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作者:虹电力

来源:火电厂技术联盟

作者:王峰涛,田正学,刘振国

国家能源聊城发电有限公司

摘 要:近几年,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于火电厂,这是为了消除液氨这一危险源。但在改造设计中,有些具体问题容易被设计人员忽视。以L公司为例,尿素制氨系统运行2 a多来,暴露出了卸料管振动大、溶解罐溢流管出气泡、疏水箱振动大、疏水母管无法隔离、气相阀门腐蚀内漏、水解器排污时间定值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经过L公司技术人员的努力,现已对部分问题进行了优化,经过运行,检验效果良好。

关键词:脱硝; 尿素; 母管制; 卸料管; 溶解罐;

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项目,是火电厂继脱硫、脱硝(液氨)、除尘改造后的重点安全环保项目。国家能源局多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火电厂进行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以消除火电厂因液氨存储量较大带来的重大危险。L公司机组装机容量较大,烟气入口NOx浓度高,液氨存储量大,是当时GD集团等级最高的重大危险源。L公司2016年进行了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的可行性研究,2017年3月开始施工建设,2018年8月逐步投入运行。该项目因在国内属于比较早的大容量液氨改尿素项目,设计经验较少,设计方案不够成熟,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做具体介绍。

L公司尿素制氨系统由卸料系统、溶解罐、储存罐、水解器、疏水箱、供氨管道、氨/空气混合器等设备组成。水解器采用母管制并联模式,即3台水解器出口产品气管路相互联络,产品气由2根供氨母管输送至4台机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区参与脱硝。其中1#,2#机组(一期)共用1条供氨母管,3#,4#机组(二期)共用1条供氨母管。单台水解器设计出力1300 kg/h,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水解器,设计采用两用一备运行方式,利用机组辅汽加热尿素溶液。图1为尿素制氨系统简图。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1 尿素制氨系统简图

2.1 卸料管振动大

L公司尿素采用罐车运输,用杂用压缩空气将罐车中的尿素通过不锈钢卸料管输送至溶解罐中。不锈钢卸料管固定在墙上和地面固定支架上,支架与墙面、地面之间由膨胀螺丝连接。在卸料口至尿素溶解罐之间,卸料管转了2个90°弯。卸料时,在压缩空气的推力下,卸料管的90°弯头处振动很大,墙上和固定支架上的地脚螺栓多次振断,严重影响卸料安全。

2.2 溶解罐溢流管出气泡

在尿素进入溶解罐溶解的过程中,尿素溶解增加了水的表面张力,并有大量气体进入尿素溶液,在溶液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在溶解罐上部越聚越多,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从排口排出。溶解罐的上部排口一般有2个地方:a)溶解罐的溢流管。气泡从溶解罐溢流管冒出,造成厂房中氨味大,危害值班人员的身心健康。b)溶解罐顶部的风机(有的设计中有,有的没有)。气泡进入风机后,在风机出口聚集,随着气泡的不断破裂,会在风机出口变为液体的尿素溶液,堵塞风机出口。尿素溶液聚集在一起不能排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风机排空管里喷溅出来。风机排空管对着尿素卸料区,喷溅出来的尿素溶液会对卸尿素人员、车辆构成威胁。

2.3 疏水箱振动大

疏水箱用于收集水解器、溶解罐和尿素站区域伴热管的疏水。疏水由于温度高于100℃,如果不用除盐水冷却,无法形成液态水,会全部从疏水箱排气管排入大气。因此,设计时要向疏水箱中加入除盐水,将疏水冷却到84℃,回收至机组除氧器。然而,温度低的除盐水与温度高的疏水接触时,发生剧烈的热交换,导致疏水箱剧烈振动。运行人员专门做过试验,将疏水箱温度降至70℃,仍然振动很大,严重影响疏水箱的安全运行。如果将疏水箱温度降低太多,则需要的除盐水量又很大,同样会导致运行不经济。

2.4 疏水母管无法隔离

水解器、溶解罐和尿素站区域伴热管的疏水全部汇集到疏水母管,然后进入疏水箱。这种设计造成的后果是:a)疏水母管泄漏时,无法隔离检修,母管泄漏时只能选择带压堵漏;b)疏水全部从母管进入疏水箱,使得温度高的疏水与温度低的除盐水发生剧烈的热交换,造成疏水箱剧烈振动。

2.5 气相阀门腐蚀内漏

水解器气侧及供氨母管上的阀门,包括阀体和阀芯,全部选用316L不锈钢材质,阀门密封采用软密封。尿素制氨系统运行未满1a,气相阀门就陆续出现了内漏现象。后来拆解供氨母管上阀门,发现阀芯表面被腐蚀得坑坑洼洼,如图2所示。尿素制氨系统投运后,还出现了一次因阀门内漏造成供氨管道堵塞的问题,导致机组启动推迟了40 h。

2.6 水解器排污时间定值不合理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2 气相阀门腐蚀内漏

2.7 3台水解器无法全部投入自动运行

原设计3台水解器采用两用一备运行模式,但因烟气NOx浓度边界条件改变、燃煤煤质不稳定、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重污染天气响应等原因,导致实际运行3台机组时就要投入3台水解器。然而设计的调节逻辑是针对两用一备模式,在现有的调节逻辑框架下,无法实现3台水解器全部自动运行。

除此之外,还有供氨母管伴热管道支管没有隔离阀,伴热支管泄漏时只能隔离全部伴热管道进行检修,供氨母管中有结晶的风险。

3.1 卸料管振动大优化

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多方论证,发现卸料管振动大的原因在2个90°弯头上。压缩空气在弯头处对管道产生正向推力,使管道有规律的振动。针对该原因,检修人员将2个90°弯头用短直管段拼接成小角度大弯头,压缩空气产生的正向推力沿着小角度大弯头进入了溶解罐。这样改造后,压缩空气产生的推力更多地用来输送尿素,减少了管路沿途的能量损失,卸一罐车30 t的尿素由之前的2.5 h缩短到1.5 h,既消除了管道振动的安全隐患,又节约了压缩空气,降低了能耗。2根卸料管改造实景如图3所示。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3 2根卸料管改造实景图

3.2 溶解罐溢流管出气泡问题优化3.3 疏水箱和疏水母管问题优化

对于疏水箱排空管冒蒸汽问题,公司技术人员对排空管口进行改造,将管口改成向上,并设置了2道弯,延长蒸汽的冷凝停留时间,冷凝水回收至疏水箱,改造后效果如图5所示。改造后,通过疏水箱排空管排放的蒸汽约减少了50%,但不能实现全部蒸汽的回收。

对于新建项目,应从设计上重新考虑疏水箱和疏水母管的问题。疏水要实行支管制,各路疏水单独进入疏水箱,进入疏水箱的方向均匀分散开,并在疏水箱内增加分布管,大幅增加疏水与除盐水的接触面积,降低热交换的强度,这样疏水箱振动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考虑到造价成本,如果不能方便地实现各路疏水单独进入疏水箱,也至少将溶解罐、水解器、尿素水解车间伴热疏水三路分开,并在各支路上设隔离门,以方便检修。另外,疏水箱的温度重新设计,构建模型计算最优的疏水、除盐水比例,实现疏水箱热量、水量的最优回收率。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4 风机改造实景图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5 疏水箱排空管改造实景图

3.4 气相阀门腐蚀内漏问题优化

尿素水解器气相阀门腐蚀内漏问题近2年引起了越来越多同行的重视,包括尿素水解器供应商。目前普遍认为,316L不锈钢不能耐受尿素水解后氨混合气的腐蚀。常见的措施是升级阀门阀芯材质,比如采用尿素级316L不锈钢、2205双相不锈钢、2507双相不锈钢。通过材质升级,密封改良,有效延长了气相阀门腐蚀内漏的时间,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

3.5 水解器排污时间定值优化

水解器排污时间需根据水解器的运行状态确定。机组负荷高,水解器出力大时,适当增加水解器排污时间和排污次数。机组负荷低,水解器出力小时,适当减少水解器排污时间和排污次数。L公司水解器排污次数和排污时间规定如下:机组负荷较高的7—9月,每台水解器每周排污2次,每次8 min;其他月份,每台水解器每周排污1次,每次10 min。排污效果的评价标准就是水解器液位波动小,水解器运行平稳。在现有规定下,如果水解器液位波动有上升趋势,可适当增加排污时间和次数。

3.6 水解器调节逻辑优化

自2019年7月11日出现水解器供氨中断事件后,L公司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优化水解器调节逻辑的方式,尝试了不少办法,均未达到预期效果。2020年3月,经过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充分讨论,决定对水解器调节逻辑进行如下优化:在现有调节逻辑的基础上,以现有任意一台水解器(以2#水解器为例)的调节逻辑为主,另外2台水解器(1#,3#水解器)氨蒸汽出口调阀的调节由选定水解器的调节逻辑控制。在1#,3#水解器的氨蒸汽出口调阀上增加“投入”“退出”按钮和“水解器喷氨调阀指令偏置”对话框,在需要将1#,3#水解器投自动时,该水解器的氨蒸汽出口调阀开度调整到与2#水解器大体一致,然后点“投入”按钮,该水解器就自动接受2#水解器调节逻辑的控制,并通过在对应水解器喷氨调阀指令偏置对话框中输入正负值来增大、减小对应水解器供氨调阀开度。水解器需要单独调节时,点相应的“退出”按钮,该水解器氨蒸汽出口调阀就接受该水解器本身调节逻辑控制。改造后效果如图6所示。这次水解器调节逻辑优化后,水解器可以全部投入自动调节,即使机组烟气入口NOx浓度升高较快,运行也相对稳定,减小了运行值班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伴热管道不方便检修,无法隔离时,只需设计时在适当位置增加隔离门即可解决。

通过对以上常见问题的优化,消除了影响尿素制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尿素制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有效破解了母管制尿素制氨系统存在的一些通病,实现了水解器全部投入自动运行。母管制尿素制氨系统投运后,只要不是全厂机组停运,就没有全部停运的机会,因此,在设计尿素制氨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检修的可操作性,在设备发生泄漏或故障时方便检修。

转载--脱硝还原剂尿素法改造常见问题及优化探讨

图6 水解器调节改造后效果图

作者简介: 王峰涛,1988年生,男,山东济宁人,201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