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作者:故事你我他

让特斯拉在印度建厂吧?不,这回莫迪说"不"了。4月23日《经济时报》报道:近日印度出台新规,对在印直接投资5亿美元并在3年内实现投产的外资车企开绿灯,承诺将给予关税等一系列优惠待遇。然而,这一"恩惠"却很可能将中国车企拒之门外。

是的,印度本土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对此规则可曾"火冒三丈"。其发布的报告声嘶力竭,要求莫迪"限制中资自主品牌汽车对印投资和进口",理由是这一规则可能令中企借机"大规模占领印度本土市场"。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GTRI的言论引起莫迪高度重视。有内部消息人士透露,为"保障自身安全",莫迪很可能拒绝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资车企享受上述优惠政策。

这是一记沉重的当头棒喝!也是莫迪防范中资企业入主本土市场的最新表态。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这种"对华恐惧症"在印度心中似乎由来已久。去年,莫迪就已以"担忧投资安全性"为由,拒绝了比亚迪斥资10亿美元在印度投建电动汽车工厂的计划。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看来,莫迪对中资企业进军印度市场是怀有一种无端恐慌和不信任的。而印度智库如GTRI一味渲染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所谓"野心",无疑是雪上加霜,让莫迪对中企的戒心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那么,导致印度如此封闭保守、小肚鸡肠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中印建交已逾70年。两国曾经是"亲密无间"的胞波情谊,但自20世纪60年代的中印摩擦后,双边关系就一直笼罩在阴影之下。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两国关系才有所回暖。但即便如此,仍难掩印度对中国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警惕情绪。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如今,伴随中国实力崛起,印度甚至不乏将其视作"威胁"的声音。这种贻害无穷的偏见和仇视的根源,正是驱使莫迪防范中资企业的关键动因。可笑之处是,印度方面披着"维护自身安全"的遮羞布,行动中却充斥着意识形态的藩篱和地缘关系的焦虑。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不过这种无谓的担心,恐怕更多源于印度对自身产业实力的一厢情愿和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汽车工业正是印度最大的弱项。2022年印度整车产量仅228万辆,远远落后于中国的2685万辆。在电动车领域,印度就更是一穷二白,天天纸面谈兵。

在这种情况下,正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力,主动向中方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引入中资投资,无疑是最佳选择。毕竟,开放才是最大的进步。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可惜,莫迪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相反,它怀着一种戒惧心理,无端设障、狭隘嫌疑,导致良性互利合作陷入僵局。

分析人士指出,新规中关于"5亿美元直投且3年内实现投产"的门槛,几乎已经把绝大多数中企拒之门外。外资公司在印投资均需通过审批,而有关方面或许难以给予中企"过关"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莫迪的所谓"开放"新政,似乎更像是给中国车企扔了个"闭门羹"。而这就是自己"关门捶腿"。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一旦拒绝中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领先企业在印投资,必将给印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重创。

中国电动车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份额和赞誉。比亚迪、蔚来等品牌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价比,都备受全球消费者青睐。如果固步自封、封闭大门,无疑会令印度错失大批外资,加剧本国汽车工业的落后。

莫迪的"关门"行为,恐怕难以阻挡中国企业腾飞的步伐。就算印度对中资说"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会热情地敞开怀抱。届时,中国企业会毫不犹豫把目光投向其他潜在的增长市场,而落单的恐怕只有印度本身。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人们曾对中印两国的关系寄予厚望,期待两国能走出恶劣阴霾,重拾亲密无间的邦交情谊。但现在看来,这一愿景似乎又添新的阻碍。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的脚步坚定而有力,印度的封闭心态却让友谊的道路更加崎岖难行。

曾几何时,别有用心者试图利用各种手段分裂中印友谊。如今,莫迪的做法,又何尝不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切断两国工业发展的正常合作机会?国与国之间,理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互相尊重和欣赏,方能结出甜美的合作硕果。

小肚鸡肠!美媒:除了中国,谁在印度搞电动车都能享受优惠政策!

我们还是希望,印度能够放下成见,正视中国企业的实力,促进两国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只有这样,印度汽车工业的发展才有望驶上健康轨道。否则,一味守恒封闭,最终只会葬送本国工业的广阔前景。

尽管莫迪动机可能出于"安全"的考虑,但其防范中企入主印度本土市场的做法,无疑是本末倒置、盲人摸象。这种"关门"政策,既阻碍不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只会自毁前程,错失发展机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