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作者:浏览视界

——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全体语文教师线上观摩江苏省“新课标·新课堂”主题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4月24至25日,江苏省小学语文“新课标·新课堂”主题观摩研讨活动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举办,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全体语文老师线上观摩,共享研习成长之乐。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专题讲座促教学 聚势赋能谱风华

4月24日,在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夏静老师的主持下,活动拉开帷幕。苏州教育局局长程朝阳、苏州教科院院长丁杰致辞,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李亮和江苏省教育学会院长杨九俊发表讲话。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风物长宜放眼量”,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吴庆老师主持沙龙活动,分享了“五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构想,指出在义务教育日趋深入的当下,重视核心素养提升、鼓励探索实践的“五学课堂”能够回答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几位老师的讨论充满智慧和深度,一致认为“五学课堂”以课堂教育改革为切入点,呈现了改进常态课堂的美好愿景,可以更好地落实课标理念,为教育赋能。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随后,崔允漷教授带来以“新教学:用课程思维‘抓大统小’”为题的专家讲座。崔教授以“课改20多年,还有什么问题”为切入点,并以AI技术分析为教研创新工具,展示了千节AI语文课的数据分析报告,列出语文课堂中“思维含量偏低”“教师问题自问自答、问而不答”等问题。崔教授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像课程专家一样发展学校课程,将培养目标一步步转变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从想得到的风景,变成看得到的风景和走得到的景点。整场讲座干货满满,一针见血,为语文课堂改革提出了有效的路线方针。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立足课堂展风华 千锤万凿绽风采

览名师风采,碰智慧火花。4月25日,来自南京市、苏州市的夏静、姚敏、张臻等9位优秀老师展示了《火烧云》《小毛虫》《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等不同学段的研究课。老师们紧紧围绕新课标理念,结合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有的老师聚焦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活动;有的老师紧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凸显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人文氛围浓郁,“语文味”醇厚,展现着语文学科独特的魅力。专家点评高屋建瓴,字字珠玑,给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和引领。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李亮作活动总结,他认为崔允漷教授的讲座让人醍醐灌顶,对语文课堂教学甚至有了颠覆性的认知,值得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深思、反思。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的“五学课堂”是学生主体的课堂,是学习在线的课堂,是指导节制的课堂。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听课悟教春意浓 教研共鉴韵悠长

春风有信,花开满径,教研有方,润物无声。本次线上观摩活动,老师们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用心思考,书写工整、条理清晰的听课笔记和随感凝聚着老师们参与教研的热情,代表着老师们学习收获的硕果,也预示着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的新跨越。

沉浸教研提师能 砥砺前行淬真知

01

陈慧倩:

《挑山工》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根据学情变化调整课堂结构。例如,学生在解决“挑山工登山路线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折尺形线路,投影了学生的不同画法,采用了“划句再画图,对照读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将文字变为图象”的读书窍门,发现挑山工斜着走山路的原因,是从生活实际出发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到挑山工的智慧之处。再通过启发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体会挑山工的辛苦。按照课文发展顺序以及从作者和挑山工的三次相遇,让学生感受到挑山工的脚踏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反复思考课文人物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哲理和精神力量。

02

葛海燕:

《两小儿辩日》教学伊始,宋老师就设置生活情境“搜集智慧书签”,抓住课题中的“辩”字入手,将学生直接带入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宋老师鼓励学生自读自悟,把握文言文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其次,宋老师注重诵读,紧扣文本中的“辩斗”一词,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学生带着问题的自读,有全体学生的齐读,还有针对具体语句的找寻读、悟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不仅把课文读通顺了,还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宋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表演,深入研读、判断评价,一切显得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课堂最后,宋老师设计“延辩斗之理”这一环节,学生畅谈获得的启示,进而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道理。整堂课在朗读实践中层层推进,妙趣横生,学生在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来回穿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畅通无阻。

03

李嘉慧:

施老师的课堂生趣盎然,围绕“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将《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讲得清晰通透。施老师以翻译古文的“信、达、雅”为线索,教会学习方法。首先,施老师重点指导古文朗诵,在读准古文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美、韵律美。其次,在研读古文环节,施老师紧扣“甚聪慧”,从孔君平问的“巧”和杨氏之子回答的“妙”入手,在小组讨论、教师引读、师生对读中,体悟杨氏之子的聪慧。施老师还有意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文的方法,以旧识带新知,以新知固旧知,给予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学生有了方法做拐杖,既能轻松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又方便了今后文言文的学习。

04

刘红芳: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王申老师课堂设计新颖,别具一格。“让学生制作双龙洞导览图”的任务情境贯穿始终,导览图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游记的积极性。王老师先引领学生画游程图,再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使学生高效地把握游记文体特点,了解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接着再让学生完成“最佳打卡点”,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外洞、空隙、内洞景物”的特点。教师还着重对“孔隙”这一部分进行了教学,重点突出,基础夯实,教学效果良好。

05

陈召建:

方天怡老师在《挑山工》的教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法——制作名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挑山工的动作和泰山的地形。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挑山工的工作和泰山的美景。在课堂上,方老师还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泰山的险峻和挑山工的聪慧。除此之外,方老师还通过对比游人和挑山工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挑山工身上的品质和精神。

06

景娟:

教师在教学之前,适当地给予学生学习支架,让学生按照学习小贴士读小古文,并且,引导孩子回忆学习小古文的一些方法,巩固孩子的学习记忆,并且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这篇小古文的学习中来。

教师紧紧抓住“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杨氏子的聪慧之处,一是能听懂孔君平的话中话,二是能迅速反应过来并作出巧妙回答,三是回答有礼,语言婉转有礼貌。

这篇小古文字数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狠抓朗读,让学生读出韵味并且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重点在“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个难读的地方进行指导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划分文章的节奏,学生一边读,一边划,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07

夏季:

在《端午粽》这一课的教学中,田静老师展现出了深厚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而富有内涵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她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带领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气氛。接着从粽子的色香味三个方面入手,带领学生先字词,后短语,最后句子,层层深入研读文本。本课课文长句子较多,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田老师的课上安排了很多“读”的环节,课堂上充分给予学生朗读练习机会,当堂练习,在课堂上实现“读”的能力训练,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学”的过程。同时,田老师的课堂环节也十分清晰,她设计了“了解端午粽——走近端午粽——介绍端午粽”三个学习任务,并且每一个大任务下的小活动都有迹可循,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个课堂轻松愉快又高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本次研修学习活动中,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全体语文老师在名师荟萃的专题讲座中汲取精华,在沉浸式教研中提升师能,进一步夯实了理论知识,更新了教育理念,拓宽了教育视野,为进一步履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使命再添信心,再蓄力量。

图文:秦美娟 华丹丹 戴 涛等

责编:王薇