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作者:国学大观园

东征、西征、南征与北伐,虽在字面上仅有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尽管“北伐”二字常被提及,然而“北征”亦非子虚乌有,它在历史记载中频频现身。尤其在古代的历史叙事中,北征的身影更为常见,然而它与北伐之间的界限却常显模糊。

征的含义

《孟子》曾言:“征者,上伐下也。”这所谓的“上”与“下”,简而言之,即上级与下级,而在古代战争的语境中,则是指天子与诸侯。这代表了天子对反叛诸侯的讨伐。征字本身就带有正当远行的意味,进而延伸为远距离的战争。因此,征战在此种意义上,被视为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上级对犯错下属的正当惩罚,于道义上无可非议。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在大陆古代封建时期,尤其是自汉朝以后,经过儒家文化近两千年的熏陶,儒家文化中的天、地、君、亲观念深入人心。君主的地位仅次于天地,其命令具有无上的权威性。因此,“征”这个字,便代表了正义的战争。

然而,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却是因为儒家的思想与当时统一六国的行动背道而驰。在春秋时期,二者之间的区别最为明显。从字面意义上看,发动和参与战争需要巨大的决心。因此,那些出师有名的征,总是多于那些声其罪的伐。

伐字的含义

“伐”字,犹如一把锋利的剑,寓含着击打与击杀的强烈意味,充满了攻击性。这个字背后,是对利益的无尽争夺和搏斗,犹如战场上的硝烟与火光。与之相对,“征”字则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带有征服的意味,点到为止,既含蓄又深邃。

在战争的语境中,“伐”字仿佛一位热血的战士,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然而,仔细品味,我们会发现“伐”的战争名义其实是由主动方单方面决定的,这份名义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站在道义的制高点,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征”的战争名义则更为公众所认可,出师有名,堂堂正正。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战争,是国家间利益的较量,是力量的角逐,是智慧的碰撞。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话语权永远掌握在胜利者的手中。而“伐”字,正是这种力量与智慧的象征,它代表着维护正义,讨伐失格的一方。在儒家思想中,“征”与“伐”的界限分明,但在实际运用中,二者往往可以互换使用,并无太大的差别。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伐”这个字其实涵盖了“征”的概念。它既有攻击性,又代表着正义,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又展示了战争的必要性。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能自卫,而如何使用这把剑,则完全取决于握剑者的智慧和勇气。

历史上的北伐

诸葛亮所发动的北伐,实则是为了拯救中原于水深火热之中。刘备,身为汉朝皇室的后裔,肩负着维护汉室荣耀的使命。而曹操,虽然身为汉室的重臣,却野心勃勃,以天子之名操控诸侯,篡夺汉室江山。身为汉室血脉的蜀汉,有责任也有义务讨伐曹魏,恢复汉室的荣光。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臣子应忠诚于国家,恪守孝道。然而,曹操身为汉朝臣子,却以天子为工具,行不忠不义之事,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因此,刘备命令诸葛亮出兵讨伐,不仅是为了维护汉室的尊严,更是为了捍卫正义与公平。

诸葛亮先后五次挥师北伐,虽然蜀国在战争中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不得不退兵。这五次北伐战争,可划分为两个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与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以及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与第三次北伐)。

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刘备与诸葛亮以匡扶汉室、诛灭曹贼的名义出征,他们的军队因此被誉为正义之师。正因为有这样崇高的目标,他们的行动被称之为北伐,而非简单的北征。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征战北方,更是要恢复汉室的荣光,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繁荣。

北宋雍熙年间,那是一段英勇的北伐传奇。公元986年,为了夺回后晋时期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宋太宗赵光义挥师北伐,决心保卫疆土与人民。那时,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兵分四路,士气如虹,一路向北,收复失地,尽显英勇之姿。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波折。西北路军米信部新城会战失利,东路军曹彬又在岐沟关遭遇辽名将耶律休哥的顽强抵抗,导致宋军损失惨重。宋太宗无奈下令撤退,雍熙北伐的壮志终究未能如愿。

宋朝的北伐失败,其原因诸多。宋太祖两次杯酒释兵权,使宋朝武力大减;过度重文轻武的国策,更让宋朝军事实力江河日下。后期的宋朝,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难以支撑长期的北伐战争。于是,宋朝的目光转向了西夏,北伐之梦暂时搁置。

古代战争有东征、西征、南征,为何唯独用“北伐”二字?

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金兵铁蹄践踏中原。南宋绍兴四年,岳飞怀着精忠报国之志,奉宋高宗赵构之命,再次挥师北伐。此次北伐,旨在驱逐金兵、收复中原故土、洗雪靖康之耻。岳飞率军一路北上,岳家军纪律严明、骁勇善战,深受百姓爱戴,收复了随州、唐州、信阳等多座被金兵侵占的城池,成为南宋历史上收复失地最多的一次北伐战争。

然而,岳飞最终因种种原因被迫放弃北伐,含冤而亡。历史总是如此残酷,让人扼腕叹息。

结语

纵观历史上的北伐战争,不难发现,“北伐”较“北征”而言更被人接受。这既是因为历史上多次著名的侵略战争都是从北向南倾进,也是因为历史上几次具有代表意义的北伐战争都是正义的讨伐之战。这些战争传承至今,使得人们对“北伐”印象深刻。

无论是东征、西征、南征还是北伐,都是将士们用性命和鲜血铸就的战争故事。无论最终成败,受苦的都是无辜的百姓。愿世间永远太平、安康,不再有战争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