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作者:明赋书院幻影哥

作者:幻影哥

人总要沉淀下来,过一段宁静而自醒的日子。

你可以拥有一段糟糕的经历,但是不能放纵自己过糟糕的人生,命运只负责洗牌,出牌的永远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有哪些?

有个高赞回答说:少了虚张声势,多了不动声色。

林则徐少年时,曾和同学们结伴爬山,登顶后,老师以海为题出了个上联让他们对。

他慷慨激昂的吟出:“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到了四十岁,又重新提笔,在前面加了两句:“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昨天晚上在微享空间福田店,和几位优秀的灵魂探讨了人生很有意义的一个话题,大家席地而坐,悉心以待,欢声笑语间思考人生真谛,给未来一份美好的承诺……

入场后,在自我介绍环节,有专业是学哲学的,有学心理学的,有是人生教练的……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介绍完之后,sugar老师给大家每人分发了一张带有“灵魂思考”清单,说到:“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思考第一个问题,并把它写下来。”

问:请提起笔写下8–10个你很看重的,对人生很有价值的关键词…….

看到这个问题,刹那间第一反应,绝对是好问题,仔细想想,有一段时间没有想过这些了,我得好好想想……

思考片刻之后,于是提笔落下:正念,利他,自燃,自由,简单,宁静,自然,传承……落到纸上之后,又开始想,

为什么我的第一反应会是前面这三个词?

曾经我把这三个词作为我人生的价值观的时候我是怎么定义的?

今天感觉我对这三个词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为什么会是这种状态?

且写着,写着把自由和传承也给写上去了,为什么呢?

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现场两人一组,互问互答,和我一组的同学,她写的是:成长,利他,爱,复利,包容,长远,善良,自我价值……

我问她:“那如何舍弃其中一个,你选哪个?”

对方答:“其他全舍了,我只留成长…….”

我问:“为什么你会这么选?”

对方说:“在我心中,成长是后面这一切的基础……”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来,看看你的……”对方说到。

说一下你对每个关键词的定义。

我说:“那就一个一个过……”

正念:即良知;

利他:因为你的存在,解决他的问题;

自燃:自我燃烧,指状态;

自由:不再寻求外界的认可;

简单:删繁就简的生活;

宁静:人在抛弃了一切虚伪自负、夸张浮华之后,内心所抵达的境界;

自然:道本来自然,万物本来也自然。

传承:为后世历史留下点可以被记忆的一些东西。

“请对你的关键词进行排序。”对方说

“就按照这个顺序吧。”我答

“请舍弃其中一张,并谈谈舍弃的这张牌与其他词的关联。”对方说

我说:“先舍宁静……”

“还有呢?”对方问我

“再舍简单和传承,再舍自然……”我答到。

“还有呢?”对方说

“还有不舍得舍……”我说

“你想要的太多了。”对方说

“但这几个与我而言都很重要……”我答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的自由建立在正念的基础之上,做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对方说

我说:“你把刚才的原话再复述一遍……”

对方重复完,我说到:“我选自由……”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留下自由的那一刻,一直在想,为什么我最后会选自由?把其他几个都丢了?

第一反应是与最近读《庄子》,接触佛家最近的思想有关……回来的路上,我还在想,为什么今天会留下自由,其他全舍了,这真的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吗?

我想是的!

它为什么,对我如此重要?

我想可能与四年前自己在朋友圈写下的这两句话有关:名利二字太小,但也能装得下这世间很多的人和事;名利二字不大,但也能给予众生好多。

你期望一个怎样的人生状态?

有时候想想,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不断减少的过程;命运的深层次意义,就是要学会放弃和回归,放弃一切浮躁喧嚣,回归内心的安宁。”

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己心。

心中有风景,就不怕荒凉;眼里有光芒,才看得见希望。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这十年来,一路兜兜转转,一路寻寻觅觅,回想起来,最多的是以一种无畏的状态选择了勇往直前,有时候,经常会问自己:“如果时间再一次来到2014年,我还有没有那份坚定去迎接过去的十年?”

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都有一种莫名的欣慰。可能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可能真是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寒光十九州。

回不去的何止是时间,还有身边渐行渐远的人和曾经的自己。

伴随着一直在路上的状态,一晃,十余年过去了。有时候坐下来想想,十年前的状态和今天的状态,在每个阶段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不一样,或许十年后再看今天,我想要的东西又不一样了。

孔子是公认的大学问家,从古到今,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这个世界,所以我很好奇他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搜来寻去,在《论语·为政篇》找到了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寥寥数十字浓缩了一生的成长心路,但对这段话的解读却众说纷纭。翻阅了诸多版本,我觉得阐释得最好的,是湖北省云梦县王保清的一段话。

他说自己以前读这段话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联系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突然有了顿悟。我读后极度认同,遂摘录如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即到十五岁才知道下决心学习。小孩子一般七岁左右发蒙,但学习目的不明确,是懵懂的,不知专心致志地学习。从小就知道发奋苦读的小孩是极少数,孔子虽然后来成为圣人,但在十五岁之前也是不知道发奋学习的。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

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三十而立,不是指三十岁就要成家立家或自立于世。

“四十而不惑”,意即到了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

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有疑惑。到了四十岁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

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不疑惑,不三心二意,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不疑惑。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五十而知天命”,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四十岁坚定了目标,兢兢业业干到五十岁,在鲁国当大司寇,极力提倡“克己复礼”,但是也没干成,这不是自己不努力、不专心致志,而是天命啊!

所以,知天命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六十而耳顺”,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不生气,都无所谓。

因为大志向没实现,埋怨的、挖苦的、侮辱的、耻笑的,等等,都来了,甚至有的人骂孔子是“丧家之犬”,听得人心烦意乱,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

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听着就像没听着似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即到了这个岁数才真正得到了自由。大志向未实现,孔子便去研究《周易》,修订《春秋》,一直到了七十岁。

这时候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也不会违反道德、违反周礼。

我喜欢这段话,因为它并没有神话仲尼的圣人形象,而是说出了一个普通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大多数人都认为孔子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对世事没有疑惑,五十岁就知道了天的意志-这是对圣人形象的理想化畅想。

孔老夫子自己倒是非常谦虚和客观,他直言一生的失败和无奈,差点直说这就是人生真相了。

尽管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的成就举世瞩目,被誉为万世师表,但在回顾一生时,他一直在强调两件事:

一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实现它并不容易;二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时,他必然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包容万物、逍遥自在。

这大概就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家在历经人生沧桑后留给我们的朴实无华的忠告。

时代变迁、物换星移,时至今日,这两点忠告仍然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因为每一代人心智成长的规律几乎没有变。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可能你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坚信自己年纪轻轻就能功成名就,毕竟在机遇无限的新时代,有很多这样的励志故事。

但如果仔细观察和体会现实,你会发现这样的故事只是极小概率事件。

大多数追求“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不是绚烂的巅峰,而是沮丧和痛苦。可见,先贤的忠告是何等睿智。

昨天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收到我们现场的同学,有的最终留下的是爱,有的最终留下的自我实现,有的最终留下的传承……溯源本处,都留下了美好,尽己所能,为社会的发展,文明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村上春树在《悉尼》中写到:“在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胜利而是奋斗。

对人生来说必不可缺的东西不是取胜,而是曾经无悔地战斗过”。

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

你一路征战是为了什么?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半山腰太挤,你总得去山顶看看。

我不想知道你有什么,只想知道你在寻找什么,你就是你所寻找的东西。

有的人总是在寻找,凡到手的,都不是他要的。有的人从来不寻找,凡到手的,都是他要的。

在精神寻求的道路上,凡找到的一切,只要是自然的、真实的,就都是好的。

夜深人静之时,读着先哲的作品,分明感觉到人类精神不息的追求,世上自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存在,心中很充实。

不慕名利,不流于俗,这样的人精神才能强大,却也曲高和寡,注定孤独。

如果一路征战真的有所求,我想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幻影哥于2024年4月26日记录于明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