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作者:经建全媒体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补发】20240502

今天中午,上午11:00到午后大约13:30,老朋友金坚范和他夫人刘艳芳,邀请向前、钮保国和赵遐秋跟我团聚,照例,惠霞应邀全程陪同我们。总年龄为544岁的七位老年人,在江苏大厦,8号楼二层“三友坊”包间,聚谈甚欢,且大快朵颐,品味了淮阳菜的美味佳肴。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早年,这中间的金、向、钮三位,是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的同事,金是作协书记处书记兼部主任,钮是副主任,向是部里台港澳办公室主任;加上我们俩,五位,则又都是“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的同事,战友,其中,金和赵是副主任,钮、向和我是委员。

于是,今天中午最集中的话题,便是当年这个“部”和这个“委”的无上光荣的历史——团结和组织大陆的作协会员、文学界人士,和以著名思想家、理论家、文学家陈映真为旗帜、领军人物的,台湾思想界、理论界、文学界爱国人士,紧密团结,并肩战斗,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声势浩大的,也卓有成效的,改写了既有的海峡两岸四地业已出版的有关台湾文学的史论著作的,意义深远的,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回忆往事,我们今天也特别怀念和感谢当时的那一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他代表作协党组和主席团全程领导了那场反对“文学台独”的具有不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伟大斗争。我们还感谢作协时任副主席邓友梅,他兼做了“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的主任,也功莫大焉。

当然,对于这个部、这个委员会里,已故的范宝慈大姐,张爱琪小妹,我们也深表怀念!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令我们感慨不已的是,那些年,中国作协组织领导反对“文学台独”的斗争,得到了中央有关方面的好评。历史已经记载下来,那是中国作协的历史的一个光彩照人的组成部分!

眼看当下台湾当政的民进党当局,倚洋谋“独”,贼心不死,我们曾经热情期待现任中国作协领导,认真总结,组织力量,书写作协反对“文学台独”的历史,用作今日从事这一斗争的有益借鉴。遗憾的是,虽说反复建议,却还是没有反响,没有动静。

也许,只好有待于若干年后的,那时候的又一代的文学史家来做这样的事情了。

今天的聚谈,还特别说到了《文艺报》。当年,老金是以作协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兼任《文艺报》总编辑的。《文艺报》以大量的版面报道了两岸四地反对“文学台独”斗争的林林总总,其中,发表了我们夫妇用笔名“童伊”写作的八篇大文章,尤其是,两篇关于“文学台独”的始作俑者叶石涛的,一篇关于日本右翼反华反共文人藤井省三的,给了“台独”势力致命一击,影响重大深远。于此,报纸和报社总编辑,功莫大焉!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今天的聚谈,作为《文艺报》总编辑,老金还特别说到了约请我写作了有关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文章。那就是2002年9月7日《文艺报》发表的我的《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从进入WTO前后的影视动态看文化安全的迫切性》一文。文章有四个小标题:“美国文化的扩张既谋求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更谋求用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来改变整个世界,让世界‘美国化’”,“保卫民族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在于保护民族的心智不发生异变”,“要增强国民对 外来文化中病态文化思想和劣质文化产品的抵御能力”,“亮出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旗帜”。

文章影响不凡。事后,被《文艺报》确定为当年唯一的一篇“标志性文章”。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后来在我们学校里的一次大会上说:“‘保卫国家文化安全’这个口号,本来是应该由有关方面,比如中央政策研究室提出来的,却由我们广播学院的曾庆瑞教授提了出来!”另外,七年过后,教育部才在一所大学里组建了“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所”,出版了相应的刊物。我十分自豪的是,高高举起一面“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的大旗,大声喊出一个“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口号,是我前半生对于我们国家文化以至于整个社会的两个重大贡献。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文艺报》2003年2月20日第4版发表读者顾礼检的《文艺报期期评》一文,也说到了我写的《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一文,“评语”是:“话题重大,资料丰富,观点鲜明,论述有力,我们需要文化领导部门或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写出这一类具有舆论导向作用的文章。许多缺乏政治远见的对文化的商业经营,应该受到严厉的批评。”

顺便说一句,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口号,一面旗帜,还差一点被我们学校时任校长苏志武扼杀在摇篮里!幸亏,时任长春市委宣传部殷丽侬常务副部长,长春电影制片厂韩志君副厂长,给了我在长春电影节当年那一届的高峰论坛上一个演讲的机会,使我能够再一次公开宣讲我的主张!还要感谢时任《文艺报》评论部主任张陵,他在长春电影节的高峰论坛现场,听了我的演讲,当时就要我回北京后一周之内将演讲稿提炼出一篇报纸整版的文章给他。

我还要特别感谢《文艺报》的是,当年,报社给了我大量的版面,发表了许多我写的文艺批评,尤其是有关电视剧的评论文章。老金今天也特别说到了其中的一篇,2002年7月25日 《文艺报》第3版发表的我写的《刹一刹亵渎文学名著和经典的歪风——从电视剧<阿Q的故事说起>》一文。当天的报纸还在第1版发布刊载本文的新闻,提示阅读此文。文章里,我对江苏苏州福纳公司产10集电视剧《阿Q的故事》的彻底否定的判断和批判,是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事件。

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们,极其庸俗地矮化了、歪曲了,甚至可以说丑化了、污蔑了鲁迅和他的小说;不料,也有那文化名人,其中包括鲁迅研究专家们,在“顾问”创作和定剪成片审看中,丧失人文学者特别是鲁迅研究专家应有的文化立场,人品文品,而胡乱吹捧,轻易放行,都使得我们的人文精神狼狈蒙羞。我应国家广电部有关部门,和《文艺报》社编前会议决定的邀约,看片,提出处理意见,并撰文严肃批判,有益于刹一刹亵渎文学名著和经典的歪风。文章发表后,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注意,立即指示中国文联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国家广电主管部门通知全系统组织学习。

曾庆瑞【微信日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40501

老金说,一时间,我这文章被当做“红头文件”学习了。这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科学的批评是我们的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种迫切的需要。《文艺报》2003年2月20日第4版发表读者顾礼检的《文艺报期期评》一文,说到,我“写的严肃批评电视剧《阿Q的故事》的文章,也旗帜鲜明地显示了文艺批评的锐利锋芒,理论批评工作者理应这样做。”老金今天说起来,还自有一种豪气。

当然,俱往矣!我们今天的聚谈,在往事的回忆中总是令人感慨不已的。

今天聚会,我有一个感觉是,大家依旧谈锋很健。生命力的旺盛,这应该是重要的内涵之一。当然,也要提得起,放得下。有生命的活力,便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临别,老朋友们期待下一回再重逢,团聚!

转载于曾庆瑞微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