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950年11月在发起空中战役的同时,麦克阿瑟更关心“如何迅速发起地面进攻并最终向鸭绿江发动总攻势”的问题。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时人评论,他“对此几近于走火入魔,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

1、麦克阿瑟的“总攻势”构想

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他面前有三条路:“向前挺进,按兵不动,或者向后撤退”。

对此,他作了一番权衡:

如果我向前挺进,中国人可能不致大规模干预,而战争即告结束。如果我按兵不动而等待观望,那就有必要选择一道防线筑壕防守。但是那里没有天然障碍物的地形可以利用,而且以我微薄的兵力将不可能建立一道纵深的防线,以抵御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中国人。如果我按兵不动,则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将我军围困,而且还可以从满洲增调生力军。这将意味着我全军最终会被歼灭。

…如果我向后撤退,这将同我接到的命令相抵触,并使朝鲜战争取得胜利结局的任何机会趋于破灭。

麦克阿瑟的“总攻势”构想其实很简单,它实际上是一个月之前“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时制订的全面进攻计划的翻版。

其主要内容:

一是最大限度地投入兵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二是以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为最后目标线;三是将进攻力量作相互分离的两线配置——沃克指挥第 8 集团军在西线,阿尔蒙德指挥第 10 军在东线,协同发起钳形攻势,以全面清除北朝鲜抵抗力量,最后达成对全朝鲜的占领。

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攻势增加了进攻兵力,前推了攻击出发阵地,行动上则以试探性进攻为前奏,初始阶段稍稍增添了几分谨慎而已。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关于总攻势发起时间,麦克阿瑟的意向是尽量征前赶,以 11月15日为最后时限。他之所以这样急于发起进攻,一个重要因素是考虑到战场天气可能发生变化。

据中央情报局预报,鸭绿江而将于11月24日至12月10日之间封冻。如能早日发动进攻,在10~15天内结束作战,“联合国军”就可以在江面封冻之前推进到鸭绿江边,从而阻止中国后续部队通过冰面大举增援。

再者,北朝鲜的冬季奇冷无比,不利于大兵团作战,对于并不擅长冬季作战的美军来说,在最寒冷的节气到来前结束战事,可以避免在冰天雪地里吃苦遭罪。

2、“明白人”的无奈

然而,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对过早发起攻势仍疑虑重重,信心不足,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

沃克的态度当然不能让麦克阿瑟感到满意。麦克阿瑟认为,沃克一面表示要恢复进攻,一面又为采取行动设置许多前提条件,显然是在拖延时间。而时间对于麦克阿瑟来说压倒一切,他不能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破坏自己的既定方案。

于是,他严令沃克立即发动进攻,不许拖延。

沃克是被麦克阿瑟逼到了墙角。在立即发起进攻的问题上,他别无选择:要么按麦克阿瑟的命令立即行动,要么走人。

在麦克阿瑟的催促下,沃克终于下达了恢复进攻的命令。

虽然沃克已估计到向北进攻的道路上,肯定会碰到中国军队,但他对对方的兵力和部署仍然几乎一无所知。

与上次战役相比,第8集团军的这次攻势在兵力上增加了个军(美军第9军),因而正面兵力密度有所增加,攻击力量有所增强。

但从整个布势上看,战线上的薄弱部位依然如故。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一是右翼虽有韩军第2军团保障,但该军团上次战役受过打击,许多单位被打散,尽管收拢整顿后恢复了建制,但战斗力依然很弱,一旦再被突破,势必危及整个战线侧后的安全。

二是进攻正面依然过宽。这一问题在进攻发起时还不太突出,但随着逐渐向北推进,战线正面由初始时的约80公里,逐渐放大到3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兵力密度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而递减,越往北走,各部队间的空隙就越大,被对方利用的漏洞也越多。

三是沃克手里掌握的预备力量不足。

充当集团军预备队的只有上次战役受过重创的第1骑兵师和刚刚进入战场的土耳其旅,力量单薄,一旦战场上出现意外变故,拿不出足够力量加以应对。

3、作战部署的漏洞

在东线,有独立指挥权的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于11月11 日下达了作战部署令,将第10军及归其指挥的韩军第1军团分成4路,分别向北、向东推进,其阵势就像一个伸开的巴掌,几个指头分别指着不同的方向。

上次战役中,第 8 集团军和第10 军在东、西两线战场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

这次筹划新的攻势,麦克阿瑟显然注意到这一点,一开始就强调两线部队的协同。

他要求第 10军作为“联合国军迂回作战北侧的铁钳”,与西线第8集团军一起构成钳形攻势,在鸭绿江边实现“合钳”。但从实际部署上看,两线部队仍未建立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协同关系。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东线第10军进攻部署有三个弱点:

一是战线拉得过长,特别在主攻方向,第1陆战师态势突出,翼侧缺乏保护。由于西线第 8 集团军进攻出发线位于第 1 陆战师当前位置的侧后方,两线接合部又是构成半岛分水岭的连绵高山,近 130公里的广阔地带没有友邻活动,使第10军左翼基本上处于无保障状态。

二是东线战场地形更为复杂,道路狭窄崎岖,几乎没有横向道路和迂回道路,各路部队进攻时无法配合,甚至连起码的通信联络都难以沟通,基本上是开进时各走各的,作战时各打各的,相互间没有什么联系。

三是后勤补给困难。随着部队推进,后勤补给线路越拉越长,后勤保障方面将面临巨大挑战。

4、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11月22日,第8集团军完成进攻准备。当日,沃克下达预先号令,确定24日10时发起全面进攻。

进攻发起的前一天,恰逢西方国家的感恩节。第8集团军的进攻准备与感恩节的节庆活动同步展开。弹药、油料及其他军需品与火鸡、酸果酱罐头、南瓜馅饼等一起运抵前线。被炸毁的村镇废墟上点缀起节日的烛火,军官餐桌铺上了洁白的台布,士兵享受了热水浴,换上了新衣服。

用美国士兵的话说:这一天,“空气中再一次弥漫着胜利的甜蜜味道”。

10月24日上午10时,在猛烈的炮火中,进攻帷幕按时拉开。

进攻发起第一天,各部只偶尔碰到一些微弱的抵抗,当面既没有发现像样的防御阵地,也看不到对方大部队的行踪,只有班排规模的小分队在远处以轻武器射击。

起初,“联合国军”动作还算谨慎。但是,当第一天进攻出乎意料地顺利结束后,原先的警觉便很快松弛下来。各路攻击部队开始以连、营为单位,成一路纵队沿道路行进。与其说是进攻,倒不如说更像一次行军。

进攻开始后40分钟,麦克阿瑟乘专机降落到清川江边一个临时修建的野战机场上。同机到达的除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耶、远东司令部作战部长赖特、情报部长威洛比等几个将军外,屁股后面还跟着一大群记者。

麦克阿瑟领着这帮人在前线转了5个小时,先后与沃克、第1军军长米尔本、第9 军军长库尔特见面。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初冬时节,寒风凛冽,麦克阿瑟情绪高涨,热度不减。当听到在正面120公里战线上展开的攻击部队几乎未遇到什么抵抗时,他乐不可支;当库尔特说第9军官兵已对挺进鸭绿江急不可耐时,他喜形于色。

他对库尔特说:

“你告诉他们,赶到鸭绿江,就全都可以回家了。我保证说话算数。他们能同家人共进圣诞晚餐。”

随后,他又对第24师师长丘奇说了同样的话: “拿下鸭绿江,我就放你们回去。”

麦克阿瑟这番话经过媒体渲染而风靡一时。向鸭绿江推进的总攻势从此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当日下午,麦克阿瑟乘专机返回。飞机升空后,他突然向飞行员下令飞向鸭绿江口。同机的人面面相觑,惊诧不已。在临时调来的护航飞机保护下,专机掉头向北,直到鸭绿江口再回过头来,沿着江面继续飞行。麦克阿瑟从飞机舷窗向下俯瞰冰雪覆盖的中朝边境,看到“极端贫瘠的乡村,崎岖不平的丘陵,凹陷崩裂的断崖,以及被紧紧封锁在死一般沉寂的冰天雪地之中的黑色的鸭绿江江水”,却没发现中国军队的任何踪迹。

当专机飞越惠山镇时,他要求飞行员“摇摇翅膀”,向最先到达鸭绿江边的那支美军部队表示致敬。

回到东京后,麦克阿瑟发表公告,宣布总攻势开始。

5、如何让美军往“口袋”里钻?

彭德怀为第二次战役制定的作战方针是:

“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

从战法上讲,诱敌深入的要领有两点:

一是要切实隐蔽己方企图,不让对方有所察觉;二是要牢牢牵住对方的“牛鼻子”,将其一步步引到设置好的陷阱里。

这两条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难度颇大,因为能不能诱使对方上套,不仅取决于己方的筹划和安排,而且取决于对方在行动上是否予以“配合”。“口袋”布得再好,对方不往里钻,也是白搭。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彭德怀的诱敌一招能否成功,得看当面的美军、韩军肯不肯往志愿军的“口袋”里钻。

按麦克阿瑟的要求,沃克的第8集团军须尽快向北发起进攻,由此来看,把它引到套子里来似乎不成什么问题。

但是,这里也存在一个矛盾:

如果美韩军进攻动作过快、过猛,可能出现志愿军尚未在预定战场完成准备,便要仓促应战的局面,这样,诱敌便成了纵敌,敌军长驱直入,直捣腹心,反倒会造成已方的战略被动。

正如洪学智后来所说:

现在看起来,诱敌深入似乎很简单,但在当时,确定这个方针并不简单,并不容易。

一方面有巨大风险,一方面也很困难。当时敌人正在一个劲儿地猛攻,我们自己打得也很疲劳了,诱敌深入,在什么地方部署口袋?怎么个诱法?用哪个部队来诱?都得费一番运筹。这些充分显示了彭总的军事指挥艺术。

为了诱敌向北,同时又不让其走得过快、过远,彭德怀作了一番设计和安排。

通常,诱敌讲究的是“示弱”,以使对方对己方能力作出过低的误判,从而放胆突进,跌入陷阱,而此次志愿军首先摆出的却是一副强硬姿态——以顽强的阻击来对付“联合国军”的先期进攻。

其目的,一是切实抓住敌人,表现出志愿军确有在战场上与之一搏的意愿,而不是虚晃一枪,另有他图;二是控制住敌方行动的速度,使志愿军主力有时间在预定地区完成集结、展开,以逸待劳,从容迎战。

按志司部署,西线第39、第40、第38、第42军各以1个师留在一线打阻击,以运动防御对付进攻的美军、韩军,且战且退,逐步将其往“口袋”里引;主力则迅速与敌脱离接触,撤至预定地区隐蔽待敌。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担负诱敌任务的部队,按常规大都使用非主力部队,但彭德怀此次却拿出西线志愿军的主力军(第38军)中的主力师(第112师)来诱敌。

为此,彭德怀征求过邓华、洪学智的意见,邓、洪二人都说:

如果要用最强的部队,那就用第 112 师,因为在这个方向上敌军战斗力很强,担任诱敌任务的部队首先要打好阻击,如果一开始顶不住,让敌人一下子冲进来,还谈什么调动部队、装“口袋”呀?

后来有人埋怨第 112 师在第二次战役中没能使上劲儿,洪学智纠正说:不是没用上劲儿,而是把劲儿使在诱敌这个关节点上了。

6、“阻击战”有多难?

志愿军诱敌行动开始时,一线部队打起了真正的阻击战。特别是球场以南的飞虎山和德川附近地区,阻击战打得相当激烈。

坚守飞虎山地区的是第38军第112 师第 335团,当面进攻之敌为韩军第 7 师和美军第 2 师一部。飞虎山位于清川江南岸、价川以东,地势险要,控扼平壤至满浦公路。第一次战役后期,第112师在向价川攻击前进中,于11月4日攻占飞虎山。美韩军在密集炮火和飞机支援下强力反扑,在战场上打成对峙。

尔后,美韩军每天以 1~3个团轮番进攻,凝固汽油弹将第335团阵地炸成一片火海。该团坚守阵地,与敌反复争夺,经5昼夜激战,打退敌军百人以上的攻击57次,守住了阵地。

坚守德川地区的是配属第38军作战的第 42 军第125 师,当面进攻之敌为韩军第8师。第125师在第一次战役中占领德川后,即以申山为核心建立防御阵地,摆出坚守大同江北岸的姿态。韩军第8师为再夺德川,建立北进出发阵地,每日投入2~3个营的兵力,在美军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猛烈攻击第 125 师阵地。

双方在阵地上反复争夺,均付出很大代价。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在飞虎山、申山展开阻击作战的同时,第39军第 117 师、第40军第119师也以一部兵力阻击进攻博川、宁边之敌,东线第42军部队在黄草岭以北阻击美军第1陆战师。

阻击战打得过于坚决,不久也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使“联合国军”的进攻行动变得谨慎起来,北进速度大为放缓。11月6日,沃克命令第8集团军各部(包括配属的韩军)开始试探性进攻,直到16日,10天内只向前推进了9-16公里,主力仍然驻足于清川江两岸及德川以南一带。

第8 集团军各部北进速度如此缓慢,除了志愿军顽强阻击外,也与沃克对所属部队的行动刻意约束有关。

为了规避风险,沃克在下达实施试探性进攻命令时,特别要求各部队注意保持与友邻的联系,不得孤军冒进。

他还明确交代:

一旦遇上中国军队主力或遭到顽强阻击,即就地转入防御。在沃克授意下,无论是美军还是韩军,这段时间多以观望、徘徊、拖延的态度来应付新的攻势。

东线美军最高指挥官、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与沃克不同。

作为麦克阿瑟的爱将,阿尔蒙德贯彻麦克阿瑟意图不遗余力。但东线美军也有唱反调的人,代表人物便是第1陆战师师长史密斯。

在美国军队中,海军陆战队一向心气儿很高,此次作战被置入陆军指挥之下,多少有些不大适应,加上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摆兵布阵多有瑕疵,更使史密斯不瑟时产生情绪上的抵触。

他私下认为,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计划相当糟糕,照此施行,第1陆战师将孤军深入内陆200余公里,这不仅不符合海军陆战队的使用惯例,而且使其两翼均处于暴露状态,很可能把部队带入险境。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因此,史密斯对阿尔蒙德的进攻命令采取消极拖延的态度。他表面上依令行动,背后却指示部队尽可能放慢进攻速度,以保持全师兵力的相对集中和各部队间的相互照应。11月8日,第1陆战师开始出发,用了17天时间,才走完 60 多公里的路程,平均每天只走 3 公里左右,简直是在爬行。

7、诱敌的“艺术”

针对以上情况,为加重敌人错觉,使其尽快上钩,彭德怀果断决定:

东、西两线志愿军部队进一步后撤,并且撤的步幅要大一些,索性与“联合国军”先头部队脱离接触,让其不知志愿军去向踪迹,同时采取一系列欺骗措施,造成因实力不支而败走的假象,诱骗“联合国军”放胆北进。

11月 16日中午,彭德怀电示各部,指出:

为诱敌深入,一二五师主力应逐渐隐蔽集结松仓、龙兴洞、内仓地区,扼要构筑纵深阻击阵地,自十七日起,不要向前进之敌反袭击让敌大胆进至我预定地区举全力歼之。美陆战一师及美七师目前情况判断,平行并进可能性大,但我西线不后撤,东线敌不敢冒进,即后撤亦有可能不进。十七日,卅八军、四十军、卅九军由现地撤至云山、球场以北。

根据这一命令,西线担负诱敌任务的各部队自17日起停止反击、出击行动。第125师撤出德川,转移到大同江以北纵深地区;第38、第39、第40军一线各师,均从当前战线后撤,退至云山、球场一线以北。东线第42军主力在完成掩护第9兵团开进任务后,也于16日晚开始陆续西移,转用于西线作战。

这样,东、西两线志愿军都与当面的美军、韩军部队脱离了接触。在后撤过程中,志愿军各部还故意丢弃一些破旧装备和杂乱物品,制造“狼狈撤逃”的假象。同时,有意向被释放的美军战俘透露消息,称志愿军部队粮食供应困难,准备撤回国内。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这一招果然奏效。美军很快判定中国军队是“怯战退走”,并估计在朝鲜境内的中国军队只有6万~7万人,并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对于有人提出中国军队,为什么在顽强作战之后突然后撤的疑问,他们的解释是:可能是后勤补给方面发生了问题,补给困难和寒冷天气是中国军队撤退的原因。

沃克亦由谨慎转为乐观。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在掰着指头估算中国军队的兵力数量,虽然数字一直在增加,但主观判断与客观情况依然相差甚远。

最后的认定是,他当面的中国军队只有几个师兵力,是从各个军中抽调志愿人员组成的,不是正规的建制作战单位;这些部队进入朝鲜的目的就是在靠近边界的地方建立一道防线,以保护鸭绿江上的电力设施。

第8集团军司令部内有人对此抱怀疑态度,情报处长达布尼就凭“直觉”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大规模参战,并估计“中国军队正在熙川-球场-云山的三角地带建立作战基地”。然而,这一揣测因“缺乏证据”而未被采信。

自11月18日起,第8集团军全线加速北进;21日至23日,各部均到达预定的总攻击发起线。

在东线,美军第10军也作出了决断。

当时,有两个曾在北朝鲜铁路部门任过职的叛逃者供称:一支8万人的中国军队正在向东线战场开进。

但这个重要情报却没有引起第10军情报官的注意,因为他们认为叛逃者说的这个数字实在太离谱了。在他们看来,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偏远之地,是无法开进8万人的大部队的。

按该军情报官11月18日估算,东线中国军队最多只有1~2个师,而且其“迟滞作战显然已告一段落,他们将继续撤到北方,由于后撤速度过快而导致他们在许多地方失去了联系,显现出败退的模样”。

揭秘第二次战役:让美军往"口袋"里钻有多难?看完才知彭老总真牛

11月21日,美军第7师第17团派出的一支特遣队,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进抵鸭绿江边的惠山镇。消息传来,阿尔蒙德欣喜不已,声称要将此事“作为一项卓越的军事成就载入史册”。

他专程驱车赶往现地,到江边眺望对岸的中国山水,拍照留念。麦克阿瑟也在第一时间发来电报,祝贺第7师“中了头彩”。

这支特遣队,是到达鸭绿江边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美军部队。

一直以消极姿态蜗步慢行的第1陆战师,也终于到达长津湖以南的下碣隅里,并准备继续向北推进。素以头脑清醒著称的史密斯,此刻心情亦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他感到,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因为“甚至成吉思汗也不会在冬季来朝鲜打仗”。

志愿军的诱敌行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