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公山文学|老石坑(小说连载3)

作者:八公角度
八公山文学|老石坑(小说连载3)

(接上集)

春天来了!赵石匠爬到床底下,从角落里拎出两个大尿壶。二蛋奇怪,天暖和了,夜里有尿跑到院子里尿就得了,就不冷,找什么尿壶?爹抓着尿壶,手腕一转,尿壶口朝下像倒尿一样对着吃饭的桌子。还没等二蛋担心尿液流出,一串银元哗啦哗啦地掉在桌面上。

二蛋盯着桌子上的银元有点犯傻,他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家怎么会有这么多钱。爹说:“我要带着你娘去大地方看病,不能总让你娘在床上躺着!”二蛋把头使劲点了点。赵石匠觉得世上的病,都有人能医;没医好,是没有找对人。老婆不就吓了一惊吗?没闪腰没断腿,浑身上下没受伤,自己还从县城跑回了家。崮前村的医生医不好,县城的医生没办法,就去省城找医生;省城的医生也摇头,我就带她去北京找人;如果北京城里的医生都没办法,再认命不晚。他狠狠地想。

这些年,他念念不忘给老婆治病的事,可一次次又打消念头。日本鬼子在的时候,他们家饭都吃不饱,别说没钱给老婆看病,路上到处是炮楼和哨卡,就是有钱去趟省城都难。鬼子投降了,又到处闹匪患。解放了,天下太平了,他问过村里走街串巷的小货郎,出门赶跑安全吗?货郎说安全着呢!没人偷没人抢的,走夜路不用担惊受怕!他“哦”了一下,满脸是笑。

赵石匠从桌上拿了四个银元递给二蛋说:“我们不定哪天才能回家,你好好守着家……”二蛋站在爹面前已矮不了多少,可仍是个孩子,认真地听着爹说话,不住回着一个字——“嗯”!爹最后叮嘱道:“我不在家你不要去石坑里采石头,更不能让别人动咱的石坑,谁动你就跟谁拼命!山神爷给咱家这个石坑,咱就守好,守不好会有报应。”赵石匠说话的声音不大,却很严肃。二蛋还是回了声“嗯!”院中楸树上,一只喜鹊叫了一声,“嘎——”盖过了二蛋的回答。爹一脸气恼地骂道:“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说起话来还没有只鸟的叫声大,以后怎么讨生活!”二蛋只好重新回答说:“记住了,爹!”爹这才满意了,架起独轮车大踏步走出院子。

他挺着胸脯子,像是又要去西山里推石头,满脸都是力气和自信,全然没有病人家属的那种忧戚和可怜相。独轮车上铺了床新做的棉被。细看,棉被的针线活不好,这是最近几天,赵石匠在老婆的指导下做的。他觉得出门收拾利索才像个样子。老婆蜷缩着躺在棉被上,眼里充满了快乐和兴奋,那样子也不像是去看病,像是进城赶大集。这是个大睛天,她躺在独轮车上,被赵石匠推着走出村子,走进田野里那条通往城市的漫长土路。她看不见车轮下不算宽阔高低不平的土路,偶尔偏下头,能看到田里绿油油的小麦。她知道这里面有一片属于自家的麦田,眼里就充满了快乐。她把头放正,眼里尽是蓝天白云,感觉自己像飘在空中或者驾着祥云行走。

爹和娘不在家,二蛋像平日一样规矩,老老实实按爹走前交待的去做。每天按时起床、做饭、干活、睡觉。看到村里人扛着锄头去麦田锄草,他就去锄草;看到村里人往田里撒粪,他也跟着撒粪。别看二蛋是个孩子,又是刚学农活,打理起麦田来不亚于那些老庄稼把式,他家的田里难见棵草,麦苗长得黑绿绿的壮硕。田里活少的时候,他也不敢闲着,老实坐在自家门口打石头。有人来买门枕石,他按爹定的规矩卖,收了钱小心藏在枕头里,好交给爹。

打完门前的几块荒料,他就起个大早,像爹当年一样,推着独轮车去西边的山里买石头。路已修成平整的沙土路,走路推车都方便不少。村里人问:“二蛋,怎么不去自家石坑里采石头,还费那么大劲跑大西山买?”二蛋回:“我爹说除了他,任何人都不能去我家的石坑里采石头!”说到后边这句,二蛋自己都不明白语气就突然加重了。有人跟他开玩笑:“你去采石头又怎样?”“我爹会打我!”二蛋憨声憨气地说。“你爹就不在家,怎么会知道?”“他知道!”那人又问:“你爹还跟你说啥了?”“有谁去石坑里采石头,让我搬起石头把他往死里揍!”那人听到二蛋这么说,感觉背上冒凉气,他知道性格刚烈的赵石匠把石坑当成命根子了。

二蛋脾气好,听爹的话,隔几天就到赵家石坑瞧瞧,怕有人趁爹不在家去石坑偷采石头。看到石坑没变样,心里才踏实了。

天慢慢暖和起来,人们把身上的衣服由厚变薄。田里的麦子也先是由韭菜模样,长成齐腰高的一片绿色的海洋,接着麦稍开始黄。麦收快到了,村里人家开始收拾起打麦场。二蛋有些着急,爹娘不在家,自己一个人收割麦子,没有主心骨,他不免有些心慌。他只好学着别人,把村口分的麦场地收拾干净,整平,又扫上水和麦糠,便拉着石碌碌转着圈碾压。他想先把场院收拾好再说,无论爹能不能赶回来,麦子是一定要收的。正是半上午的时候,太阳已经有了几分火热,他拉着石碌碌浑身冒汗。这点活对二蛋来说不算啥,可是不断转着圈儿让他感觉有点头晕。他就停下来歇口气,擦了把汗,抬头往远处的麦田里望去,这样可以让自己视野开阔,减少眩晕。他看到有个男人顺着田间的小路向村口走来,模样像爹;后边还跟着一个女人。齐腰高的麦子掩藏了两个人的下半身,他只能看到两人腰部以上的部分。

二蛋使劲盯着两人看,离得越来越近,他认出来了,走在前面的真是爹。有风掠过,麦子来了个倒伏,高大的二蛋看到了爹推着的独轮车,车上是空的。从爹走路的步伐上,他也能感觉是推着辆空车子。娘呢?二蛋想。他眼睛不由得往爹身后的人看去,仔细确认了几次,真是娘!娘在床上躺了好几年,这会儿走在路上,让二蛋极不熟悉。村口场院里的人也看到了赵石匠和老婆。在村人的目光中,两人一步步从麦浪翻滚的田间小路走向村子。赵石匠仍是那幅坦然的模样,迈着轻松的步子,好像是早上出村子串了个门回来。娘则激动得多,满脸陌生和幸福的表情。

“赵石匠回来了!”有人打招呼,“嫂子的病好利索了,多亏你有这份心气带着嫂子天南海北地去治疗!”赵石匠嘴一咧,憨憨地笑笑说:“这有啥呢,本来就不是什么难治的毛病!”老婆走在后边,听着赵石匠这么说,脸笑成一朵花。

二蛋迎着爹娘小跑过去,高兴地接过爹的独轮车。爹倒背着手跟在后边,看着又长高了不少的儿子,满脸自豪。娘迈着小脚,一晃一晃地紧跟在爹后面走,满脸是笑地跟人打着招呼,仿佛是凯旋归来的将军。赵石匠一家三口在村人的注视和招呼声中走进村子,走进自己家的院子,把碾场院的石碌碌孤独地扔在村口。

进屋门,二蛋先把藏在枕头里的钱拿出来,双手捧着递给爹。“这是我打门枕石卖的钱。”他说。爹没接,黑着脸问:“石头哪里来的?”二蛋忙回:“石头是我去西山里买的。”爹笑了,又问:“真不是去咱家石坑弄的?”“不是!”二蛋肯定地答。爹把钱过来说:“你小子还行,出息啦!”二蛋又一脸认真地说:“我隔两三天就去石坑转转,没发现有人动石坑!”爹满意地点点头,也很认真地说:“咱靠着石坑才攒了点钱,给你娘治好了病。咱得好好对待石坑,不能只是挖它的肉,不然会遭报应!”娘站在旁边,没说话,眼里有泪水打转。二蛋对爹的话似懂非懂,看爹一派严肃的样子,也就很认真地点了下头,答应了声:“嗯!”

二蛋见没有其它事,想到场院里的活还没干完,就又去碾麦场了。爹娘回来,二蛋就有了主心骨,再碾起场院来就浑身是劲。

娘屋里屋外转了一圈,到处收拾得干干净净,水缸里满着,就喜滋滋地去厨屋里准备午饭,丝毫没有疲惫的样子。她的病是省城的一位老中医给治愈的。整整吃了七七四十九副中药,她才能从床上站起来;老中医又给她开了八副药,她吃完就跟正常人一样可以走路了。又恢复了两天,赵石匠和她记挂着二蛋,就从省城往家赶。她小脚走路慢,又刚治好病,路上还上靠赵石匠用独轮车推着她,偶尔自己走几里路,也只是为了活动腿脚。赵石匠推着她到崮前村地界,她说:“我要走自己走回家。”赵石匠说:“好!”两人的想法一致,让村里人看着她迈着双脚走进家门。为此,两人甚至还略作盘算,专门挑村口街头人最多的时间进村。

赵石匠没顾上歇口气,就匆匆去了石坑。他听二蛋说仍不放心,只有自己亲眼看一下心里才踏实。他绕石坑转了一圈,又走到坑底仔细查看了自已出门前用凿子做的标记。标记都老老实实呆在那里,他想二蛋说得是实情,的确没人来开采他的石头。赵石匠笑了。

从石坑回家,赵石匠看到几个女邻居正坐在厨屋门口跟做饭的老婆聊天,她们个个用夸张的表情说话。一个说:“老嫂子好福气呀!找了赵石匠这样的好男人!”另一个说:“男人好,孩子也乖,你两口子出门这么多天,家里的田里的活二蛋没一样落在地下。”他听到这些女人聊来聊去,是羡慕老婆好福气,也分明在夸自己和二蛋,赶紧自己进屋。

她们看到二蛋走进院子,有个说:“二蛋这岁数也该找个媳妇了。”二蛋娘赶紧接口说:“是呀!是呀!如果有合适的姑娘,就麻烦各位给孩子做个媒。”二蛋听到这些话,脸就红了。二蛋嘴随爹,话不多;脾气随娘,性子绵;性格偏内向。爹性格暴烈,娘能说会道,二蛋都没遗传到。有人跟二蛋说件事,他最常用的几个字无非是“嗯!”“挺好啊!”“不错呀!”“按你说的办吧!”遇到实在需要说几句的时候,二蛋也没给娘把脸丢大,说出来的话也句句在理,又简简单单,跟他打制的石料一样实在,没虚头巴脑的内容。

有了土地,赵石匠家的日子更红火了。农忙时父子下地干活,都有过人的力气,伺候庄稼周到。譬如:地刨得比别人家深,田里的草锄得比别人家干净,肥比别人家施得及时,不论玉米还是小麦,收成就不比别人家差。崮前村属丘陵地区,收种庄稼比平原多费力气,村里人家要么养匹骡子帮着拉车,要么养头犍牛帮耕田。赵石家不养牲口,他劲头比头毛驴小不了多少,二蛋壮得跟头牛犊似的。他家用省下的粮食和草料喂猪,春节时把猪宰掉,就能换一笔钱。

农闲时别人都玩,父子两个则拾起石匠活。赵石匠当起打磨匠,哪家的石磨用久了,磨起粮食来又慢又粗,就请他去给拾掇下,石磨又就好用了。干这活的称打磨匠。他背个包,放上锤子、凿子、錾子,整个冬天走街串巷打磨闲不住。二蛋还打门枕石,用的石料要么去西山里买,要么去后山的石坑采。采石头还是由赵石匠干。他说:“人不懂与石坑交心,会伤了石坑!”去西山买石头成了二蛋的事。村里人都说:“二蛋没瞎了赵石匠的种,长得人高马大。”他块头也比爹魁梧,力气也大过爹。村里有人来买门枕石,离得近的他直接用肩膀把一对门枕石给扛去,懒得用独轮推。他爹扛一个门枕石很轻松,扛一对门枕石还欠点力气。

“腊七腊八冻死叫花!”这两天是崮前村最寒冷的日子,呼呼的西北风刮着,街头的太阳窝里也站不住人,人们都躲在屋子里。有个女人小跑着踮进二蛋家的院子。她用围巾把头包得只露出两个眼睛,推开门说:“这个天,真是能冻死个人!”正做鞋子的二蛋娘赶紧站起身,去拿凳子给她坐。“大妹妹来了正好,我冻得不敢出门,又没个人聊天,可憋坏了!”她说。女人说:“我锅里还蒸着馒头呢,屁股都坐不下,急着跑来是跟你商量个事,我想给二蛋做个媒,看你同不同意。”二蛋娘砖张地裂了下嘴,“哎呀,俺的亲妹妹!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来给二蛋提亲,俺们全家求之不得呀!”接着又问:“你给说的是哪家姑娘呀?”

整个冬天,好多人上门给二蛋提亲,姑娘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这地方的姑娘纯朴,嫁人最看重两样东西:一是婆家要离得近;二是男人要身体壮。婆家离得近,嫁过去也能天天见到爹娘,有事回娘家也方便;种田为生的人家,男人身体壮,日子才过得红火。二蛋身体壮,又是石匠,家里还有个随时换钱的石坑,村里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姑娘都盯着他,连姑娘的爹娘都看好二蛋。娘问二蛋的意见:“媒人给提的几个姑娘,你也都认识,你觉得哪个好呢?”二蛋回句:“哪个都好!没有不好的!”娘就笑了,说:“你就挑个最好的娶嘛,难道还想全都娶回家?”二蛋脸一红,说:“哪个都行呢,只要人家愿意,你和爹同意就中!”二蛋觉得自己就一傻大个子,除了有点力气外,要长相没长相,要口才没口才,大字不识一个,有姑娘能看上自己就不错了。

这方水土养人,姑娘个个长得水灵。二蛋说得没错,那几个姑娘的确都长得很好看。爹和娘商量来商量去,哪个姑娘也不错,可是却不知道应该订下哪个姑娘,就推说二蛋还小,先拖着。二蛋年纪的确不大,还有时间等。村里人却不这么想,都觉得是二蛋家的条件好,眼眶子高,看不上一般人家的姑娘。女人进门说的那番话,除了客气外,也是有原因的。

那女人说:“前街陈八叔的女儿巧玉,比二蛋小一岁,人长得不错,又能干,又懂事,身体也健康,一个村子里住,老老少少知根知底,嫁过来放心!”歇口气,她又说:“她爹娘正急着给她找婆家,如果你家愿意,我就去跑趟腿做个媒!”二蛋娘脑子里转了下,刚想着巧玉是啥模样,又听她说:“你也不用急着答复,先跟二蛋商量下,我等你们的准确信。”又撂了句:“我得赶紧回家看看锅里的馒头!”就小跑着离开二蛋家。

二蛋和爹在里屋搓玉米棒子。天气冷,爹和二蛋闲不住,就把檐下的几挂已晒干的玉米棒子拿下来,用手把粒子搓下来,好存放到瓦缸里。外边说的话,两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二蛋娘手挑门帘,一脚迈进里间,正踩在一个玉米骨头上,多亏她另一只手扶着门框,才没摔个四脚朝天。玉米棒子搓去玉粒子,崮前村人称玉米骨头。里屋的地,到处是父子俩随手扔的玉米骨头。二蛋娘嗔怪道:“你爷俩要把我摔死呀!”二蛋和爹被娘刚才吓了一跳,都没敢吱声。娘才说:“这段时间媒人提到的几个姑娘中,巧玉不是最漂亮的,可也长得标致。”想了想又补充道:“她家弟妹多,作为家里的老大,巧玉吃苦耐劳,还会过日子,咱们家就该找这样的媳妇!”再漂亮的姑娘,干不了活也白瞎,崮前人认这个理。爹立即接口说:“陈八叔家的女儿好。这个好!这个好!人丁兴旺的人家呀!”

陈姓是崮前村第一大姓,占了整个村子人口的七成以上。巧玉家里人口更多。巧玉爷爷兄弟五人;巧玉爹陈八叔则有九兄弟,叔伯兄弟加一起是二十八个;到巧玉这辈是十姊妹,陈八叔生了四个女孩,六个男孩。想到这大个家族,二蛋爹就眼热。二蛋家几代单传,还是只有一个独苗苗儿子,连个女儿都多添不了,在村里住了不知多少辈子了,赵家还是单门独户,连门亲戚都没有。平时到无所谓,遇到个什么事情,家里人手少,找个添力气的没有,找个帮忙打主意也没有。

“二蛋娶了巧玉,咱家在崮前村就有了一大帮亲戚;陈八叔家人旺,娶他家女儿,说不定咱家人丁也会兴旺起来!”二蛋爹一边用手搓玉米粒一边慢条斯理地说。玉米粒哗啦啦跌落到簸箕里,话儿则飞进二蛋和娘的耳朵里。两人都觉这话像凿子凿在石头上,实实在在,又带着一种力量。

娘微笑着问二蛋:“你觉得巧玉怎么样?”

“巧玉当然很好啊!”二蛋回道。接着,他脑子里映出巧玉的模样,个子不高,皮肤白净,胳膊腿没啥毛病,五官也没缺陷。她家兄弟姐妹多,巧玉又是老大,在村里懂事和能干也是出了名的。二蛋想着,攥在手里的玉米就忘了搓玉米粒子。

娘干脆找个小板凳,坐在他爷俩的跟前商量这件事。娘说:“你们两个都觉得巧玉好,我觉得巧玉也不错,那我就去给媒人回个话。”爹马上说:“好,赶紧去,这事要早定下来!”娘又盯着说二蛋说:“只要答应了人家,可就不能再反悔了,你得好好考虑考虑!”

“爹娘没意见,我就没意见。”二蛋对娘说。然后低下头,搓着手中的玉米又道:“自古以来婚姻大事都是爹娘作主,爹娘见识多,瞅得准,听爹娘的才吃不了亏,自古也没有哪个爹娘会坑娃。”爹和娘就笑了。二蛋的婚事就这么定下来。

春天,二蛋爹去集市上买了些木头,找木匠师傅打好门窗和梁檩,巧玉的弟弟帮着二蛋一起打了几千个土坯;打地基的石头早就备好了,整齐码在院子门口的空地上。等夏天快要到了,地里的麦子黄稍时,二蛋家的旧房旁边,就建起了三间新房。爹觉得二蛋订亲了,就得趁自己身体壮,日子红火赶紧给他弄口新房,也好气气派派结个婚。二蛋和自己脸上都有面子。

新房正面墙基上,先是三层青石,接着是三层青砖,上面才是土坯。石头和砖用白灰勾了缝,土坯则全用泥巴抹墙封严。单这墙基的用料,也是崮前村头一家。新房建起来,村里人都来看,大家指着那三层青砖和青石基说:“这房子建得跟衙门里的一样。”二蛋爹听到这话脸上笑开花,赶忙说:“多亏了共产党来了,给分了土地,我们这些穷苦人才能盖起这座房子。”

这年二蛋虚岁二十,巧玉小他一岁,崮前村地里的两茬庄稼都大丰收。二蛋用独轮车推麦捆时,同样的多的几捆麦子,明显感觉重不少;玉米一个个长得跟牛角似的,大且颗粒饱满,二蛋家的四个大瓷瓮都装满了玉米和小麦。二蛋爹和二蛋娘商量说,新房子盖起来了,趁今年光景好,屋里粮食也足,干脆去陈八叔家要亲,给二蛋和巧玉把婚事给办了。这样也就不用再操二蛋的心了,只等着抱孙子就行了。二蛋娘觉得有道理,逢集那天割了一刀肉,把家中养的两只大红花公鸡抓住绑了,一起交给二蛋爹,让他带着去了陈八叔家要媳妇。这是崮前村的风俗。陈八叔看到二蛋爹提着东西走进家里,就明白是来提亲的。陈八叔家人多,恨不得早把女儿嫁走,家里减点负担,答应的就痛快。

年底,趁着农闲,二蛋结婚了;陈八叔家的巧玉也住进了赵家的宅里。二蛋爹娘住旧房,二蛋夫妻住新房,爹娘高兴得合不拢嘴,这些年来,两人做梦都是赵家能添人口。两座房子一个院门进出,家里没有什么变化,日子还是那日子,就是院子里多了个人,吃饭时多了一副碗筷。这是农村人最清闲的日子,每天二蛋除了挑担水、扫个院子动点力气外,剩下的劲儿全用在巧玉的身上了。躺进巧玉温暖怀抱的二蛋,似乎忘记了日月流转。

(未完待续)

八公山文学|老石坑(小说连载3)

作者简介:陈照田,山东青州人,现居广东佛山。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有小说、散文发表于《天涯》《散文》(海外版)《山东文学》《广州文艺》《佛山文艺》等文学杂志。

八公山文学|老石坑(小说连载3)

【跋】淮南八公山历史人文厚重,也是《淮南子》的成书之地,地名品牌声名远播,对宣传作家作品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八公山文学》(年刊)是由八公山区委宣传部、文联主管,淮南市作家协会指导,八公山区作家协会主办的内部刊物。本刊致力于文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八公山区、淮南市其他各县区,以及全国各地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作品交流、展示的平台。截至今年,《八公山文学》已经刊印七期了(2016——2022卷)。在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日头条“八公角度”合作选登其中的优秀作品。本期“八公角度”发布的陈照田小说选自《八公山文学》2022卷“琅玕青青”小说专栏。

八公山文学|老石坑(小说连载3)

(淮南八公山作家协会《八公山文学》编辑部)

2024年5月1日今日头条“八公角度”发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