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楚古今】金银贵:楚国疆域三千里

作者:秦楚刊号

@秦楚刊号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秦楚古今】金银贵:楚国疆域三千里

“楚国疆域三千里”这句话,是对楚国疆域广阔的一种形象描述,展现了楚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具体来说,楚国的疆域在春秋时期已经相当广阔,包括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南部、安徽西部、陕西东南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角等地,地跨八省,成为了春秋时期土地最为广阔的南方大国。

进入战国时期后,楚国疆域进一步扩张,东临大海,西抵巴蜀,南达两广,北至陕南,包括了今天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山东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势力还扩展到了贵州、云南和两广地区。从熊绎开国到楚威王统治时,楚的国土面积达到了顶点,当时的楚国领土为150万平方千米。楚国除了疆域恐怖外,人口也足有500万,士兵数量更达到了100万之多。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或是带甲兵士,楚在这些方面全足以碾压其他国家。

在古代南中国的土地上,作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在其鼎盛时期,确实是当时疆域最辽阔,物产最丰富,人口最多,军队最强的国家,堪称世界“第一大国”(国中之国)!其都城“郢都”(现今湖北省荆州市)也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关于鼎盛期的楚国,当年的纵横家苏秦曾作过如此描述:

“楚,天下之强国也……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今山东半岛南部),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今陕西旬阳),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战国策·楚》)。《淮南子·兵略训》则赞美:“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巴蜀,东裹郯淮。颖汝以为洫,江汉以为池,垣之以邓林,绵之以方城。山高寻云,谷肆无景,地形便利,士卒勇敢”。把当年楚国地域的辽阔,经济的富饶,军力的强盛,形容得淋漓尽致。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楚文王时代就灭掉了39个诸侯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彊扩土中,楚国共灭掉了约百余个诸侯国。楚国灭掉的诸侯国中,包括祝融氏后代所建立的麋、夔、罗、彭、郧、鄢、已、莒、邾、小邾等国。

尧后代所建立的房国,舜后代所建立的陈国,禹后代所建立的杞、缯、越三国,商人后裔所建立的权、桐、潜、宋、萧等国,姬姓诸侯所建立的胡、道、霍、应、蓼(鄝)、蔡、随、唐、蒋、息、顿、养、那、鲁等国,嬴姓诸侯所建立的江、黄、谷、郯、弦、白、寘、复、淮夷等国,姜姓诸侯所建立的申、东申、吕、东吕、厉、许、巳其、卢戎等国,偃姓诸侯所建立的舒、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舒蓼、宗、州、绞、贰、轸、皖、蓼、英、六、郦等国,允姓诸侯所建立的鄀、陆浑、阴戎等国,曼姓诸侯所建立的邓、鄾、蛮三国,以及其他一些诸侯国。

其实,楚国最初是周王朝最小的诸侯国。《史记•孔子世家》记楚昭王时令尹子西语云:“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这里的“五十里”到底有多大呢?根据《礼记•王制》的划分,这是周王朝分封诸侯国的最低标准,再低一些则“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而当时的荆楚地域被视为南蛮之地,根本不受重视。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地开始,居楚地丹阳(今湖北秭归,有说是今河南淅川)。只是“辟在荆山”的弹丸之国,过着“筚路蓝缕,以处草莽”的古朴生活。楚人在这里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惨淡经营后,出现了转弱为强的势头。熊绎五传至熊渠,熊渠整军经武,以丹淅之会的丹阳为都,开疆辟土,“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扩大了楚国疆域。先后灭庸(今湖北竹山一带)、越扬(今江西湖口)、鄂(今湖北大冶),其势力所及今武汉至湖口一带。

自第20代熊通自号为武王始,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随国,迫使随侯投降。熊通因此在前704年自称为王(后谥武)。从一个“蛮夷”附庸小国逐渐变成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强国,不仅有地千里,也发展出可与中原比拟的高度文化。楚国进入了一个吞并周边诸侯国,大力开疆拓土的扩张时期。据刘向的《说苑•正谏》及《韩非子•有度第六》载,仅文王、庄王时即吞并了56个国家。虽然这个数字值得商榷,但已充分说明了楚人强烈的扩张性。故楚威王时,苏秦曾夸耀楚国之大,语云:“楚,天下之强国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

楚国之所以号为子男五十里,到地方五千里,由弱娈强的原因是什么?重要的是楚国出了许多明主。如楚成王,当政期间布施仁德恩惠,与诸侯修好结盟,派人向周天子进贡来巩固王位,同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各族,大力开拓疆域,使楚国疆域扩展到千里之外。楚穆王,当政期间尽力改变楚国在城濮之战后的劣势,先后灭亡江国、六国、蓼国等国,进一步控制江淮地区。楚庄王,邲之战或称两棠之役,晋、楚争霸中原,楚庄王率军在郑地在邲大败晋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称霸中原,威名远扬。

在战国,农业是经济的中心,只有发展好了农业才会拥有强大的实力去征战。楚国位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地域辽阔,洞庭湖平原(当时叫“云梦泽”)和鄱阳湖平原(当时叫“彭蟊泽”)是重要的鱼米之乡。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地平坦,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粮食充足,而且水运交通发达。当时来说国家强大主要就体现在人口、土地和粮草上。农业经济发达才会有粮草,人口众多才会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这是楚国之所以强盛的硬实力。

【秦楚古今】金银贵:楚国疆域三千里

再好的自然条件,需要人的利用才能体现其优越性。楚国将广大区域内零碎的部落、小国统一起来,实现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族大融合。军事政治的扩张带动了文化的扩张,荆楚文化区域随之达到鼎盛。楚国经过数十代的经营,积累了大量劳动人口,在众诸侯国中率先并最广泛地使用铁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大面积种植粟米,积累了大量粮食,《史记•苏秦列传》载“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同时,楚国注意兴建堤防和灌溉工程,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楚国国力大增,确定了黄河以南的霸主地位。

楚国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诸侯国,其扩张手段是柔和的。黄瑞云先生在《楚国论》一文中说:“华夏蛮夷濮越,文明程度相差很大,历史渊源各不相同,楚国都能加以安抚。楚国在战争中从未有过像秦军那样,动辄斩首几万,也没有见过大量俘馘的记录。”张正明先生也在其所著的《楚文化史》中说:“对于被灭之国,楚人的惯例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正因为如此,楚国才能够得到各部族的拥护,显示出强大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在横跨大江南北的广大领域,建立起一个强盛的积极进取的多样化国家,并且不断强化其臣民的国家认同的观念,激发他们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楚人意识。应该说,荆楚文化的这种包容性是楚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获得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

【作者简介】,女,湖北仙桃市人,大学文化,广东某外国语学校高中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