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作者:有趣的历史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有哪些重点内容值得关注呢?

整理:袁雪晴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就诊原因,大陆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咳嗽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普遍不全相同,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给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规范且科学的诊治指导、提升其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以下简称“2023版指南”)重磅发布。本期“执笔者说”栏目,“医学界儿科频道”有幸邀请到了该指南的两位执笔者,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刘恩梅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陆权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2023版指南,揭秘指南制订背后的故事。

诊疗技术、资源配置受限,基层儿童咳嗽诊疗亟需针对性指南

陆权教授表示,自2008年《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发布以来,已有近20年,其间一直与刘恩梅教授保持长期合作,于2013年又推出了一版儿童慢性咳嗽诊治指南。随后,基于循证方法制订的《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以下简称“2021专业版指南”)和《中国儿童咳嗽指南(2021患者版)》相继推出,多部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升了儿科医生对咳嗽相关疾病的诊疗水平,也促进了家长对咳嗽症状的认知和对咳嗽患儿的合理照护与共同决策,促成了医患沟通诊治疾病的新模式。

然而,大陆幅员辽阔,医疗技术、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基层医生对儿童咳嗽诊治等方面的认知与上级医院不全相同。为解决这一现实矛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儿童咳嗽的管理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等联合制订了2023版指南。指南制订工作组由儿科学、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下设4个小组,通过前期调研,充分征询17个省级行政区的339名基层医生的意见,针对儿童咳嗽评估、诊断、用药、转诊和健康教育等方面9个迫切关注的重要问题,形成17条循证推荐意见和建议。

刘恩梅教授介绍,与2021专业版指南相比,2023版指南从药学角度介绍了药物的特点、适应证和不良反应,新增了具体可用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菌药物、止咳祛痰药物)的条件,由此增添了实用性。此外,2023版指南还新增了急危重症的识别、咳嗽可能引起的呼吸系统外征象,细化了基层转诊的指征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等,更适用于指导基层医生的临床实践工作。陆权教授补充,2023版指南的证据分级引入了“良好实践声明(GPS)”这一概念,对于缺乏直接证据的重要临床问题,采纳并推荐基于来自专家共识的声明,指导基层医生在实践中参考。

科学、适用,以基层实际需求为导向制订指南内容

陆权教授强调,2023版指南不是2021专业版指南的全面更新,而是在其基础上的一个全新尝试和补充。由于基层医院可能并不具备进行某些检查的设施和经验,因此,2023版指南对辅助诊断不加以重复叙述(诊断详见2021专业版指南),其前五个问题主要与儿童咳嗽治疗相关,此外,针对危重症识别、除呼吸系统外征象识别、转诊指征以及家属沟通等方面给出了详细建议。

在这里,刘恩梅教授和陆权教授主要对以下4大问题进行了梳理:

表1:指南4大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急性咳嗽、PIC均具有自限性,通常可自行缓解,抗菌药物并不能减轻咳嗽或缩短病程,反而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诱导细菌耐药,因此不予常规推荐。

科研与实践赋能,制订中国特色儿童咳嗽诊疗指南

陆权教授和刘恩梅教授表示,2023版指南17条推荐意见中,强推荐占比47.1%(1A+1B级推荐6条,2B级推荐2条),中-弱推荐近1/3(2C+2D级5条),GPS 近1/4(4条,占比23.5%),可见指南的质量在动态提高中。且2023版指南增添了用药推荐、急危重症的识别和转诊、健康教育等,增加指南实用性,更走近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基层医生而言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谈及2023版指南的局限性,两位教授表示,2023版指南专家组中基层医生大多来自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占比还应提高。本指南仅遴选基层临床实践中最重要的、最有争议的9个突出问题形成17条推荐意见和建议,并未概全(比如百日咳、流感、新冠等引起的特异性咳嗽的治疗未涉及)。2023版指南也未赘述针对引起儿童咳嗽病因、辅助检查等问题,基层医生实际应用时可将2023版指南和2021专业版指南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开展临床实践。

谈及未来的努力方向,陆权教授指出,目前检索发现,国内关于儿童咳嗽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及系统评价数量依然较少,这会影响循证证据的采集和更新,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此外,还应在努力在各个层面上推广、联合应用2023版指南及2021专业版指南,构建指南证据的转化,缩小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医务人员间对咳嗽诊疗的差异性,追求同质化,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后,两位教授指出,咳嗽、慢性咳嗽都只是一个症状,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明确引起咳嗽/慢性咳嗽的病因,并牢记,咳嗽、慢性咳嗽都不是诊断的终点,而是其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起点。期待历经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基层医生能在2023版指南的基础上制订出更符合本地的、患儿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指南制订专家组也能坚持以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汲取国际优秀经验,制订更精彩的、更权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咳嗽诊治指南。

更多2023版指南推荐意见与2021版指南的对比,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查看~

专家简介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刘恩梅教授

  • 医学博士/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 重庆英才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
  •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药理学组组长
  • 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副组长
  • 重庆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重庆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中华医学会三等奖、中国妇幼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家简介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陆权教授

  • 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委员、儿童用药专业组顾问。
  • 曾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用药委员会顾问,临床药理学组顾问。
  • 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学会顾问,上海市卫健委第三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委会顾问。上海市儿科临床质控中心呼吸专业组组长。
  • 《中华儿科杂志》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副主编、《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执行副总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 2018年获国家卫计委“儿童合理用药突出贡献奖”,获中华医学会“第6届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医生站App即可查看~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临床药理学组,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等. 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基层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4,62(4):292-302. DOI:10.3760/cma.j.cn112140-20240112-00046.

本文审核:刘恩梅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权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责任编辑:向宇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中国儿童咳嗽诊治指南来了!执笔专家在线解读(2023基层版)

,学习更多临床技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