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作者:苦行僧225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这成为了刘少奇一生中最为艰苦的阶段。在1968年的中国共产党扩大会议期间,刘少奇遭受了极度的指控,他被冠以“背叛者”、“敌对分子”和“民族罪人”的不实称号。随后他被正式逐出党组织,其一切职位亦遭到免除。令人心情沉重的,当时,刘少奇正遭受着监禁之苦,身患重病,生命垂危,一次又一次地挣扎在死亡边缘。他对于正在进行的会议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脑袋上的这三项帽子是怎么被扣上的。那些致力于击败刘少奇的人明白,若要确保他永远无法恢复地位,唯一的办法是挖掘历史中的瑕疵,确保他无法再次翻身。他们握着刘少奇1929年在东北劳动期间的叛变行为,作为理由。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刘少奇)

为了深入调查此事,专案组特地联络了曾在满洲共事过的孟用潜。孟用潜回忆道,在审讯过程中,专家组的态度极为强硬,常常以拍桌子、瞪眼的方式施压。他们不允许任何含糊其辞,若无法给出满意的交代,便不得离开,甚至有时会采用诱导供词的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孟用潜在持续七天的密集审讯中,最终做出了违背本心的陈述。然而,他后来多次尝试推翻这些不实的供词,但由于不断翻供,他一直被羁押到1975年。像孟用潜这样因刘少奇案而受到牵连的人不在少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因刘少奇冤案而被错误判决的案件高达22053件,受到错误处罚的人数更是多达28000余人,其中还包括大量受到批斗和隔离审查的人。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孟用潜)

关于刘少奇晚期的遭遇,实在令人唏嘘。1969年十月,由于中北部边疆的紧张局势,中央经过商议,决定将部分审查对象转移至外地,刘少奇也在其中。他被送往河南开封,那时他的身体已经相当虚弱。10月17日晚上,在专案人员的押送下,他匆匆登上了飞机,甚至连裤子和鞋袜都来不及穿戴整齐。抵达开封后不久,他的身体便彻底崩溃,病情急剧恶化,最终在11月12日离世。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刘少奇)

在13号深夜,刘少奇遗体经过隐秘的火化程序,他的后代们曾经四处寻求线索,以解开其父亲逝世背后的谜团。得悉于11月13日凌晨,该地区的一处火化设施急遽收到指示,必须立即处理一名染疫者的遗体。记录表上标明名字为刘卫黄,职业为空闲,逝世原因为病死,亲属在签名栏中署名为刘源。在面临众多的非议和攻击时,刘少奇的配偶王光美曾经向他们的子女说:“我经常跟你们说,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得到人民的信任。”今天我还要加一句,“对一个人来说,人民误解你就是最大的痛苦。”随后刘少奇的名誉如何得到了恢复呢?邓小平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王光美接过刘少奇骨灰)

历经十多个年头的漫长期盼,王光美与她的子女们终于等来了那个深埋心底、饱含情感的瞬间。1958年5月13日,王光美带着难以言说的复杂心境,踏上了前往河南的飞机。此行的目的,是迎接她深爱的丈夫——刘少奇的骨灰归家。中央的决定,让这场追思有了更加庄重的形式。

抵达开封的那一刻,王光美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但当她的目光落在骨灰盒旁那张火化单上时,泪水还是无声地滑落。那张单子上,登记人的名字是“刘卫黄”——一个只有刘少奇最亲近之人才知道的化名。这个名字,王光美虽不常听,但每一次提及,都如同在心头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记。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亲人们将刘少奇骨灰撒向大海)

而真正刺痛她内心的,是火化单上职业一栏里那刺眼的“无业”二字。对于一生为革命、为新中国鞠躬尽瘁的刘少奇来说,这样的标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不公和轻视。王光美感到的不只是心痛,更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愤懑。

岁月流转,历史的篇章翻到了1980年5月17日。这一天,中央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礼堂内为刘少奇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追悼大会。整个会场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哀乐低回,万人同悲。邓小平在刘少奇的遗像前深深三鞠躬后,发表了感人至深的悼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刘少奇一生贡献的肯定和敬意。

揭秘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专案组在历史上找问题,让他不能翻身

(王光美)

王光美听着这字字句句,内心仿佛有一股暖流缓缓流过。她知道,这一天不仅是对刘少奇的告慰,更是对所有为新中国付出过的人们的一种肯定。她坚信,历史的长河中,刘少奇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将永远熠熠生辉,成为后人敬仰的丰碑。而那句“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也仿佛在她耳边回响,给予她无尽的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