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作者: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首先在于村庄定位不合理。对村庄在乡镇乃至县域内定位把握不准,提出的定位或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或相互雷同、毫无特色,如各种各样的“乡村振兴典范村”“乡村文化旅游生态村”“生态文明幸福村”“美丽宜居村”,等等。村庄定位不合理,则不能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规划布局等,进而影响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

牧青行摄/村边的小河

01

村庄定位不合理

对村庄在乡镇乃至县域内定位把握不准,提出的定位或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或相互雷同、毫无特色,如各种各样的“乡村振兴典范村”“乡村文化旅游生态村”“生态文明幸福村”“美丽宜居村”,等等。村庄定位不合理,则不能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规划布局等,进而影响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02

规划目标不务实

①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测算:

部分村庄采用户籍人口而非更切合实际的常住人口。不顾近年来常住人口明显下降的态势,想当然地预测规划期内会出现人口回流、总量增长。导致预测的人口规模和村庄建设用地需求均偏大,这在集聚提升类的少数村庄中表现尤为明显。

②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定:

个别村庄在编制规划时,期望先入为主,自行调低了保护目标,对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做了调整,不仅减轻自身保护压力,还变相地通过规划规避违规占用耕地问题。

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方面目标定得过高:

相配套的建设工程和整治修复工程规模过大,在缺少集体经济支撑、村民自筹和能够募集到的社会资金又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把大量投资寄希望于县乡财政投入,这明显不切合实际。

03

重点内容不突出

有的村庄规划编制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全面,实则是抓不住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理不清楚村庄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内容,聚焦不够。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规划编制工作人员对村庄历史和现实情况了解不够,对当前村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突出困难、村民的主要诉求摸不清楚;二是村民积极性发挥不够,导致参与人数不多、参与程度不深,村民意见建议反映不到位;三是规划编制人员对规划政策要求掌握不够,不能将村庄实际和相关政策规定有机结合起来,导致规划内容主次不分、深度不一。

04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

①存在服务半径过大、使用不方便等。现行村庄经过区划调整多由多个原村庄合并而成,原村庄阵地大多选址地理中心或交通便捷处,以保障村域内服务均等化。但合并后,按照现行标准,每处行政村只保留一处阵地。

②存在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只按照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布局,脱离实际需求。村卫生室、村图书阅览室、托儿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农村公益性用地设施的使用频率很低。而随着老龄化加剧及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文化活动室、室外健身运动场地、便民服务站、村民培训中心、法律援助站、互联网信息服务站、社区治理中心等设施考虑不周。

05

乡村气息保留不完整

①从住宅布局上看,过于追求住宅“整齐划一”,缺乏幽静之美;

②从住宅户型上看,仍然存在以城市为标准规划农村的现象,有违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如个别村庄为多腾退建设用地规划了5~6 层的多层住宅;

③从建筑样式和色彩上看,不少村庄采用了统一建筑风格,缺少对不同地区风格的挖掘和提升;

④从道路规划设计上看,基本与对外联系道路和住宅布局相匹配,但也有少量村庄横平竖直地规划村庄道路,僵化、生硬,无灵动之感,路面多采用水泥材料,对乡土化、生态型的材料采用不足;

⑤在村庄绿化方面,有的村庄基本抛弃了乡土树种,追求新、特、奇等不符合乡土实际的树木花卉。

06

规划与空间结合不紧密

①规划目标与空间布局不一致:规划目标和策略与村庄的空间特征、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等不协调,导致规划无法有效指导空间发展和利用。

②规划方案与地形地貌不匹配:规划方案没有充分考虑村庄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规划布局不合理,影响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③空间功能划分不明确:规划中对村庄各种空间功能(如居住、生产、公共服务等)划分不清晰,功能区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协同。

④缺乏对空间变化的预测和应对:规划没有考虑到未来村庄人口增长(或减少)、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空间需求的影响,缺乏应对空间变化的弹性和适应性。

⑤规划布局不说或说不清位置、范围、规模等。

07

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同质化较严重

村庄规划成果“模板化”、“抄指南”现象较为严重,不同村庄之间规划方案过于相似或者一致,缺乏特色和个性。导致不同村庄之间差异减少,缺乏多样性,同时也难以体现不同村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特色。

①发展模式同质化:为了追求旅游经济效益或完成短期发展目标,在编制规划时忽视每个村庄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村庄发展模式和重点缺乏特色。例如,盲目套用成功案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忽视对地方文化和特色的挖掘和保护。

②景观同质化:缺乏对乡村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和考虑,景观设计往往千篇一律,缺乏对乡村自然环境、民族特色、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考虑,导致景观同质化严重。

③建筑同质化:缺乏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当地材料和技术工艺的合理利用,导致建筑风格和形式同质化严重。

④产业同质化:由于缺乏对乡村资源和特色的深入挖掘和利用,以及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产业发展同质化严重。例如,许多村庄都大力发展旅游业,但旅游产品和服务却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和创新。

08

村庄规划结果实用性差

村庄规划长期可实施性差,仅停留在规划技术层面,没有从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

①道路、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配置机械地套用相关设施配置标准,与中心乡镇、周边村庄衔接不够,带来设施重复建设造成巨大浪费。

②机械地规划5 分钟、10 分钟、15 分钟生活圈,而未深入考虑这些设施的现状布点、村民意愿、传统习惯和行动倾向性,有违农村实际。

③有的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对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动力及影响因素认识不足,想当然地勾画一些不切实际的“乡村旅游”“现代种植”“高效农业”“苗圃花卉”“休闲体验”“自然生态风貌”等产业轴带、产业区,形成“轴、带、心、区、片、基地”等组合格局。

④没有与土地政策、乡村民俗、群众意愿相结合,从而导致规划最终无法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