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缅怀董老师——董老师三周年纪念追思

作者:陕西网渭南站

缅怀董老师

——董老师三周年纪念追思

作者:贾重新

缅怀董老师——董老师三周年纪念追思

今天,在尊敬的班主任董老师去世三周年日子里,学生我和大家,怀着沉重又崇敬的心情,缅怀董老师,悼念董老师!

此时此刻,学生心中:董老师您那倾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执着负责精神,记忆犹新;您那对学生关爱呵护的慈祥脸庞,历历在目;

此时此刻,学生心里:董老师您的音容笑貌,浮现于脑海;朗朗教书声,响彻于耳旁;谆谆教诲和育人话语,涌入心田,温暖人间。

曾记得,董老师带领小学生诵读课文情景:您读一句,我们跟着大声齐读一句,就像是昨天的事情。

教学教书声,是那样清脆,那样洪亮;这亲切而温暖声音,好像依然响彻在炭村学校上空,回荡在那美丽的校园。

董老师,您在炭村学校任教,曾昂首站在三尺讲台,时间长达二十多年;

这二十多年教师生涯,平凡而不平凡;

这二十多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可不是吗,二十多年卓越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多年当一个好班主任老师的名望,获得了县教育部门和广大教师的认可和赞誉;赢得了我们这个拥有10个村民小组,3000多口人的炭村村民的满满点赞!

时至今日,许多炭村籍在外工作的同志和村上的老百姓,每每提起董老师,一片褒扬声;许多曾经是董老师教过学生的村上人,打心眼里敬佩董老师,夸赞董老师,怀念董老师!

小的时候,常常听到我的父辈大人们说到,董老师学教得好,学生娃管得好;尤其是,对人特别热情,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遇见村上人,总是面带笑容,大老远就打招呼;而且声音脆亮,语言亲和,让村上老百姓十分暖心。

董老师对农家孩子上学读书,十分用心。只要是她当班主任老师,对班里每一个小学生,用心呵护,用情管教;做到了赋予慈爱之心,教以做人处事,授予文化知识。

董老师能够这么样注重小学教育和教学,关心热爱学生,是与她从小所处的家庭环境和受到的教养有关。

董老师的娘家,在富平县淡村镇盘龙村,该村因“盘龙湾遗址”而负有盛名。

董老师1939年3月16日,就出生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盘龙村一个大户人家,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听她家人回忆,过去大人们常讲,董老师从小灵性懂事,聪慧漂亮,深受一家人喜欢,尤其是婆和爷爷,对她疼爱有加,捧为掌上明珠。

人间正道,岁月沧桑。生活总会有坎坎坷坷,跌跌宕宕。

在董老师健康快乐成长5岁的那一年,亲生母亲突然因病去世,丢下了幼小可爱的董老师和小妹妹;姊妹俩失去了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可想当年的悲凉景象,多么让人伤感泪奔。

为了家庭生活,作为知事早的大女儿董老师,早早学着做家务活,而且尽可能学着干好。小小年纪,学啥会啥,而且勤快麻利,干净利萨,全家人夸赞她,都说长大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上学读书,是董老师的期盼和梦想。董老师深知学校读书学习时光,来之不易。她便暗下决心,刻苦学习,用心读书,聪明加上勤奋,学科成绩优异;在学校,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品学兼优学生。

从事学校教育,走上教学之路。自从踏进教学之门,春蚕吐丝,孜孜不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身心倾注于学校教育和教书育人上。

董老师年轻时候常讲,我就爱教学,爱学生;爱上课,上好课。她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示范教学。董老师在炭村学校教学中,大胆实践创造的笔算、珠算、心算——“三算”结合示范教学法,改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运算速度,促进了教与学——实现双赢;“三算”教学法,得到县教育局充分肯定,并在全县各小学予以推广。

记得,富平县小学“三算”结合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就是在我们炭村学校进行的;当年,董老师以丰富扎实的数学知识,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讲授了一堂生动而富有趣味的数学教学现场观摩课;使来自全县教育系统观摩听课的所有校长和老师们,口服心服,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点赞。

董老师从教数十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县模范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教师,受到了表彰奖励;她的先进事迹,曾经被县教育局制成幻灯片,那么多年,在全县城乡村镇放电影前,都要利用一点时间,先放幻灯片,让干部群众观看。

可想而知,当时董老师的师德师范和先进事迹,在家乡富平县,顺阳河畔,石川河两岸,产生了多么大的先进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其彰显的一位扎根于基层学校的辛勤园丁,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所释放的正能量,不可低估。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孝敬老人,怀揣爱心,是董老师坚守的传统美德和为人处世风范。

当年,老家照顾两位老人和抚养3个孩子的重担,董老师身上承担的份恩很重,她无怨无悔,忠实地尽到了一位儿媳和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艰难时期,家里和其他农村地方一样,吃粮困难,仅有的粮食,全部是杂粮。当年流传的一句话:“早上钢丝绳(玉米面饸烙),晚上水围城(玉米面搅团)。”村民上顿下顿吃饭,离不开玉米面。

董老师看到家里生活这种状况,决然将她在学校灶上吃饭,改为每天回到农村家里吃饭;这样便将国家供应的商品粮,主粮白面粉,带回家里,让两位老人吃上麦面馍和面食,用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董老师这种用心和孝道,邻居们耳闻目睹,都夸赞她,说什么这样的媳妇难得。

吃苦能干,不忘劳动本色。在家里,家务活有啥干啥;农活遇到啥干啥;尤其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作为一个当老师的女同志,不回避,不嫌脏,不怕累,不怕苦,全力去干;在炭村南川田野里,常常能看见有董老师的身影。

有一年寒冬腊月,在村南边顺阳河畔的土地里,董老师带着孩子拔棉花干;天寒地冻,寒风凛冽,一双手被磨破,仍然坚持拔完棉花杆,装满架子车往回拉。

这一场景,被当时下乡检查工作的一位乡镇(公社)领导干部遇见。当时就被董老师这种吃苦能干的劳动行为和精神意志,深深打动;后来,回到镇上,走到县里,多年逢人便说起这件感人事情。

其实,这也成为了董老师初心莫忘,不怕裤脚粘满泥土,始终保持劳动本色的真实写照。

曾抚养外甥女,长大成人,传为佳话。

家里的小妹子,因病早年去世,留下几个孩子。董老师便主动请求自己承担抚养一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直到长大成人。

每逢过年,在学校放寒假短暂时间里,她都要给孩子们缝制过年的新衣服;白天家务活比较多,常常晚上熬夜,甚至通宵达旦,也要赶在正月初一早上,给每个孩子缝制穿上一身崭新衣服,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过年,这种坚持和做法,深受两位老人及邻居们称赞!

为了工作事业和一大家子人的生产生活,不知董老师流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心血。这,董老师的丈夫,我尊敬的王锡铭主任心里,最知道,最清楚;

他在送别董老师最后一面时,怀着一颗既愧疚又感激的心,泪流满痛心地向贤妻说道:“亲爱的贤妻,我有些心理话,要对你说,你把大半生,献给了你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咱们的家庭,献给了咱们的子女,也替我分担了酸甜苦辣,我实在感谢您!”

听,董老师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血汗,多么让人崇敬,那么让人动容,可歌可泣!

顽强与病魔作斗争。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董老师家庭也随之有了很大变化,两位老人相继养老送终,儿女们业已长大成人,都有了理想的家庭、工作和事业;而且非常优秀,成为国家栋梁,这都与家庭教育和董老师精心培育抚养,分不开的,可以说一切向好向上。

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祸,从天而降。在1993年4月13日这天,董老师突发脑梗,患病昏迷住院,虽经医院全力抢救,董老师还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董老师患病多年来,一直是家人和儿女们悉心照管,用心倾情,无微不至,护理的非常好;每次看望董老师,到家里进房间,丝毫感觉不到一个常年有病的状况,家里拾掇的清新整洁,干净卫生。

董老师患病卧床近三十年,她以顽强意志,坚持与病魔抗争,毅力非凡,实在令人敬仰。

阳光平凡人生,世间残酷现实。

2021年4月28日这天,董老师因病去世,噩耗传来,伤心悲痛;随即渭南驱车,奔丧灵堂,敬献花篮,作揖上香,磕头泪洒,深切吊唁,崇敬的董老师,我心中敬爱的董老师。

杜鹃滴血泣红泪,顺阳河畔痛肠断。

董老师的离去,是党组织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是学校和学生失去了一名好老师,是家庭儿女和孙辈们失去了好妈妈、好奶奶!

“青山垂首,苍天呜咽。”

董老师三年前,撒手人寰,丢下了她无比热爱的教育教学事业;但她一生:爱党爱国,忠于事业,勤奋工作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永存!

董老师三年前,驾鹤瑶池,丢下了她难以割舍的家庭和人间光明;但她一生:爱民爱家,朴实勤俭,乐于奉献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永驻!

今天,我们肃然起敬,在这里:思念董老师,缅怀董老师,就是要学习她忠于事业,勤奋工作的崇高品德和敬业精神;学习她热爱家庭,俭朴生活的优良作风和修养风范;学习她乐观向上,不畏艰难的宽广胸怀和顽强意志!

董老师,学生怀念您!

董老师,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