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服对华千亿逆差,印度还没当好徒弟,就想饿死师傅?

作者:生思孰虑
不服对华千亿逆差,印度还没当好徒弟,就想饿死师傅?

近几年,印度为了从中美博弈中牟利,故意挑衅中国给美国献投名状,导致中印关系几乎冻结。

然而尽管双边关系遇冷,但中印之间的经贸往来,并没有停止。相反,中国商品在印度进口中所占份额的增加和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上涨,让印度大为恼火,在还没当好徒弟的情况下,就想饿死师傅。

经济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5年,印度对中国电信、机械和电子产品等工业品的依赖日益增加,中国在新德里此类商品进口中的份额从21%升至30%。

别说过去15年了,就在过去的2019年到2024年间,印度对华的贸易逆差也在大幅上涨。

其中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几乎没什么变化,停滞在每年160亿美元左右。

但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则从2018-19年的703亿美元飙升至2023-24年的1010亿美元以上,占印度同期进口总额的15%,导致五年来印度累计对华贸易逆差超过3870亿美元。

这确实是让人没想到。

不过这里面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中美之间因为“脱钩断链”,美国的部分供应链转移到了印度,而中国的半成品供应也转移到了印度。也就是说,这里面增长的份额,没准有一部分是从中国转道印度输往美国的商品。印度只是个装配厂和中转站。

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98.5%属于主要工业产品。从细分的行业类别看,进口的关键行业包括电子、电信和电气;机械;化学品和药品;钢铁和贱金属制品;塑料;纺织品和服装;汽车;医疗、皮革、纸张、玻璃、船舶、飞机和剩余类别。

例如在2023-24年的4月至1月期间,

  1. 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总进口额678亿美元,从中国进口261亿美元,占比38.4%;
  2. 机械部门,从中国进口190亿美元,占比39.6%;
  3. 化学品和药品,总进口额54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158亿美元;
  4. 塑料及相关物品,总进口额185亿美元,从中国进口48亿美元,占比25.8%;
  5. 有机化学品、原料药和塑料等中间产品,占比37%;
  6. 消费品占比12%,而原材料占比不到1%。

确实每个类比都不低。而更让印度觉得“可气”的是,这些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印度认为“可以自己生产”。

那印度为什么自己没有生产?

报告说的也很清楚:“总体而言,印度从中国进口了从高到低的各种产品,突显出印度各行业工业能力的巨大差距。”

就是印度实力还不允许。虽然需求已经很大。

不服对华千亿逆差,印度还没当好徒弟,就想饿死师傅?

更让印度焦虑的是,随着中国公司进入印度市场,这些公司会从中国采购商品,印度从中国的工业产品进口还将加速增长。

在中国目前最有优势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的表现更为突出。

报告称,“在未来几年内,印度道路上每三辆电动汽车以及许多乘用车和商用车中,就可能有一辆是由中国企业在印度单独制造或通过与印度企业的合资企业制造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大规模进入印度将影响印度电动汽车制造商、电动汽车价值链领域的公司和电池开发。

报告得出结论,与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令人担忧,这种依赖的战略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影响经济,也影响国家安全。

面对这一局面,印度打算怎么办?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印度专家开出了和美国类似的药方:要增加供应链的韧性、弹性和多样化。

发布报告的全球贸易研究倡议智库创始人斯里瓦斯塔瓦说,

印度政府和行业必须评估并可能重新调整他们的进口战略,培养更多样化和更有弹性的供应链。这不仅是为了减轻经济风险,也是为了支持国内产业,减少对单一国家进口的依赖,特别是来自中国这样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依赖。

印度专家的这一药方令人啼笑皆非。

都说带出徒弟饿死师傅,那好歹徒弟得先学会手艺啊。

想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大规模引进外资,以市场换取技术,一点一点跟西方公司学经营、学管理、学技术、学创新。最终才一点点进步,练就了十八般武艺,终于可以站起来能和最大的“师傅”几乎同台竞技。

美国确实是感受到了带出徒弟要饿死师傅的感觉,因为徒弟学得实在太好了,不仅学会了模仿,还学会了超越,走师傅的路,让师傅无路可走。

其实也不是让师傅无路可走,只是师傅想永远让徒弟当徒弟,永远不让徒弟出头。这是对徒弟的无理欺压。

然而印度现在连基本功还没学会,连最简单的工业制成品制造能力都还欠缺,就已经开始考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想着要实现多元化,未免太杞人忧天了。试想,除了中国,谁能以最低的成本和代价带你走向现代制造业之路呢。

当然,欧美也可以,只是,印度现在要从欧美学,未免起步太晚了,它得同时面对中国的竞争,因此不具备优势。

近些年印度经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目前已经排名第五,而且明年很快有望超过日本成为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有大国雄心,这很好。中国绝不会像美国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打压别国的发展。中国现在在印度经营,其实最担心的还是印度的营商环境让中国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印度要想真正走向强国之路,就要在制造业上好好下功夫,引入外国的竞争是必须的,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提供竞争环境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排除这种竞争,对印度的发展未必是好事。

不服对华千亿逆差,印度还没当好徒弟,就想饿死师傅?

与美国相反,中国不相信带出徒弟饿死师傅,中国恰恰认为,徒弟多了,市场才能更大,蛋糕才能更大,最终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不过不论印度怎么选择开药方,中国的应对之道都很简单,遵循市场规律即可。中国在面对欧美时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面对印度更拥有降维打击的优势。无论印度选择合作还是不合作,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