵的紧张关系里

后来,意识到批评不能让孩子有所醒悟后,我放弃了抱怨和指责

女儿从哪件事上拖后腿了,我就从哪件事情上开始着重习惯养护

比如,这次因为“先写作业,然后再玩”这件事怄气了一个星期后,我主动承认表达方式的不妥,然后又跟女儿约定分工合作

即:每天放学后她写作业、我做饭,比一比看谁把各自的事情先做好,赢得比赛的那个人就可以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事情

在这种分工合作、比赛模式,且公平公正的情况下,女儿很快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回家不用提醒就能积极主动地“先学后玩”

这就是父母跟着一起“养习惯”的所在意义,影响孩子最好的方法,也是先成为孩子,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行为变成本能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03

好东西要分享

再也不说“你吃,我不喜欢”

每个孩子‬最初‬都是‬相对于比较单纯的,我们跟孩子讲话也最好是言简意明,就像你把“好东西都省给孩子”的爱之深,孩子能理解的只有话面之意

有一个妈妈,她养孩子的概念就是:“一切以孩子为先”

平时呢,只要是孩子喜欢吃的东西,那基本上都是放在孩子跟前,等到吃剩下不要了才拿起筷子收尾

有时候女儿会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吃”

妈妈的回答也是:“你吃吧,我不喜欢吃”

还有时候女儿会拿着吃的分享说:“妈妈,你吃一口,就一口嘛,求求你了”

妈妈为了多省那一口,也会对女儿说:“我不要,快拿走,你自己吃吧”

再后来,女儿长大后特别能吃肉,餐桌上每次有鸡腿、红烧肉、和鱼虾这些食物,都是直接连盘端走放在自己跟前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妈妈为了均衡饮食,就对女儿说:“你这孩子,也知道给妈妈留一点”

结果,女儿只是淡淡地抬头看一眼,然后不耐烦地说:“你自己说的,不爱吃这些,给你都浪费,还不如让我一个人都吃了”

那一刻,妈妈想伸手夹菜、又羞于伸手夹菜的动作,停在半空中不知道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她的内心也是发酸的,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和无助

用她发愣时的一句话来说:“现在要一口吃的就舍不得,那以后还得了”

事实上,在这件事上,主要责任还是在妈妈身上

没有天生就抠门、舍不得给妈妈分享的孩子,大部分娃小时候最依恋就是妈妈,最舍得分享的也是妈妈

就像例子中的女儿,小时候为了让妈妈“吃一口”,甚至还撒娇、说“求求你”之类的迫切话

这个时候孩子内心最期待的,也是妈妈从他手里吃一口的需求感,也许就是“那一口”就能让孩子开心好半天

所以,“一切以孩子为主”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坑”,你让孩子吃独食习惯了,那孩子自然就觉得一切所得都是理所当然

想要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首先也要让孩子能够明确地感受到爱

特别是孩子依赖的分享阶段,就不要含蓄地谦让,告诉孩子“你吃,我不喜欢”了,大大方方地接受孩子的爱,先有被需、孩子才会真正学会爱别人、爱自己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04

父母无法取代

不要取消爸爸的带娃资格

对于爸爸,网上出现很多调侃语

有人说:“爸爸靠得住,母猪能上树”

也有人说:“对于爸爸带娃,不要有那么多要求,能活着就好了”

事实上,育儿里之所以有“丧偶”一说法,其问题不在于“缺位”、或“不管”,而是有没有参与的“机会”与“感受”

认识一个二胎妈妈,她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特别拥挤

早上定6:00闹钟,起床给大女儿做早餐,还要把睡梦中的二女儿叫醒,然后带着老二一起送老大上学,时间不够用的情况下还会直接披头散发

把大女儿送到学校后,转头回到家也是忙不完的事情,做辅食、喂老二吃饭、打扫卫生、哄孩子午睡…

等到大女儿放学后,还要一边照顾嗷嗷待哺的小宝,一边辅导老大的学习

每次情绪上来就崩溃地大哭,随后就是老大哭、老二跟着哭

对于这种情况,家里人都表示不能理解,甚至取笑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教育个孩子还把自己气哭了”

就这样,本来挺精神的一个人,一说起孩子、一谈及家庭,眼里都看不到光了

听说了她的疲惫后,我曾经还劝说:“养育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平时多让家里人帮帮忙,就会轻松很多”

没想到,她先是冷笑一声,然后解释说:“爸爸吗?空有称号罢了,指望他,根本就是给我自己找麻烦”

深入了解,又听妈妈讲出一些关于爸爸带娃的“车祸现场”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比如,大女儿站在台阶上往下跳,爸爸站在底下还告诉说:“快,宝贝儿,妈妈还没过来,跳下来,爸接着你”

又或者,洗衣服时让爸爸抱会儿‬小女儿,结果出来发现孩子如皮球一样,被塞在爸爸的衣服里只露出一个头、根本无法动弹

听着妈妈的话,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对爸爸粗心大意的不信任

也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带娃失望后,她“取消”了爸爸的带娃资格,一个人哪怕忙到焦头烂额也不再对爸爸抱希望

后来,妈妈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和爸爸经常吵架不说,吵完架之后还把气撒在孩子身上

那些年,对两个女儿说过最多的话也是:“如果不是你们,我早都自由了”

刚开始时候孩子还不太理解这句话,随着年龄逐渐长大后就变得郁郁寡欢、谨小慎微

直到偶然间听到两个女儿说:“我妈妈太凶了,爸爸好可怜”,妈妈才意识到“爸爸的存在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妈妈在家里过于勤快,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爸爸就会失去参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也会因为不平衡的关系产生内心矛盾

妈妈短视而周到的爱,也很容易成为孩子刚强成长里的绊脚石

打个比方来说,爸爸们带孩子的时候或许会粗心大意,把孩子照顾得灰头土脸、没有一点淑女和绅士的样子

但童年不正是如此吗?玩土戏水、撒野打闹、磕磕碰碰…

而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他们也正需要经历这些,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我们的孩子也不应该只成为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温室花朵

所以,爸爸粗犷的爱能赋予孩子抗挫折的历练,和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都是相互影响的,彼此缺一不可,父亲的陪伴和影响力,也是妈妈怎么努力都无法取代的

养娃之路并不简单、但也没有那么复杂,轻松育儿的秘诀也是避免走弯路,特别是养娃路上的那些“坑”一定要尽量避免

像‬我们想要养育孩子的路上更轻松简单一些,那就需要多看多学、多反思了,譬如孩子能欣然接受的教导才是最好的抚养方式

和女儿怄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过去这4个养育都是“坑”

那么,关于养娃路上遇到的那些“坑”,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