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作者:1039调查团

市人大常委会今天(4月28日)开展了《关于京津冀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决定》的执法检查,在万寿寺、广源闸遗址、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了解文物修缮、展览展示、遗址保护等情况。目前,本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已从建设为主向文化内涵挖掘过渡。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龙泉漱玉牌楼/记者拍摄

中午十二点多,在昌平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内,九龙池壁上的9个龙首口中正涌出涓涓细流,再现了元明时期白浮泉“龙泉漱玉”等古景。白浮泉又名龙泉,曾是坝河、通惠河的上游水源,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水源之头。目前,白浮泉遗址经过系统的环境整治、修缮保护,初步建成这处公园,开放已有一周年。现在,这里不仅能满足游客观赏需求,更展现着大运河源头的历史文化风貌。

昌平文旅集团大运河遗址公园分公司经理芮园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园区会举办“白浮泉听音”的第二届古风音乐节,结合景区古风、古朴的特质举办古风音乐节,5月1日到5月2日的活动。5月4日的早7点上午9点是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园区跟北京邮政联动,以都龙王庙为原型,做了神龙送福的明信片,只有景区内能买到,还会配合这个活动增加文创市集。景区旁边的滨河公园现在正在施工,计划游船项目能让它落地在东沙河。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白浮泉遗址/记者拍摄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都龙王庙/记者拍摄

在海淀区大运河长河北岸,万寿寺内的古木参天、红墙肃穆。这里是清明两代皇家敕建寺庙,是一处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经过五年修缮的万寿寺在2022年重新开放,山门殿顶彩绘“洪福齐天”、慧日长辉殿内原状陈列的佛像等重要历史文物遗存得以展现在游人眼前。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陈静说,从文物保护恢复风貌的完整性来讲,下半年开始启动院墙修缮,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恢复原有红墙的建筑规制。今年5月18日 还要推出苍山秀水馆藏文物的书画类展览。万寿寺是以福寿文化为主的,景区有福寿吉瑞文创,还会根据展览、节气,推出应季文创,像玉兰花的折叠冰箱贴“金玉满堂”已经成为了网红断货王。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万寿寺山门/记者拍摄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万寿寺内清雅景致/记者拍摄

针对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建议,可以打造大运河主题线路,从什刹海参观跟大运河相关的景点,比如说万宁桥,再到什刹海郭守敬纪念馆,然后到长河、广源闸、万寿寺,然后到白浮泉,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这个水利工程对元代城市兴盛之间的关系等历史。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万寿寺文创/记者拍摄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龙山小径/记者拍摄

记 者 孙 媛 编 辑 王琛琛 主 编 程 艳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见成效,从建设为主迈向文化挖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