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作者:单纯葡萄【实时关注】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取得了胜利,自立为汉中王,镇守荆州的关羽,得以假节钺,并发动了襄樊之战,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想要迁都,从此威震华夏。然而好景不长,次年关羽便被徐晃击败,后方也受到了东吴偷袭,结果荆州失守,他则败走麦城。据记载,关羽被擒杀之时,他所统率的士兵早已溃散,身边仅余数十人。作为一方统帅,他从刘备入川之时,就镇守在荆州,这些士兵,可以算是他的老部下,那么他兵败之时,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关羽的性格导致的。的确,关羽的性格存在较大的缺陷,他刚而自矜,而且比较“护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史书,就会发现,关羽傲上却不凌下,也就是说,他虽然对上级不存在敬畏之心,也见不得同僚比自己强,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属下时,他却是另一番模样——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那么既然他对属下和士卒非常好,他的部众更该死忠才对,为何却在他落难的时候,直接四散奔逃了呢?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有人认为,普通的士兵,无论身处哪个阵营,命运都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忠义程度有限,在主将败兵之际,选择逃亡,是再正常不过的。其实不然,蜀汉将领向宠,到汉嘉平定叛乱的时候,死于乱军之中,他的士卒不但没有直接败退,反而拼死抢回了他的尸首;曹魏名将诸葛诞,发动淮南三叛失败的时候,他的士卒高呼“为诸葛公死,不恨”,令司马昭都动容不已。由此可见,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那么爱兵如子,且威名远扬的关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小编认为,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士卒的家属,都落入了东吴的手中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意思是说,关羽兵败的时候,孙权已经占据了江陵,并俘虏了他手下士卒的家属。在当时,士兵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们的家属会被押为人质,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他们叛逃。但是当这些家属,被敌方俘虏的时候,他们便无心再战了。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关羽的士卒,才会四散奔逃。

二、关羽军中得知了家属无恙的消息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如果在士卒的家属被俘虏之后,关羽能够以解救家属为名义,激励他们死战,或许也不会出现士兵四散奔逃的情况。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多次派遣使者,与吕蒙沟通,结果使者为士兵们带回了,家属在城内得到善待的消息。试想,这种情况下,还有几个士兵愿意为关羽死战呢?

三、士兵一直没有得到休整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原本打算速战速决,可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预料的方向发展,虽然樊城守将曹仁被他围困,第一波援军也未能奈何得了他,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弃这些地盘,反而又派出了徐晃。这一场战争,前后竟持续了大半年的时间。如果一直在取得胜利的话,或许士兵还不会出现什么怨言,但是这段时间内,他虽斩庞德、降于禁,威震华夏,却一直未能拿下樊城,到了徐晃到来,冲散他的包围圈时,士兵的士气就已经下降了。然而停止北伐之后,士兵们依旧没有得到休整,又开始为抵御东吴而战。长时间的征战,士兵早已疲惫不堪,厌恶了战争,因此有了逃亡的机会,便很少有人愿意死战了。

四、士兵看不到希望

这些士兵已跟随关羽多年,如果关羽还有获胜的希望,他们也不会轻易背叛,可是当时的关羽,已经无城可退,无险可守,向刘封、孟达请求救援,也遭到了拒绝。如此看来,当时的他,已经算是被逼上了绝路,士兵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比死亡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便是绝望,这也是他的士兵出现叛逃的原因之一。

关羽明明爱兵如子,为何他败走麦城时,身边仅余数十人?原因简单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关羽明明爱兵如子,最终却被士兵抛弃,不仅是因为士兵没有忠义之心,还有他自身的原因,如果他能够在士卒家属被俘之后,激励士卒死战,或早早的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在危急时刻,得到刘封和孟达的救援,也许不会出现士兵叛逃的情况,这样历史或许会改写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那个威震华夏的名将,虽然爱兵如子,最终还是几乎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还是无奈的倒在了临沮的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