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作者:译海拾蚌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陈家基

在萧殷68年的生涯之中,有一位近乎神秘的朋友,他既不是萧殷的同乡同学(如同张海浪、刘庆才和罗海清等),也不是萧殷的并肩战斗的战友(如赖少其,吴有恒和吕蒙等),更不是延安鲁艺,华北联大和《文艺报》的同学与同事,甚至连文艺圈都沾不上边。

这个人就是华南的地质学家莫柱孙。

莫柱孙是萧殷青年时代的朋友,当时就读于广州石牌中山大学,住在石牌中山大学学生第八宿舍。郑文生1935年从家乡到广州以后直至1936年底离开广州之前,每次从家乡龙川到广州都寄住在莫柱孙宿舍,并以莫柱孙的名字和宿舍作为他对外联系的转信人和通讯地址。

萧殷在晚年所写的《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莫柱孙的话:“我向中山大学地质系学生莫柱荪打听,结果,我决定住到中大宿舍。”

1934年9月6日,萧殷(当时叫郑文生)写信给鲁迅先生,就是留了莫柱孙的名字作为转信人和莫柱孙的第8宿舍作为他对外联系的通讯地址。这封信原稿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下图刊于孙郁,李亚娜主编,张杰编著《鲁迅藏同时代人书信》: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原稿藏于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萧殷写给鲁迅的信

注意信的右侧的字样:通讯处:“广州石牌,中山大学,第八宿舍,莫柱孙转”。

在《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中还有这样一段关于莫柱孙的话:

“记得十月的一个周末,我照例向陈曙光家里走去。……我赶到陈曙光家附近,就发现两个警察守在陈曙光家门口。想退退不得,只有硬着头皮,满不在乎地穿过小巷,临近她窗口,我斜眼一看,只见衣物凌乱,显然正在搜查。我走出小巷,雇了一辆黄包车赶回大东门,然后搭中大校车,赶回石牌,并把这消息告诉了莫柱荪。”

笔者最初是通过萧殷的回忆录《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找到了“莫柱荪”这个名字,对于莫柱荪的个人情况,初期笔者知之甚少。从《百度百科》上知道,他是新会人,出生于1916年,与萧殷同年,高级工程师。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曾任江西、广东、广西地质调查所技士。

根据2022年11月3日发表在《地学论坛》上的一篇关于编纂《广东省地质学会志》的文章中所说,以及笔者与地学学会的联系获悉,莫柱荪的资料即使是地学学会也无底可查,亦未有任何莫柱荪的照片,连合照都没有。

这是十分奇怪的现象。直到在编撰《萧殷全集》的过程中,一位编辑组成员发现网上资料还有把“莫柱荪”写成“莫柱孙”的,于是试着搜寻“莫柱孙”,结果发现了在2021年11月6日的《【新会名人】著名地质学家莫柱孙,一生献给祖国地质事业》,里面不但有过于莫柱孙的详细文字介绍,还有他的照片等资料。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莫柱孙(1916-2001)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莫柱孙的国立中山大学学籍表

在介绍资料中,莫柱孙的名字为“莫柱孙”,学籍表中也如此。在郑文生给鲁迅的信中,收转信人的名字也是“莫柱孙”。只是在解放后的通讯录里以及萧殷晚年的回忆录《我怎样走上文学道路》里面,他的名字才变成了“莫柱荪”。而网上的资料,也写成了“莫柱荪”。至于何时开始被写成“莫柱荪”,尚不知道。为了叙述方便,下文沿用“莫柱孙”这一名字。

从介绍资料中知道,莫柱孙1916年3月出生于新会一个穷人家庭,他父亲宁愿自己挨辛苦也要让儿女们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出头。莫柱孙的学习成绩很好,民国24年(1935年)高中毕业时,获得免试直升入国立中山大学地质系读书,

莫柱孙1939年7月毕业后,留校地质系当助教。中山大学讲师。1947年至1949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进修,获地质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两广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代所长,中南地质局主任工程师,广东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十二届理事。

1957年莫柱孙因为积极提意见被打成极右分子,下放劳动。可能就是因此他长期没有和萧殷联系。

估计在文革以后,两人恢复了联系。在萧殷的两本通讯录中,记有莫柱孙的姓名与通讯地址。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萧殷的通讯录中记有莫柱孙的姓名与通讯地址

萧殷1983年8月31日逝世后,第二天9月1日,获知萧殷逝世消息的莫柱孙立即赶到梅花村的萧殷家中,对萧殷的家属表示家慰问,并在签名本上留下了名字。

萧殷与莫柱孙把什么故事带到了天堂?

1983年9月1日,莫柱孙立即赶到梅花村对萧殷的家属表示慰问,

当年穷苦人出身的郑文生,遇到了同是穷苦人出身的莫柱孙,很快两人成为了好朋友,萧殷住到了莫柱孙在石牌中山大学的学生宿舍。莫柱孙有相当不错的文学修养,从他的自传中可以看到他所写的多首很有文采的七言诗。或许,他和喜爱文学的萧殷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

读书期间莫柱孙参加过学校的进步学生运动。1936年1月6日,他参加了省城的多个院校学生集合荔枝湾的对反动派不抵抗日本侵略的抗议示威活动,萧殷赖少其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1937年初萧殷躲避反动派的追捕而离开广州流浪上海。萧殷与莫柱孙后来的生活轨迹似乎完全不重合。一个成为了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一个成为了寄情山水留学海外敲开地质系大门的地质学家。

他们是因为对文学的爱好而认识的吗?莫柱孙为何会让萧殷住到自己的宿舍?萧殷写给鲁迅的信,留的是莫柱孙的名字和地址,鲁迅保留了萧殷的信和稿件散文《变》,但鲁迅给萧殷回信了吗?如果回了信,会不会因故没有收到?萧殷为什么把自己差点被捕的消息“告诉了莫柱孙”?解放后他们两人之间曾经有过联系,他们都谈了什么?

这些问题只有萧殷和莫柱孙两人才知道,这些“秘密”都随着他们先后离世而被他们带到天堂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